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金色童年 六一我的母校_见龙在田_新浪博客

 

六一金色童年 六一我的母校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每逢六一我都会想起我的母校六一小学,想起在那里度过的金色童年。

    六一小学是1950年创建的,原为公安xx寄宿制子弟小学,位于北京西郊定慧寺。六一小学原来全称是中国人民公安xx六一小学,后来叫公安部六一小学,1965年移交地方,改称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小学。也有说法是1966年交地方的。我记得是1965年,那时我还在六一上六年级。有的同学还编了个顺口溜“交地方交地方,天天喝着白菜汤”。也可能是66年正式移交的。六一从建校至今算来整整一个甲子。不知今天有没有搞校庆活动。1993年原校址改建北京市21世纪实验学校,现六一校址在海淀区恩济里小区内。1993年学校改建之前我们几个同学还专门去学校看了看,还见到了几位老师。

    记得1959年我刚进六一时,学校的大门是朝南开的。大门两侧东边是传达室,西边是理发室。理发室的韩叔叔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他讲的姚期搬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理发室的西边有一个电视室,各班级轮流组织观看。
    一进大门正对着一个大花坛。这个大花坛在1964年改建成了一个游泳池。我们还参加了劳动,把花坛里的土运出去。花坛的北边是老校部后来改为宿舍。我的五六年级都住在这排房子里。那年{yt}夜深人静,我们宿舍的几个同学偷偷跑到门前新建好的游泳池里游泳,被老师顺着湿脚印抓了个正着。我就是在这个池子里学会了游泳。到北大荒时不但游连队后面的高丽河还到200多米宽的大江(黑龙江的支流)里游过。在北大荒还教会了不少我的学生游泳,使他们从狗刨变成正规的泳姿。这都得益于这个花坛改造的小池子。
    这栋房子的北边是一个大操场,中间有旗杆。东西两边各有六排房子,这十二栋房子中南边的四栋是教室,北边的都是学生宿舍。操场的北边是大食堂。大食堂除了吃饭还用来放电影。每个星期四吃包子、看电影是孩子们{zg}兴的时候。六一的大包子那叫一个香,几十年后同学们到一起说起来还激动不已。经过困难时期的六一学生都不会忘记吃过黄羊肉,榆树钱、马齿苋,还有一种叫大洋钱的饼干。
    食堂的后边是个足球场,足球场的边上有一些单双杠、沙坑等体育设施,东北角有个猪圈,西边是托儿所,北边有一个体育器械仓库,里边存了些跳箱、鞍马、垫子什么的。
    学校大门的南边原来是警卫师的一个驻地,后来交给六一了,这个院子的东门就成了学校的大门。那个院子的主体是一座三层红楼。一层是大礼堂。后来六一的开学典礼、文艺演出、歌咏比赛都在这里举行。还有一些报告会。记得在这儿听过庄则栋、侯宝林和中印反击战娃娃兵战胜胡子兵的报告。
    红楼的南边是一座大庙(那时觉得大),作为学校的卫生所。正殿是卫生室,东西厢房是隔离室。有一次我拉痢疾住了几天隔离室。当时住西厢房是出水痘的,东厢房是得猩红热的。出水痘的说得猩红热的是西红柿,得猩红热的说出水痘的是小土豆。我们拉痢疾的几天后被送到304医院住院,得病难受的滋味早忘了,只记得吃得挺好,两餐之间还加一次橘汁、藕粉什么的。
    红楼和卫生所的西面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墓地。那里是孩子们的乐园。玩儿打仗、官兵捉贼、捉蛐蛐。有一次玩打仗,组织者说玩儿正式一些的军事游戏,要求大家做肩章,扎腰带。结果有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了家长的肩章和武装带。有一次在那捉蛐蛐,抓到一只扁头的,同学说这种蛐蛐叫棺材板。仔细一看果然很像,中间还有一个白点。在坟地里抓了一只叫棺材板的东西,真是很恐怖,赶紧把它扔了。李莲英的墓地很规整。最北边是一座小山,东西长南北窄,很像人工堆成的。大概是为了应和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小山前面的坟头很高大,光溜溜的很平整。坟前有两座石碑分立两旁。再南边是石五供,石雕很精美。然后是一座汉白玉的供桌。墓地最南边是石牌坊和莲花池,还有一座亭子。墓地两边有很多高大的松柏树。这座墓地在xx初期毁于一旦。当时一位叫赵广志的老师作为被监督劳动的黑帮参与了这件事,他后来专门写了一篇回忆文章。
    李莲英墓地的西墙外就是老公坟,是清朝太监的墓葬群,那时是生产队的桃园。虽然桃子熟了对孩子会有诱惑,但在六一还没听说有偷桃的事件发生过。我想这都得益于六一的正规教育,用现在的话说是风清气正。
    有的干部子弟学校比家长的级别、汽车、比吃比穿,这在六一是吃不开的。学校传达室、理发室、食堂、花房的师傅们同样得到大家的尊敬。学雷锋艰苦朴素成为六一的风气。人人都有针线包。钉纽扣,补袜子、打补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小技巧后来在北大荒的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到现在我的针线活也没多少人能比得上,老婆那笨手就更不用说了。
    最早接触的政治书籍是xxx语录,那是1964年xxx语录刚刚出版,封面是白纸黑字没有任何装饰。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不久全班就人手一册。这本小书对后来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时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养蚕、养蚂蚁、刻剪纸、攒糖纸都玩儿得像模像样儿。每个班的宿舍前都有一块地,由学生们自己耕种。种的东西五花八门,大多是能吃的东西,比较多的是花生、黄豆、玉米,也有种菜的。翻地、播种,锄草、松土、施肥。每个环节大家都在课余时间高高兴兴地参加。施肥时从厕所掏出粪便兑上水,在作物边上刨个坑,还不能太近了,怕烧坏了根。找个破勺子破碗把粪汤一点点浇到坑里。那真是不怕脏不怕臭。那时记住了一句话,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收获季节师生共享劳动成果,大家坐在一起吃着煮花生、毛豆、嫩玉米,其乐融融。那时还种蓖麻,据说能提炼航空用的润滑油。
   每年放暑假的前夜是孩子们盼望的节日。这天晚上要打一场xx仗。为了这天,孩子们要精心准备很长时间。首先是做xx枪。那是各显神通,各尽其能。用铁丝做成各种枪的形状,xx、驳壳枪,各种冲锋枪、卡宾枪,竟然还有做成机关枪样子的。弹射动力有多股猴皮筋的,有自行车气门芯的,还有输液用的橡胶管。叠的子弹一般是用废作业本,旧报纸,也有用旧画报叠的,这种子弹既硬又重,算是重磅子弹。这种子弹用在输液管制成的大型xx枪上射程更远,打在身上也更疼。打的时候开始在自己屋里分拨打,后来两个屋约好了打。用蚊帐当掩体,还有藏在床下当暗堡的,打得像模像样,昏天黑地、杀声震天。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闹成这样儿居然没有老师出来干涉。这可能也是六一的一大特色了。

