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液晶显示器出货量逆势增长_舍与得远望与守拙_新浪博客
据iSuppli公司,尽管2009年面临全球经济衰退和台式机销售萎缩的双重挑战,但液晶显示器的单位出货量仍实现增长3.8%,结果远好于厂商在2009年1月的预测。

    2009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从2008年的1.701亿个增长到1.763亿个,如图1所示。这与当年台式电脑出货量下降15.9%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的部分增长要归功于侵蚀剩余的CRT显示器地盘和割喉式价格策略。但是,创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厂商改善了显示器产品并通过提供一些特色来吸引用户。

    2010年及以后,创新将变得更加重要,厂商在努力使其显示器借力移动PC的快速增长,同时仍服务于其传统的台式电脑用户。iSuppli公司预测,液晶显示器出货量到2013年将达到2.115亿个,2008-201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

    在景气低迷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显示器的消费需求实际上强于企业需求,因为企业在此期间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和大砍设备支出。2010年及以后,形势将会发生转变,企业客户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对于显示器在商用市场的增长,有三个主要因素将发挥作用:连接性改善,就业增长,操作系统变化。

    在连接性方面,企业环境中使用多个显示器的情况增多,对促进市场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移动用户,经常在桌面环境使用第二个显示器。迄今为止,多数第二台显示器是直接连到系统上面的VGA、DVI或USB端口上面,或者是通过扩展坞连接。

    USB和DisplayPort 1.2允许用户在两台显示器之间轻松切换,避免了PC上可用端口的限制。

    DisplayPort 1.2预计将在促进企业环境中使用多台显示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移动平台而言。生产率改善和轻松连接,是引起全球商用客户共鸣的两个信息。

    下图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于2008-2013年DisplayPort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中的占有率的预测。





随着就业市场开始缓慢复苏,显示器将成为新增雇员所需的总体系统采购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新增就业在任何经济复苏中都是一个滞后信号,但亚洲市场已开始增加招聘,北美预计将在2010年稍晚或2011年初跟进,而欧洲尽管仍然落后于北美,预计也将在未来两年内开始好转。

    从操作系统方面来看,微软推出Vista未能给商用显示器厂商带来太大好处,因为企业市场对Vista的采用率极低。尽管初期遇到一些障碍,但市场对Windows 7的接受前景似乎比较光明,尤其是微软宣布打算在2010年停止支持XP操作系统。新款操作系统往往会刺激新设备采购,包括系统和显示器。Windows 7提供触控功能,为各类应用开创了诸多新的可能性,并为触控显示器开辟了一个潜在的新市场。

    消费市场—开心体验

    消费市场对于显示器厂商的挑战,远大于商用市场,尤其是年轻用户倾向于使用移动系统,就像热衷于移动设备一样。然而,诱人的价格和较大的屏幕在2009年还是帮助促进了消费市场的销售,尽管市场快速向移动平台转移。

    向16:9格式转移,也在2009年帮助促进了消费显示器的增长,这类显示器可以让用户获得全高清体验。显示器厂商正在迅速从电视市场引入另一个成功故事,推出采用纤薄LED背光的显示器。

    推出环境友好的、更加纤薄的显示器,厂商再度改变方向,并提供一些“新”东西,这是推动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的关键。

    2010年3D产品可能纷纷出笼,显示器厂商将抓住3D增长机会。显示器总体成本较低,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利用它来初步体验3D比大屏幕电视更容易承受。随着3D游戏选择增加,3D显示器可能是2010年的“必备”假日礼物之一。

    一体机

    针对那些寻求固定解决方案但又希望外形比较紧凑的用户,厂商推出了多种价格容易承受的一体机解决方案,PC隐藏在显示器屏幕后面,几乎难以看见。一体机2009年占显示器市场销售的5%左右,2010年有望占到9%。这种商机横跨商用与消费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一体机使用量都在增长。

    触控对于一体机市场的增长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为部分商业应用和幼童等提供更加易用的界面。通过采用可伸缩的支架,可以轻松克服人机工程学方面的困难,在使用触摸功能时,它可以显示器处于比较水平的位置。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曾经说过:“有时我们长时间盯着一扇紧闭的大门,以至于我们没有及时发现敞开的大门。”对于液晶显示器市场来说,许多大门仍然敞开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液晶显示器出货量逆势增长_舍与得远望与守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