浅谈我国饲料安全问题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xx。解决饲料的安全问题,发展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饲料成为我国饲料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本文就饲料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饲料  饲料添加剂  安全

1饲料安全问题的提出

1.1饲料安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作为家禽、家畜日粮的重要成分部分在动物营养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动物性食品是人类获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重要来源。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饲料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将在人体内逐渐积累,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隐患。因此饲料安全是关系食品安全和群众利益的至关因素。近些年,国内外由于饲料安全问题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屡见不鲜。如:1999年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和1996年的英国“疯牛病”事件”等都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严重的政冶事件,使整个欧洲的畜产品生产和食品工业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国内方面,1998年的供港猪的“瘦肉精”事件2006年年底的“苏丹红”事件和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同样对我国的养殖业产生了毁灭性打击。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畜禽产品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是“量”的需求更多的是对于“质”的追求,换句话,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安全绿色食品已成为食品安全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样反过来更要求饲料的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

1.2集约化经营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养殖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大量需要,这样集约化经营便应运而生。诚然集约化经营在提高饲养效率,增加市场收益方面是传统养殖业无法比拟的,但同时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引发了诸多新的问题。①首先是疾病问题,为了提高饲养效率,集约化经营一般是把禽畜群养,由于空气的不流通和温度的关系容易引起疾病的滋生,并且迅速在群体中传播,同时由于禽畜缺乏运动,自生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差。因此就需要有大量的xx介入,而这些xx带来的安全隐患就显得尤为突出②为了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养殖户在饲料添加剂中加入了过量的微量元素和xx,同样这些微量元素和xx也存在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

2 饲料安全问题产生的后果

2.1环境污染。

有毒有害物质铅、砷、铬、氟等在饲料中的大量残留, 以及高铜、高锌、有机砷的大量使用, 必将通过饲养动物的排泄, 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极大威胁。而同时由于这些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又成为新的植物性饲料的生长环境,有害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再次在新生长的植物性饲料中富集起来,导致饲料产品因含有该类有害物质而影响其安全性,形成恶性循环。

2.2 对饲养动物的影响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饲料安全标准中一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大部分饲养动物又是自由采食,如饲料生产中搅拌不均或计量不准,易使饲养动物蓄积中毒;另一方面,部分饲料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暴利,在饲料中大量添加xx和xx素,损害饲养动物的免疫功能,使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xx固然能在短时间内增快禽畜的生长速度,但是长时间服用xx的禽畜在个体发育成熟后往往不能达到正常发育时的水平,而且肉质差,干物质少,水分多,对于人类的营养价值低。 

2.3对人的影响

   ①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集,再通过畜禽产品的形式进人人体,所以,人往往是终端生物富集者,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浓度{zg}。人类的许多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都和食品安全有很大的关系。如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和饲料中的有害物质有直接关系。②人类肠道微生物系统是个稳定系统,通常情况下肠道有益菌能促进人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但当xxx在人体内富集后,一些有益菌会产生抗药性,并通过质粒传递给有害菌,使其同样对xxx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了人类的抵抗力。于是人们不得不在需要使用xxx的时候加大剂量,更换品种。

2.4对出口外汇的影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在出口总量中占有{jd1}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对饲料安全十分重视,如果中国出口的饲料,安全标准没有达到这些国家的要求,往往会拒绝中国同类商品的出口,使中国的外汇蒙受损失,这同时也会成为一些国家地方保护主义“贸易壁垒”拒绝进口的正当理由。

3饲料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饲料

3.1.1饲料原料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中有些原料具有xx有毒有害物质,如植物性原料中的生物碱、游离棉酚、单宁、蛋白质抑制酶、植酸和有毒硝基化合物等,动物性饲料中的组胺、抗硫氨素等[1],以及受微生物污染的哺乳动物的血、脂、骨粉或肉骨粉等,这类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会造成多种危害。