    六一小学是寄宿制,xx有班车接送。记得班车线路有清河、秦城、木樨地、礼士路、缸瓦市,还有一条线路叫李阁老(胡同),被学生们戏称为美国佬。我家住朝阳门,不是xx大院,就近没有合适的班车。周日下午要从朝阳门坐9路无轨(现在的109)到缸瓦市,原来那是公安部四局,后来是二炮司令部。小时家长送,大些了自己去。到四年级领着刚上学的妹妹一起去。有时到了缸瓦市班车已经走了,又没钱坐车,只好领着妹妹从缸瓦市走回学校。走一段歇一气要走三四个小时。有一次是冬天走到八里庄天已经黑了,过了304医院就没什么灯光了。我们看见路边有住家就进去问问路,好在已经不远了。周六下午回家也坐这趟车。这趟车在回去的时候路经东四,离朝阳门两站地,我们走着回去不算远。后来又有了两个同路的小伙伴,其中一个小男孩叫郭天申,住在演乐胡同,我们专门绕一下胡同把他送到家。四个人结伴说说笑笑也不觉得累。有时觉得时间还早就绕到隆福寺里逛逛。现在的孩子上了中学有的还要家长接送呢。
   
    小学毕业已经45年了。现在的六一小学已不是过去的六一小学了。不仅是原来的校址变了,原来的感觉也已很难再找回了。但是我的母校我的金色童年将{yj}的珍藏在我的心里。

 

    在这六一小学60华诞之际,不论有没有盛大的庆典,有一个曾经的小学生还在想着她。随着片片思绪,捡拾零碎的回忆,随手记下来作为对母校的深深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六一金色童年 六一我的母校_见龙在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