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基因大豆、笨鸡蛋、黑猪肉、无公害蔬菜……进入超市食品区,消费者会碰到名目繁多的新鲜概念。实际上这些名字新鲜的食品并不是新食品。目前,消费者吃转基因食品担心不健康,吃鸡蛋担心有xx,吃猪肉担心瘦肉精,吃蔬菜担心农药残留。这些担心背后,折射出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一大忧虑。
夏季是食品安全事故高发期,强调食品安全、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一时期显得格外重要。4月30日至5月25日,卫生部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
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误区
“我觉得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陈君石认为,关于食品安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专家和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发出的声音是“我们现在还能吃什么”,专家则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尽管问题不少,但从基本面上看还是处于好的状态。
造成这一认识上的差距,原因在于专家和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情况的了解有差别。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安全食品的定义是:食品当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其中凸显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食品当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一个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两个关键词必须同时存在,才构成不安全食品。
陈君石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dy},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应该xxx,其实生活当中衣食住行的风险无处不在,并不存在所谓的xxx,因此对食品安全无法强调xxx,而应当接受“可接受”的风险。科学地讲,“可接受”的风险意味着有风险,但是不至于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是可以接受的。他强调,“实际上‘xxx’只有在真空当中才存在,生活当中风险无所不在,关键看是不是可以接受”。第二,消费者最担心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问题并不是对健康危害{zd0}的问题,对健康危害{zd0}的其实是致命性的微生物污染了食品并进行繁殖,导致消费者吃了以后生病住院甚至死亡。这种食源性疾病大到霍乱、痢疾、伤寒,小到肠胃不适引起腹泻,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尚未发现不安全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尽管转基因技术在产业化方面已经迈出很大步伐,但是目前消费者仍然是谈转基因色变,不少人对转基因技术依然有一些误解。
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并不是{ctr}的,因此它的安全性值得怀疑。对此,奥特奇公司创始人皮瑞·斯赖昂斯博士向记者表示,从理论上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为现在转进去的基因是xx的”,此外每个转基因新技术的产生并不会立即向市场推广,“必须经过一个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到目前为止,“所有在国际上已经有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xx、转基因食品,还没有发生过不安全的例子”。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利弊还没有定论。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已经超越科学层面,涉及文化、伦理、宗教等范畴。”
雀巢方面则表示:“雀巢认可基因技术在长远方面对改善食物的质量、可得性以及营养价值上的潜力,支持在良好的科研基础上负责任地把基因技术应用在食品生产上。”
据陈君石介绍,实际上我国消费者现在能看到的转基因食品种类非常少,最主要的品种就是食用油,但食用油里所残留的转基因片段非常少。除了转基因大豆以外,现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转基因食品几乎没有。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陈君石强调,我国有明确的管理条例,只要是经过政府严格的程序审查批准的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批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审查很多各种各样的实验,由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农业部批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十分严格,2001年5月23日我国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3年7月1日卫生部开始实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食品添加剂合法使用保安全
日前,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6条要求:一是不应当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二是不应当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三是不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四是不应当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五是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六是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在制成{zh1}成品之前去除,有规定允许残留量的除外。
“假如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进入市场买东西,就看不到那么多琳琅满目、口感好、价格适宜的产品了。”陈君石表示,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是食品加工生产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为了好看。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政府规定使用就是合法的,就是安全的。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