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省级示范性高中榆中县{dy}中学(转)_中华德慧智教育_新浪博客

解读省级示范性高中榆中县{dy}中学

文化xx 内涵发展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高永锋 韩玉梅

  榆中县{dy}中学始建于1943年,前身为“榆中县立初级中学”。1956年成为xx中学,更名为“榆中中学”,1958年再度更名并沿用至今。1995年学校被榆中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县属重点中学,1999年改为独立高中,2000年学校顺利成为兰州市示范性高中之一。2004年被评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育研究中心、美国国际学生交流基金会评定为“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学校”。目前在校学生4450人,专任教师174人,其中高级教师57人,中级教师66人,{gjj}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10人、省级园丁2人、省级骨干5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4人取得硕士学位。学校占地103亩,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理化生实验室齐全,可按国家Ⅰ类标准开设实验课,开出率{bfb}。各教室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办公系统、全覆盖电子监控系统。学校图书室藏书7万余册、电子图书24万册,2009年建成了开放式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图书室、数理化仿真实验室、录播教室,同时建成了集餐饮、洗浴、洗衣、理发、超市、图书、话吧、开水房在内的多功能餐饮服务中心,建成了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多年来,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师生的主动发展,让教育与生命融合为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积极走“文化xx、内涵发展”之路。实施“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内涵强校”的战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探索改革发展的增长点,努力创造育人环境,建立支撑性的文化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的竞争机制和学生学习的竞争机制。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精品课堂”、“魅力课堂”。进一步优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和途径,努力培养“合格+特长”、“基础+发展”的人才。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对优秀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优秀教师进行多次奖励,健全激励赏识机制,勇于善于为师生的进步、成功喝彩。竭力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972人,其中重点上线306人,有三名同学成绩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学校教科研工作成果丰硕。2007年以来,学校承担了4项{gjj}科研课题,现已结题3项。三年来,教师在参加国家、省级讲课比赛中,其中一人荣获{gjj}三等奖,两人荣获省级二等奖。学校先后成立了文学社、朗诵社、爱心社、宏志社、电脑俱乐部、环保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街舞社、天地社、棋牌社、七彩画室、汉语言文字探趣苑、德慧智家园等学生社团和编辑出版《教育科研》、校刊《栖山雨》、《环保通讯》、德育通讯《田野》和资助通讯等报刊。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学校通过中国教育基金会、中国建设银行、中石化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对品学兼优的学子给予资助,使之完成学业。2007年以来,每年受资助学生600多人,资助金额达60多万元。2009年通过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并设立了“王冠川珍珠班”,使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能够免费完成高中学业。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兰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兰州市交通安全先进集体”、“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兰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全市校务公开民主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兰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等荣誉。团结务实的“一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今日榆中教育的品牌。

  5月的榆中花香四溢,夏意浓浓,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伴随着夏日的芳香味,记者走进了榆中县{dy}中学,校园内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学校整齐有序的校舍,精细有序的管理,丰厚浓郁的校园文化,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蓬勃向上的学生群体,使得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xx下,逐步形成“关怀博雅,宽容尊重,创新{zy1},自主双赢,激励成长,和谐发展”的校园精神;“敬业,爱生,创造,智慧,形成风格”的教风和“自主,探究,合作,博学,具有个性”的学风,已成为榆中县发展教育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学校弘毅笃学,躬行创新,全面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师生的主动发展,让教育与生命融合为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学校遵循“办人民群众满意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这一办学宗旨,制定了相应的“六大策略”(即:实施德育为先策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实施校园文化策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实施高效管理策略,着力提高管理效率;实施名师培养策略,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实施质量强校策略,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策略,走科研兴校之路),为努力把榆中一中办成高度xx师xx展、满足师生成长需要、充满人文关怀、洋溢着浓厚文化氛围、教学质量出色、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管理特色鲜明的学校而奋斗。

  学校的发展证明,先进的办学理念要转变为教职工的行为,关键在管理,只有实现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推进民主进程,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改革,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成果和经验,实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充分依靠教职工办学,并全力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挖掘潜力,实行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学校实际、凸现竞争意识和人文精神,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彰显特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正确树立“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的意识、明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即目标定在优化上,功夫下在管理上,文章做在精细上,最终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

