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曾在朋友圈,刷到某位舞蹈老师发出了这样一段感慨:
有多少孩子输给了三个字:明年吧。
有多少孩子输给了三个字:考虑下。
有多少孩子输给了三个字:下次吧。
相信很多国标舞老师,听着这些来自家长们的回复“三字经”,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内心充斥着心痛及各种无可奈何。
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但这句话需要时间来验证。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了国标舞之后,还没等看到成果,就早早(替孩子)决定放弃了。
坚持学下去很难,但决定不学的原因不要太多。同个班级,别人进步快/成绩好,这说明咱家孩子没天赋,不练了;学舞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算了吧;每周练舞、比赛费时间还费钱,再说吧…… 一边打着退堂鼓,一边看到赛场里那些自信、漂亮、熠熠生辉的小舞者,又忍不住羡慕加后悔。“如果当初我家孩子继续学下去,会不会现在也像他们一样?“
只可惜,学习国标舞的过程中,不需要假设句。没有那么多“假如,那么”,只有 “因为,所以”。
道理很简单,不行动永远是观众。别人闪耀的背后,付出的是时间,是努力,是对老师的信任,获取的是当然是更多更好的机会。
舞池里,你去观察那些跳进精英组里的小选手,各自有不同的学舞经历,但在他们身上,对待国标舞有一点是共通的——重视。
他们有的每天练舞4小时+,有的一年比赛50场,这些数据暂且不去比较。就是说,如果你都不重视你的每一节课,不重视老师说的话,不重视比赛和集训的历练,那又拿什么去跟别人拼呢?
就像有的家长会质疑老师,是不是偏心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是不是只重视那些精英组的孩子?其实,对舞蹈老师来说,如果真要说“偏心”,那就是“你看重我的课堂,我看重你“。
每个孩子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只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起步缓。对于国标舞老师来说,课堂里他们教授指导孩子,但真正需要打好配合的角色,是课堂之外的家长。
你对孩子学习国标舞足够重视吗?以下内容自检便知:
是否每周按时去到舞蹈课堂?
从不随意请假、迟到或早退?
是否仔细聆听老师的课后练习要求?
回家认真督促孩子练习或录制打卡视频?
是否参加过比赛或集训?尝试着上过小课?
是否真正了解过老师的教学理念?
是否经常与老师沟通?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孩子在学舞时,身为家长应该去支持以及了解的“基本款”。
如果只是接送孩子,把舞蹈教室当成临时“托管所”,其余全部不管不问;或是对于比赛、集训等活动一律不参加,问就是“这老师只想赚钱“;又或给孩子交完报名费就万事大吉,不愿意去了解国标舞赛制,只能问出“怎么才得了个第六名?” 却不知道进入决赛到底有多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本身也是无奈的。因为不管再怎么努力,只靠一头使劲,还是很难达成目标。唯有家长和老师的理念达成一致,相互配合沟通,孩子才能向着目标奋力前行。
孩子学舞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间的“双向奔赴”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拼的不是天赋,而是“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