3.1.2饲料霉变 

由于饲料及其原料在运输、贮存、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或贮存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的霉变或污染,产生霉菌毒素,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对人和动物有毒副作用。能引起人或动物病理 变化或生理变态的有毒代谢物。它不仅会引起厌食、恶心、呕吐 、嗜睡、腹泻、 出血、痉挛、甚至死亡等急性中毒症状,还能诱发肝、肾、胃及神经系统等的慢性病变、癌变、畸变,最终导致死亡。[2]比较常见的,如黄曲霉菌和一些青霉菌等。

3.1.3转基因饲料

转基因饲料的研究和利用目前是一个热门课题,在诸如提高产量、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转基因饲料的确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人们对转基因饲料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转基因饲料的一些负面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对转基因饲料的使用要慎重。

3.2饲料添加剂

3.2.1饲料添加剂本生的毒副作用

大部分xx添加剂本身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氯霉素易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同时会引起耳聋。青霉素、链霉素,易产生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金霉素有致过敏作用,磺胺类药也会损坏肾功能和造血系统。

3.2.2xx性饲料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

饲料添加剂是在配合饲料中特别加入的各种少量或微量成分,通常只占配合饲料的4%左右,但在实际情况中饲料添加剂中的xx成分往往严重超标。①由于抗药性和耐药性的存在,不加大xxx剂量,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故生产厂商和养殖户普遍超量添加xxx,有的养殖户甚至直接把兽药用作饲料添加成分长期给动物食用,致使中毒。屡见不鲜的喹乙醇中毒即是例子②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提高养殖的效率。许多饲料生产厂商在饲料中加入安眠酮、氯丙嗪、安定等催眠、xx类xx。畜禽饲喂添加此类xx的饲料后嗜睡、饲料消耗降低、增重快,但这类xx易在动物体内残留,而且代谢慢。人食用了有这类xx残留的畜禽产品后会出现嗜睡、肥胖、思维迟钝等症状。我国明令禁止在食品动物中添加此类xx。③xx类xx的使用同样会残留在畜禽中而影响人类健康,我国对饲料中添加xx类xx也是禁止的。1998年的供港猪的“瘦肉精”事件就是因为在饲料中加入了违禁xx盐酸—克伦特罗所致。

3.2.3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虽然在畜禽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过量食用后也会对环境和动物健康产生危害。如铅过量,在临床上以神经机能障碍、共济失调、贫血和消化紊乱为特征。禽类中毒后克引起厌食、嗜睡、腹泻,粪便呈淡绿色,头水肿,下颚肿胀,运动失调,产蛋及孵化率降低。镉过量,临床上表现为骨骼疼痛,骨折,蛋白尿,和肝功能障碍,会导致家畜呕吐、骨营养不良、跛行、公畜睾丸萎缩、母畜不育,有研究表明镉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汞过量,临床上表现为胃肠炎、肾炎和神经功能障碍,汞中毒会导致畜禽的大量死亡[3]。由于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认为“猪要皮红、粪黑”,因此一些不法商家在饲料添加剂中加入了大量的铜。铜易积聚在动物和人类的肝部引发肝功能的损伤。

3.3饲料的生产、加工工艺

当前的饲料生产、加工工艺多采用大规模集约型的流水作业方式。在饲料的输送、储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一些因机器摩擦等原因而产生的一些金属元素和化工原料,无形中增加了饲料的安全隐患。同时生产、加工方式不当也会影响饲料的质量。

3.4饲料市场

3.4.1假冒伪劣饲料

假冒伪劣饲料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带来一些饲料安全的问题。比如在鱼粉中掺杂石粉、皮革蛋白粉、肉骨粉;为了刻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饲料中加入尿素、氨化物、三聚氰胺,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动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3.4.2生产企业设备、管理的落后

许多生产饲料的小企业缺乏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生产混乱,设备简陋,没有专门的饲料检测体系。极易造成饲料混合不均、发生霉变、交叉污染等问题。

