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电力行业分析及展望-工控技术中心-西部工控网

2008-2009年电力行业分析及展望-工控技术中心-西部工控网

2010-05-30 04:31: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


摘要:2008年,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火电企业出现亏损,发电量增速逐月回落。受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的影响,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也持续放缓。1-8月,电力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81.6%,企业亏损面接近1/3。受此影响,电力行业投资降至2004年以来的{zd1}点。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将进一步回落;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电力供需形势将进一步缓和。
一、2008年电力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发电量增速逐月快速下降,电力供给结构有所改善
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火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生产意愿受挫,6月份以来,发电量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低于10%,特别是10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9个百分点,也比上月回落7.4个百分点,不仅{jd1}量是今年3月以来的{zd1}值,而且增速也是多年未见的负增长。1-10月累计,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8704.74亿千瓦时,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
从电力供给结构来看,水电、核电发电量在前期各月高速增长后开始有所回落。由于需求下降过快,火电发电量更是快速下降。1-10月份,水电发电量44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235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9.2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
由于火电发电量增速持续低于全部发电量增速,电力供给结构有所改善。2008年1-10月,火电发电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3.6%下降为82%,下降1.6个百分点;而水电发电量占比则由上年同期的14.1%提高到15.4%,提高1.3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占比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提高了0.1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增速的放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电力生产对煤炭的强劲需求。
表1:我国电力供给结构   单位:%
年份 发电量 水  电 火  电 核  电
1990 100 20.4 79.6 -
1995 100 18.9 79.8 1.3
2000 100 16.4 82.2 1.2
2001 100 18.9 80 1.2
2002 100 17.6 80.9 1.5
2003 100 14.8 82.7 2.3
2004 100 16 81.5 2.3
2005 100 15.9 81.9 2.1
2006 100 15.2 82.7 1.9
2007 100 14.8 83 1.9
2007.1-10 100 14.1 83.6 1.9
2008.1-10 100 15.4 82 2
数据来源:2004、2005、2007、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8年国家统计局月度行业数据
由于发电量增速放缓,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继续下降,下半年更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2008年1-10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981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00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171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5小时;水电发电设备出力相对较好,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11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1小时。
2、工业减速,电力需求明显放缓
受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持续放缓。2008年以来,受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全国电力需求增速也出现回落。当月用电增长速度已经从3月{zg}的14.4%下降到8月{zd1}的5.4%,到10月份更是下降到了-2.2%。1-10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89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7%,增速较1-9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6.73个百分点。
从产业用电结构来看,2008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始终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带动作用强。2008年1-10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36%,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0.91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快速回落的最主要因素。与此相反,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2008年1-10月,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85%和13.29%,增速分别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2.58和5.02个百分点。
从地区用电结构来看,今年以来的发用电量增速放缓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这些省区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6月份的用电量增速就先于其他省份下降到10%以下,而西北地区和贵州等省在9月份前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从9月份以来,受重点用电行业较大面积停产、限产影响,西北及云南、贵州等地区的用电量增速受国内市场影响也开始明显放缓,直接导致全国用电量增速快速回落并出现负增长。据统计,除西藏外的各省中,5、6、7、8、9当月用电量增速低于10%的省份分别有11个、15个、18个、22个和20个。但是,10月份分省用电形势更加严峻,全国只有新疆用电量增速高于10%,已经有15个省份用电量出现负增长,华北供电区域各省用电量均为负增长。
3、行业投资增幅降至2004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2004年以来,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速呈现震荡走低的态势。至2005年底,投资增速由2004年初的60.7%降至33.7%,降幅达到27个百分点。2006-2007年,电力行业投资增速在低位窄幅波动。2008年年初,受行业利润急剧下降以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行业投资出现了2004年以来的首次月度负增长(2008年1-2月同比下降3.7%),此后,虽然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回升的迹象,但增长速度仍处于2004年以来的历史低位。2008年1-10月,全国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累计完成投资6978.75亿元,同比增长16%,比增速较快的2004年同期(50.8%)下降34.8个百分点。与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2%的平均增速以及第二产业投资30%的增长水平相比,电力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低11.2和14个百分点,受增速偏低影响,电力行业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7年的6.8%下降到6.2%。
4、节能效果显著,供电煤耗率继续下降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转换行业和污染排放大户,在能源转换过程中,转换效率的高低和污染控制的好坏,对资源和环境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加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得到抑制,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进一步加快。2008年上半年,我国关停小火电836万千瓦,关停水泥、造纸、电解铝落后产能2000万吨、37.5万吨和5万吨。由于小火电机组的淘汰,全国供电煤耗率不断下降,2008年1-10月供电煤耗率为347克/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7克/千瓦时。线路损失率5.83%,较上年同期下降0.46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全国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原煤12.44亿吨,占同期煤炭产量的57.73%,比上半年比重降低2.33个百分点;电煤消耗量同比增长9.09%,比上半年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这说明通过节能降耗和结构优化调整,电力生产对电煤需求的依赖有所减缓。
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1、电网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电力行业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电源投资大幅增加,从1980年到2007年,全国电源投资总额已达21097亿元,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规模均居{sjlx}水平。相反,电网建设和改造速度却明显不足,不xx制了电网对电力资源的调配能力,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异常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其影响,全国范围内的电网中3.6万条10千伏以上电力线路、2000多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10千伏及以上杆塔倒塌及损坏30多万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台风袭击,超强风力对电网及设备造成了巨大破坏。电网建设和发展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煤供需矛盾突出,煤炭工业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火电能力
