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大街仿古商业街商业不旺的六大原因_咨询策划大联盟_新浪博客

自古以来,西大街就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并拥有着浓浓商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2001年,为了保护古城传统风貌,延续古城历史文化,使西大街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西安市人民政府、莲湖区人民政府历时四年、投资35亿元对西大街进行了综合改造。 2005年元旦改造基本完毕,整条大街建筑物唐风古韵,基础设施也优于西安其他几条大街,近五年过去了,但人气却还是大不如以前,日益衰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这不禁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号称西安{dy}黄金商业街的西大街,为何商业不旺?为何不见其金光闪闪?是政府决策不对还是唐式风格不好,显然都不是……

从目前看,西大街的业态包括了酒店、大型百货零售业及少量的餐饮业等,人流量及业态结构还不是很好,而且极其不合理,业态之间没有互补,剩下的只是恶性的竞争。

究其原因,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我们的商业地产大师们没有作做好:

一、有文化没产业

西安有文化,华夏文化之根,文化底蕴之深厚少有能比之。但是,如此之有商业价值的文化却被我们的商家和商业地产大师们给忽略了,实乃可惜呀,可惜的与人家进行恶性竞争而不知悔改。

二、建筑上体现了西安,商品上缺少了西安

唐式建筑风格极大的体现了西安光辉的历史,也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印象,但我们的商家和商业地产大师们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搬着指头数一数,整条西大街上有几家经营的是有西安特色的呢?怪什么国外朋友和外地游客不去呢,因为,连近在咫尺的西安人都吸引不去,何谈外地人呢!

三、建筑上体现了历史,经营上忽略了历史

经过改造,西大街长达 2088的街道两旁,建筑风格形成了统一的仿唐风格,这在西安市目前新的商业区建设上是{dywe}的,这种建筑风格与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相适应,体现了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和风貌,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如此稀缺资源无人去用,而一味的去追求“时尚”,所谓的“大众时尚”令无数西大街的商家尽折腰,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老瓶子装新酒还是新酒,品不出来味,时间长人们就不来喝了,为何不学学西凤酒也搞个十六年,装点“老酒”进去呢?

四、修新忘老,古为今用不会用,缺少“历史产业”

西大街上有钟楼、鼓楼、城隍庙等许多名胜古迹。名胜古迹的存在,对提升整个商业街的文化氛围、带动商业发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是其他商业街所没有的。

为何不将其系统的规划设计为西大街特有的“历史产业”呢?这对提升整个西大街的商业地位和价值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五、有广场无市场,缺乏广场经济

   西大街不但是个商业聚集区,而且是休闲聚集区。在西大街上遍布了钟鼓楼广场等大小9个广场,这不仅给西安当地的消费者逛街、购物提供了一个相对休闲的场所,也常常让外地游客流连驻足。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西大街的九个广场,发展广场经济呢?

六、业态单一不合理     

    西大街为何商业不旺?

    要改变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相比要从深层次德的去考虑挖掘,西大街定位是什么?商业街?不!是仿古商业街!是唐风、唐韵……但目前所有的商家只是徒有其表而已,挂仿古新货”……自欺欺人。

所以,要想改变西大街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要避开直接的竞争,不要像俗语所说的那样:南山猴、北山猴,一个挠头都挠头。业态单一相同,放眼看去,整条西大街上有多少百货,恐怕不下五、六家吧?看看西安那条街有这么多,最繁华的东大街也不过三、四家而已,难怪西大街的百货是 你家倒完我家倒,招牌换个不停

有人可能要问,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不都是百货林立吗!为什么人家能繁花似锦呢?其实,西大街的运营商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上述的二个地方都是面向全国的,甚至于是面向世界的,你西大街能吗?

所以,我认为,西大街的崛起,是要站在城市运营的高度上去考量,是要用城市营销的手段来运作,是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而不是简单的说是卖服装还是卖鞋帽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经营者还不转变思想,一味的研究做什么品牌,怎么招商的话,我相信西大街目前这种尴尬局面还将持续四到五年,西大街的繁荣也就只有靠时间来换取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西安西大街仿古商业街商业不旺的六大原因_咨询策划大联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