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现实的冷嘲之后,近年来人们谈及借海外并购输出品牌时开始有了更多犹疑。然而,的海外并购似乎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2008年,中联收购世界第三大制造企业意大利CIFA公司,引进全球该领域{zg}技术水准;2009年,中联主持制订了两项国际标准,成为行业国际标准化组织具有xx表决权的单位;中联重科新近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xx,其负责人詹纯新还获得了第六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成为国际标准制定者,是在企业品牌输出上关键的一步。中联重科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比如危机时期对并购机会的把握;对全球{zg}技术成果的有效吸纳;建立在与对方多年关系基础之上的诸多细节的细致了解与充分沟通,甚至对CIFA现有品牌的维护与尊重。詹纯新曾表示,在收购之初他就确定了要保留CIFA品牌和现有团队的思路,“因为我们就是冲着它的品牌和职业化的管理团队去的。”CIFA原董事长MaurizioFerrari留任并担任中联重科的副总裁,詹纯新还确定了CIFA和中联双品牌的战略,并以CIFA品牌带中联品牌()。
事实上,全球化的合作早已使得品牌的归属变得复杂起来。中国人在国外排着长队{qg}的曾以手工定制彰显品味的香奈儿,很可能是从某个发展中国家的流水线上运回来的;苹果的粉丝们赖以耍酷的ipad正在深圳加工;为了迎合某些新兴市场的顾客匪夷所思的口味,一些xx品牌开始为名下包包装上铆钉,这一举动令部分欧洲人觉得受到了侮辱;丰田的道歉被认为毫无诚意,人们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代表了精细工业形象的国度。
一些全球性xxxx正在损害自身的品牌资产甚至遭遇品牌危机,这似乎是长期徘徊在“中国制造”阴影之下的中国企业的好机会,然而根深蒂固的品牌崇拜,以及中国制造部分商品的劣质,中外联姻的诸多不适应症,仍使得中国制造短期内难以摆脱其低端形象。
于是海外并购之后的品牌输出需要更多的审慎。詹纯新显然早有准备。如他所说,“把中国标准变成世界标准”,中联重科将继续巩固其国际标准制定参与者的地位;加大自主创新,尽早从中国式模仿转向;尊重并学习CIFA既有的品牌战略,在不同文化语境里推行与之相适应的品牌形象及产品形象;加强东方管理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相互理解与植入。当然,除了詹纯新们的努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整体形象的转身,也将对单个企业的品牌输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