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载滢地宫_冰洋_新浪博客

 

    西峰寺。它与戒台寺、潭柘寺遥遥相望,始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泉寺。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清代寺院衰败,末年曾经是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的家庙。现在是国土资源培训中心。

 

 

    伏天里,避开喧闹的都市,到这幽静的西峰寺,探寻京西的古迹,西峰八景———寺内四景:春有紫藤缠柏、夏有古树浓荫、秋有残碑古韵、冬有地宫涌泉;寺外四景:东有龙岗险隘、南有南山卧佛、西有西峰古道、北有北溥刻字。

 

  西峰寺前的古道是西山大道的南道,也是皇帝游览潭柘寺的御道,历史非常悠久,保存较为完好。这些古道是xx的“京西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峰寺曾为戒台寺下院,两寺之间有一条石砌古道,至今保存完好。此路北接庞潭古道,过“娼妓桥”向南上山,与卢潭古道相接后进戒台寺

 

  现在寺里有三进院落。一进在依山势造就的台地上广植花木,使人倍感清新。从天王殿旁进入第二进,在如来宝殿前有缠柏古藤。这是一株百年古藤和一棵青翠古柏,古藤缠附于古柏之上。春天紫色的藤萝花挂满翠柏枝头,亲密无间,自然天成。

 

 

紫藤缠柏

 

  西峰寺的紫藤和翠柏,古籍上并无记载。古柏胸径40多厘米,因古藤的缠绕已经不再长粗。古藤则异常茁壮,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茎干虬曲盘绕,如群龙跃跃,直径5厘米以上的干茎就有40多条,自然遮荫面积50多平方米。紫色蝶形花清丽淡雅。盛花时期,藤花烂漫,繁英婉垂,甚为美观。

 

 

古树浓荫

 

 

  西峰寺现存最古老的活文物,要数院中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了。它就在二进院落的正中,高近40米,周径734厘米,遮阴面积约一亩,站在三公里外的山巅依然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姿。这棵古银杏树是京西{zg}大的银杏树,也是最古老、最粗壮、最茂盛、果实最多的银杏树,被人们誉为树王。这棵银杏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东汉末年栽种的,比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还要早一百多年。

 

 

 

  这棵银杏为雌株,主干短粗,树冠高大,侧枝发育粗壮,多层分布,树形圆柱状,枝叶繁茂,每到夏季果实累累,一串串倒垂下来,好像珍珠葡萄。茂密的枝叶一直垂到地面,树下浓荫非常凉爽。它的西侧有一棵较小的雄株,是它的授粉树。据有的文献记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古银杏曾靠远在两公里外戒台寺内的雄株授粉。

 

 

  现在古银杏树生机盎然,每年收果数百斤,丰收的年份可达上千斤。有的年份果实和枝叶过于密集,会将树枝压断。培训中心的吴总说:“1980年一条巨枝折断,还砸碎了树下的石碑。前几年又有西侧的一条巨枝折断,砸折了许多树枝,但古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游客在浓荫下纳凉,微风拂面,甚是惬意。”

 

残碑古韵

 

 

2003年季秋,西峰寺将存放在院外的三块残碑移到院内,安放在古银杏树前的草坪上。饱经沧桑的残碑与绿草如茵、花木锦绣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更加映衬出残碑的沧桑,使“残碑古韵”成为西峰八景之一。

 

 

  这三块碑中,《重建西峰禅寺碑记》《重建西峰禅寺记》两块是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立的,另一块《敕赐西峰寺碑记》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或稍后一二年立的。这些石碑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它们记述了西峰寺自唐至明800多年的历史。

 

 

地宫涌泉

 

 

  西峰寺不仅有地上文物,而且还有地下文物———清末恭亲王奕次子载滢的地宫。清末光绪年间,恭亲王奕为了避难养疾,在京西戒台寺留住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恭亲王出资对戒台寺进行了修缮,与戒台寺僧人建立了密切关系,戒台寺方丈为了感谢恭亲王,将下院西峰寺赠予恭亲王作为墓地。恭亲王奕去世后,朝廷在昌平赐予了墓地,奕和他的家人大多埋葬在昌平。后来,这里成了恭亲王次子载滢的墓地。地宫建在如来殿后侧,殿后的台阶将地宫宫门隐蔽起来,其东侧就是那棵参天的古银杏树。

 

 

  地宫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打开,后来进行了整修,目前是北京{wy}开放的王族贝勒地宫。地宫坐北朝南,由大块青石砌成券拱,进深5米多,宽约6米,高5米左右。地宫建造十分坚固。棺床与墓室同宽,汉白玉质地,进深3米。棺床前是神河,长与墓室宽度相同,神河上架有石板桥。神河内一泓清泉,长年不竭,水深随岁时稍有变化。近些年来,连年干旱,周边泉水枯竭,溪水断流,但神河内水量并未减少。

 

  西峰寺地宫涌泉,泉水清凉纯净,长年不竭。工作人员在其中放养了很多锦鲤,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dy}次进到地宫的时候,没有带头灯,看到走廊中有灯,就走了下去,谁知道,刚刚拐了个弯,前面走廊就没有灯了,眼前一片漆黑,打开手机,也还是什么都看不到,犹豫了一下,觉得回车上拿头灯。等拿回来头灯一看,哈哈,幸亏刚才没有走,再走一步,就到水里了。还是八月的天气,外面酷热难当,地宫里却是冷风阵阵,抬头看,门梁都是冰柱。

 

 

  北溥石刻

 

  在西峰寺北约500米处,苛罗坨村的北沟,密林沟壑之间,有一片鲜为人知的石刻群,那是中国近代一代书画宗师溥儒的手书遗墨。目前已被发现的石刻有7处91字,分别刻于五块岩石之上。字径30-160厘米不等,字体为楷、行、草相间。“倚云”、“翛然”抒发了文人雅士归隐自然、自由自在的惬意;“趺坐岩树间,松下云来往,不闻人语喧,但听钟声响”把人们带入幽静的林间小溪、潜心修禅的美好意境中……

 

 

  溥儒,北京人,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辛亥革命后,溥儒隐居西山。他在京西山区里潜心学习研究,终成诗、书、画一代宗师,其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所收藏。他留在京西的石刻墨迹可谓稀世珍宝,也是北京书法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溥儒三十多岁与张大千齐名,称“南张(大千)北溥(溥儒)”;后又与xx书画家吴湖帆并称为“南吴北溥”。

 

 

  在西峰寺身临其境,细品溥先生书法杰作,一钩一画、一点一竖的灵动,似乎每一石一字都赋予了灵性。

郑重声明:资讯 【西峰寺载滢地宫_冰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