  学校在精细化管理中重视抓基础、抓常规、重平时、重实效,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层层提出管理要求,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有评价,使精细化管理落到了实处。精细化的管理,使全体师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坚持依靠教职工办学,在学校内部,领导班子成员大政共议、制度共定、权益共享。在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始终把教职工的参与作为工作的动力,把教职工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标准。学校坚持管理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民主议事、民主表决。学校每学年还召开一次教代会,校长和管理财务的主任分别就学校总体工作和财务工作向大会报告,教代会代表对学校的重大决策进行民主讨论、审议,切实规范了议事程序,实行阳光办事,切实保证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发展建设规划都在全校师生的监督之下进行,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职能,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主人翁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学校获得兰州市“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强化学校管理构建内涵发展机制

  近年来,学校注重做好四个“严格”: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了学科课程和课时,特别注重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以及音体美课程的开设。二是严格遵守政策。历年来,学校坚持“阳光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和招生计划。三是严格禁止谢师宴。学校xx不良社会风气,向社会公开承诺拒绝谢师宴,树立了学校的形象。四是严格收费政策。实行收费公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根据教育的发展态势,确立了“文化xx,内涵发展”的战略,为了让文化持久地xx学校的发展,让教育丰富、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借助世界读书日,在校园扎实开展读书节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人的生存状态。当然,不光是在读书日读书,贵在将读书经常化、常态化,逐步形成“读好书,书好读,好读书”的浓厚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力求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2005年以来,学校自筹资金,加大校园建设力度,投资35万元新建了后勤办公楼,2007年投资40万元扩建了水冲式厕所,2009年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3657平方米的3号学生宿舍楼和5546平方米的餐饮服务中心大楼。同时,学校校园道路两边安装了美观的文化灯箱,校园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露天健身器材和新型美观的各式长椅,栽种着各种奇特的树木和花草,做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学校积极开展“五化三园”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实现了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硬化、靓化工程。学校在科技楼里制作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木雕、砂雕作品,在室内精心悬挂名人书画作品等,校园里竖立着各种启迪人,教育人,引导人的各种名言警句、教师学生格言牌,各教研室都要求摆放着富有生机的盆花,墙面上用教育格言来装饰,各班教室里要求布置一新,班训、班级誓词、学习格言、学生自编自拟的警言锦句装饰着墙面,既要求学生严于律己,努力进取,又激励学生争分夺秒,敢于拼搏。学校的每个景点、每个角落、每个墙壁、每块绿地都体现着教育功能,使师生随时受到和谐环境的感染,使师生随时受到优美无声环境的熏陶,营造出了娱乐身心、陶冶性情、塑造灵魂的文化氛围。

       百年大计着力打造教育{dy}高度

  如何让“学校长足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快速进步”?学校集结群体智慧,结合实际状况、发展需求和目标任务,科学发展,正确确立“文化xx、内涵发展”的基础之路,学校将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办学、学生资助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人生规划、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学生才艺展示、国旗下的讲话、学代会、礼仪着装、教师培训、青年教师的培养、以赛代训等为建设内容,并通过环境文化(建筑、植物色彩、标志、宣传栏、纸杯、手提袋、教室门口标识牌、教师办公室门口标识牌、文化长廊、班级誓词、公约、格言)、礼仪文化(校服、言谈举止、节日文化、登高节、体育节、教师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祭孔仪式、成人宣誓仪式、入团宣誓仪式)、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课程文化、社区文化等主题为切入点,为全力打造教育品牌{dy}高度而奋斗!今后,学校办学发展思路是:一是发挥和培育区域教育资源优势,为学所用,为师生所用。二是结合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合理、有效地教育网络。三是挖掘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协调好家长与学校、家长与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实效的提高。四是用双赢思维看待老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学校主要社会关系利益,不能以牺牲某一方的某种主要利益为代价来谋取另一方的利益。五是协调好各机构、学科的关系和谐,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坚决杜绝自划疆域,推诿扯皮,贪功推过,漠视组织和他人等现象的存在和不良发展。六是要实现教与学、教与研、学与研、教育教学与评价、管理与发展要求、师与生、领导和师生等关系相和谐。七是学校硬件和校园文化软件相和谐。形成科学、和谐、文明、创新、多元的学校文化,真正形成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合力和动力,以此xx学校持续协调发展。再者坚持走特色强校之路。在课程建设、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校本教师教育等方面实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体现出精品、{zy1}、超越、大气的文化精神。

  回顾60余年的历史,榆中一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享受公平教育的梦想终成现实。展望未来,榆中一中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办学和投入体制改革,促进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共享,使充满无穷活力和魅力的榆中县{dy}中学,必将承载着一中人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把榆中一中建成陇原名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努力奋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解读省级示范性高中榆中县{dy}中学(转)_中华德慧智教育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