上年冬季以来,全国电煤供需矛盾突出,电厂库存偏低,缺煤停机容量较大,部分地区发用电形势紧张,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电量供应,电煤和电力供应保障压力加大。电煤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dy},电力需求增长过快且电源结构不合理,火电比重过大。近几年来,我国电厂建设规模非常巨大,2006年全国电厂装机容量增加了将近一亿千瓦,2007年实际新电厂建设规模也达到了一亿千瓦,由于新投产的机组大多数是燃煤火电机组,导致电力行业的生产严重依赖煤炭(电煤占了煤炭生产总量的大约60%),对煤炭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
第二,铁路运力紧张进一步加大了电煤保供难度。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长期以来,“北煤南运”始终存在运输瓶颈,尽管国家加大了铁路运输投资力度,但整体上铁路运力依然呈现紧张状态,铁路运煤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煤炭大量出口促使国内供需更加不平衡。由于国内外价格的巨大差异,国内煤炭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出口,而煤炭进口受到抑制,自年初以来进口量持续负增长。1-9月累计,全国煤炭出口3572万吨,同比下降6.1%,进口3237万吨,同比下降16.2%,进出口相抵,煤炭净出口335万吨,更加剧了煤炭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
电煤价格持续走高,市场供求紧张,不仅影响到电力的稳定供应,而且导致电煤质量普遍下降,煤炭热值低、灰分高、杂质多的情况频繁出现,导致锅炉燃烧不稳、带负荷困难、受热面磨损加剧、炉膛结焦等一系列问题,给发电设备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危害。
3、电价改革滞后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
2008年以来,煤炭价格急剧上涨,电力行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相反,现阶段电力价格仍由政府管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上半年电力价格未作调整,受此影响,电力出厂价格涨幅较低,煤炭出厂价涨幅与电力出厂价涨幅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图3)。2月份电力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7%,而煤炭出厂价同比上涨18.5%,二者差距为17.8个百分点。10月份,电力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而煤炭出厂价同比上涨41.1%,二者差距扩大为37.6个百分点。由于煤炭价格高涨超出火电企业的承受能力,加之受自然灾害频发、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增长等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急剧减少。2008年1-8月,电力、热力行业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099.29亿元下降到193.22亿元,同比下降81.6%,与煤炭行业利润增长142.8%形成巨大反差。其中,电力生产企业实现利润42.67亿元,同比下降93.6%,电力供应企业实现利润187.61亿元,同比下降40.1%。从亏损企业数量来看,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的4886家电力企业中有1597家企业亏损,亏损面接近1/3,较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严重威胁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提高电力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将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省级电网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7月2日,又出台了提高各电网电价的通知。由于从7月1日开始,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进行上调,受此影响,下半年电力价格涨幅将加大,火电企业经营压力将有所减缓,预计电力行业盈利状况将有所好转。
三、2009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电力需求主要受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工业增长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尤为显著。从近年来工业生产和工业用电情况看,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工业用电量增速高度相关。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2002年以来工业用电占电力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已经达到75.3%,较2001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2008年前10月,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落带动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下降。从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来看,综合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影响因素,预计2008年全年我国工业生产和GDP能够保持较快发展,但增速较2007年会有一定幅度回落。综合判断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6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将在4900小时左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衡。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增多,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降至13.5%左右,据此推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将进一步回落,预计为10%左右。与此同时,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电力供应能力增强,因此,2009年电力供需形势将进一步缓和,发电机组利用率有可能继续下降。
四、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保证电力的稳定、充足供应,必须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加快电网建设,努力减少电煤供需矛盾对电力工业运行的影响,同时要推动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
1、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
我国目前相对缓和的电力供需状况仍然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考虑到电力结构、备用容量和电力建设周期等特征,在供需相对缓和的情况下,适度发展仍然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包括电源超前发展,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电网超前发展,保证电网有足够的输电和配电能力;电源和电网协调发展,保证整个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推动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首先,要加快发展能源消耗少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控制电力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严格限制高耗电行业的盲目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其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单位电能消费所创造的GDP有明显的增长。
3、继续加快电网建设,实现电网与电源、输电与配电协调发展
首先,加快研究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保持电源与电网、输电与配电的协调同步发展。
其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标准规划电网、高质量建设电网,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将电网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地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征地、拆迁等环节对线路走廊、站址占地予以优先安排。
第四,在电价体系的制定上应保证电网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空间、具备再投资能力、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避免出现长期投资能力不足导致电网资产缺乏更新改造而出现的停电事故,确保发电能力和输配电能力的协调均衡发展。
4、努力减少电煤供需矛盾对电力工业运行的影响
{dy},要鼓励电力和煤炭企业的重组、联营和多元化发展。借助国家加强对能源行业管理、组建国家能源局的有利时机,鼓励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优化重组,总结研究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电力投资办煤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煤电互保的长效机制,稳定和平衡电煤市场化带来的煤价波动,减少电力企业经营风险和困难。
第二,加强电煤运力规划,加快建设重要的运煤路港通道,努力解决电煤的运输瓶颈。
第三,按照电力工业发展产业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施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利用电网的输电通道,变输煤为输电。
第四,加快电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电源对煤炭的依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未来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不仅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西部工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08-2009年电力行业分析及展望-工控技术中心-西部工控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