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城,全国{zd0}的书城。走进去,翻闻那页页的书香,忍不住又买了一堆回来。其实,家里的书橱早已是不堪重负,友问:“这么多书,你都看得完?”笑回之:“现在买书,等老了的时候再慢慢看书。”再一细想友的话,不由私下誓言,说从此罢买,要看书可以去借,去网上看,或下电子书。可我们这代人对文字,对书散发的墨香,却是一往情深。看舞台表演,看电影,看电视,看电子书,却都没有看书这么享受。
在读初中的时候,就知道书的形式会起很大的变化。书将不再是印在纸上的书,而是一张影碟。这个讯息,一则喜,一则忧。喜的是一张影碟可以收录上万本书的资料,那拥有几十张书碟就等于拥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图书馆了。忧的是用纸印成的书将会日将淘汰,和人类结下深厚感情的纸书将变成一项文物了,就像昔日的帛书、竹简。想到此,不免感怀,因为我们是在纸书的哺育下成长的。
中国的文字—汉字,它与纸似乎最是相得。墨与纸的鱼水之欢,把中国书法艺术推至高峰。手抄于宣纸上的线装书在我看来是书的{zg}形式;秀丽的书法,浓淡枯润相衬的墨色,耐读的文章,写在雪白的宣纸上;宝蓝色的底面,白色钉线,淡泥色或浅灰色围以白边的题签——组合起来就是一件极精美的艺术品。一书在手,未读先悦,其乐何如。
至我们读书的年代,已经是纸印书了,封面设计、排版装帧,亦有可观可赏处,可觉得始终不如线装书典雅轻巧。但纸印书可以机械化高速印刷钉装,快速普及,线装书慢慢转化为文物之中了。或许,有许多的传统文化,都因为适应不了现代的市场而被其湮没罢。
如今的青少年,大多流行在网上看书,或下载电子书,连纸印书都有被淘汰的危机。书的形式,在中国,由甲骨、卷帙、竹简而至书本,形式数变,乃事物发展之必然。到现在,如再变为书碟,怕也是势之所趋。所不变者,文字存焉,但字体亦数变矣。文字乃书之本体,倘若,有朝一日,连文字亦为影像取代,书,则亡矣,人类的思想,亦亡矣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