3.4.3不按规定停药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畜禽出售前4—7天内停止饲喂含有xx性添加剂的饲料,以减少xx通过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的富集。但在实际情况中一旦上市前停药,畜禽死亡率会迅速增加,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很多养殖户没有按规定实施停药。

3.4.4产品标签不规范

为谋取暴利,一些不法厂商在标签上刻意隐瞒或更改饲料中的真实成分和含量。造成其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假象。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禽畜饲喂不同的饲料,如果饲料标签不规范易使被误导的养殖户不能正确地为禽畜选择饲料,造成损失。

3.5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饲料安全的管理还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饲料标准体系相对落后,《饲料和饲料管理条例》中部分条例和指标尚待完善②对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③缺乏实用性强、xx性高的检测体系,和先进的检测设备。

4我国饲料安全对策

4.1添加剂种类及剂量控制

①严禁使用违禁、淘汰xx作为饲料添加剂,如β—兴奋剂、xx、xx剂等。②对于一些有虽没有禁止却存在安全隐患的xx添加剂,要严格执行有关部门的规定,不能盲目、大量施用。如2001年农业部第168号公告规定喹乙醇只能用于体重35公斤的猪,每1000克饲料中含喹乙醇低于50克,禁止用于家禽。③辩证看待,科学使用xxx。xxx在控制畜禽疾病方面效果的确非常明显,但是由其产生的畜禽对xx的依赖性也不容小觑。在正常情况下xxx并非非用不可,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科学施用,减少非必须情况下xxx的使用量。通过改善畜禽的生活环境、提高畜禽的疾病抵抗力、研究绿色添加剂等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从而逐步代替xxx的使用。

4.2加速推广新型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

添加剂的研究应该以提高动物健康性状、降低污染为方向。随着xxx添加剂在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禁用,xxx等化学性饲料添加剂的禁用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在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换句话说我国今后应加速推广新型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发展微生态制剂、高效防霉剂和霉菌毒素吸附剂、xxx制剂、甘露寡糖等。

4.3规范饲料的生产工艺、经营、监管各环节

4.3.1饲料生产工艺环节

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水的控制,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水分含量低的饲料原料,对吸水性强的饲料要加入疏水剂,以利贮存,确保不发生霉变,对有静电的饲料要进行静电处理。避免错投、误投等人为性失误,降低由于设备老化、机器摩擦等带来的损失。合理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过低对物料的质量产生影响。推广颗粒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同时要保证操作间和场地通风、宽敞能合理生产、放置设备和原料而不产生霉变;适当的通风除尘、清洁xx设施等。 

4.3.2饲料经营环节

①对于生产不合格饲料产品和安全隐患多的企业,要停产整改,跟踪监测。对于违法使用禁用药品和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饲料企业。要取消其生产和经营资格,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4]②加大对饲料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对饲料安全性的认识,切实做好饲料安全防范工作,减少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③减少饲料销售的中间环节,提倡养殖户进行网络购买等方式直接从饲料生产厂商处购买饲料。

4.3.3饲料安全监管环节

进一步完善《饲料和饲料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提高检测设备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检测网络。给予充分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依法对饲料厂家、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监督检测[5]。确保饲料资粮安全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打造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逐步完善我国饲料品质监控体系。

尾声:

饲料安全是关系食品安全和群众利益的一件大事,是全社会xx的热点。而当前我国的饲料业却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规范饲料市场的生产、经营、管理;加大科技力量在饲料业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立体地进行饲料业的安全治理是我们今后的重要方向。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定能把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小娥,牛国红.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9,(4)

[2]申静,张素辉.浅谈饲料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畜牧市场

[3]陈旭高.饲料安全知识问答[J].湖南农业,2009(9)

[4]王峻.我国面临的饲料安全问题及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07(11)

[5]王良仓.浅谈饲料和畜产品的安全生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001—6921(2009)10—0082—01

 

 

 

 

                                                          农业推广 戴澍

                                                              095300001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浅谈我国饲料安全问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