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水的荣耀故事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一个关于水的荣耀故事
——美国环境艺术家贝西•达蒙访谈实录(xx版)

梅柏青/文 张鸣/图

核心价值
年近七十的贝西在中国做了15年志愿者,现在还在藏区单打独斗。她讲述的“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对国外环保思想从恐慌、拒绝,到开明接纳的过程。这应该是一份鲜活的社会记忆档案。

核心人物
贝西•达蒙(Besty Damon),美国环境艺术家、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1996年向成都提出活水公园的创意被采纳。1998年建成的活水公园,被称为世界上{dy}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公园,荣获国际优秀水岸奖{zg}奖、国际环境设计奖等,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zj0}城市实践区成都案例。

采访手记
(2010年5月6日 成都)

做访谈这天,我们选在活水公园。当年这里是一片河滩地,按贝西的思路修建的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已经长成森林景观,覆盖了整个公园,有如一个城市的氧吧,一脉活水终年流淌,给公园带来灵气。小孩子在这里亲水嬉水,老人遛狗,鱼儿在水里游弋,恰遇一对拍婚纱的新人走来,贝西显然很兴奋,像老人看自己的孩子。

时间回溯到1995年,刚到成都的她身份是个志愿者,不请自来,有点像成都人说的“渣渣老外”。当年成都正在搞百万市民大参与,共建府南河,保护母亲河活动。贝西找了一帮老外、大学生、老师,大家排成队,在府南河上做一种浣纱的行为艺术,以此唤醒公众对水的环保意识。之前她想在北京上海搞,都被拒绝了。北京人说“甭理她,不过是个艺术家而已”。

我感到奇怪,她一开始以艺术切入,怎么就变成一座活水公园?贝西说,开始并没有活水公园的概念,“最初我是想做一个水文化的雕塑,后来是水的教育,然后想到中国的竹子,传统的水车,传统的黄龙湿地,把这些元素都加进来以后,就形成了活水公园。”

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这是一个对科学顶礼膜拜的年代,科学家工程师垄断了话语系统,官方怎么会让一个艺术家来捣鼓活水公园?但这件事在当时确实成为现实:大家没有按常规程序来,当贝西跟成都政府初步接触以后,政府很高兴地接纳了活水公园的理念,马上又把球给了她,问她“你能做吗?”就这样贝西成了政府聘请的专家,但她身份还是志愿者,政府给她提供了一个办公室,吃住免了,旅费由她自己掏。

她觉得很逗,办公室里的年轻人都能打交道,但是三分之二的人还是不敢跟她多说话,保密局还专门来上课。在1995年的中国内地,害怕跟老外接触,连老外租房子也要政审一下,很多校长却请她给孩子们上环保课。在这一冷一热中,贝西在成都度过了一生中最忙碌的3年,她与中国的雕塑家有很激烈的观念冲撞,与设计院的工程师经常吵架,她总是更改设计方案,因为她是艺术家的思维,而田军做得最多的就是两边救火。一次贝西问张继海,“你为什么敢和我这个老外合作?”这位府南河工程的副指挥长说,“因为在您之前,我还没遇到像您这样充满激情的人!”

贝西说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在我看来,贝西是真正的行为艺术家,而活水公园更像一个巨型的行为艺术作品,它向公众传达出关注水、珍爱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上海梦清园、长春南湖公园、北京奥运村森林公园都是按成都活水公园模式仿建的。

年近70的贝西在中国做了15年志愿者,到现在还是单打独斗,在藏区理塘、八美做污水处理。她的故事反映了成都乃至中国,对国外环保思想从无知、拒绝,到开明接纳的过程,这应该是一份鲜活的社会记忆档案。



在活水公园人工湿地旁,恰遇一对拍婚纱的新人走来,贝西显然很兴奋,像老人看自己的孩子。



如今的活水公园是成都最热闹的公园之一,音乐广场上每天会有一些自带电子琴、架子鼓,甚至萨克斯管的中老年民歌爱好者自发表演,台下挤满前来捧场的街坊,贝西看到这个场面笑嘻了。

实录

{zh0}的创意就是顺应自然

先锋与环保
她曾在府南河浣纱


梅:世博开幕以来,“微缩版”的成都活水公园成了热点,很多人看了说理念很前卫。我以前采访过设计人工湿地的黄时达先生,他说这是您的创意,他不敢独揽全功。今天想请您谈谈活水公园的创意,还有您在中国15年的的心路历程。

贝:我是否可以坦率直言?

梅:就是希望您讲一些真实的故事。

贝:你应当采访王树春(时任园林设计院院长),他并不喜欢这个概念。

梅:他为什么不喜欢?

贝:中国的园林从来都是单一景观化的,要想在公园的概念上装进污水处理的内容对当时中国来讲都是一个挑战。我多次和他交流都没有结果,他也没有花时间来了解。张继海首先认可了这个概念,黄时达写了34封信就是为了让这些细节得到落实,还有田军的努力。我在这里呆了好几年,{zh1}身体很不好。所有这些我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

梅:您是一个艺术家,怎么想到要到成都做关于水的事情?

贝:在美国很难做水的事情,水在美国基本上是一群工程师在做,但是关于水的文化很少有人问津。我是1991年跟一群人去四川松潘就感到水的魅力,特别是当地人喝山泉的时候。我就想起在自己的国家,珍贵的水资源很多都被商业利益,比如修坝,开矿等等所污染,所吞噬。很多年以前,在美国的中西部,还能看到老百姓用水泵抽地下水饮用,我在明尼苏达访问过一个人,他冒着严寒去取水,他说用这样的水他和妻子感到很健康,他们的咖啡更好喝,他们全家的生活质量特别高。但是很遗憾这样的水美国很少再有了,而眼下中国正在重复这样的道路,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是要通过艺术让人们重新认识水,保护水。

梅:我知道当年您在府南河搞行为艺术,当时很轰动。

贝:那是1995年,我觉得简直就是奇迹,在美国,一位陌生女士打了个电话,说她可以提供2万美元,她是想请我在美国本土搞点水保护的东西,但是我马上谈到中国,那个女士问我需要多少,没有任何申请程序,就是一个电话,{zh1}我带了2万4千美元来到成都,我从来没有那么多钱。
当时成都在搞府南河改造,在府南河上有650多个排污口,我们就把白绸吊在排污口,这样白绸上那一截就是黑的,这就很形象,让大家明白污水是不可以排进河里的。然后还找了一帮老外、大学生、老师,大家排成队,在府南河上浣纱,一,二,三,哗!大家把白布放进水里,再哗地拿起来,白布就变黑了。还做了很多骷髅样的人在钓鱼,钓上来是只破鞋子,艺术家们拍了很多照片。

梅:视觉冲击力很强。

贝:是,这是先锋艺术和环保结合,活动得到官方许可,但是还是有个小插曲,当时已经是晚上,大家把布洗了要晾干,第二天还要用,很多人住华西医大,拿着白布走回去,还有竹竿子。xx一看,一帮老外,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在游行?马上给田军打电话,当时就找很多人谈话,田军还差点下课(哈哈大笑)。

活水的创意
让自然之手净化污水


梅:我们回到活水公园,媒体上说是您给市长写了一封信。

贝:我没有写信,当时情况还很微妙,政府不知道这个美国女士究竟要干什么?北京来了人在跟着我,当时我骑个单车到处跑,什么时候买报,什么时候上厕所都有人看着我(大笑)。

梅:后来您怎么提出这个创意的?

贝:后来跟政府有了初步接触,知道府南河改造后,要在两岸建十几个绿地公园,但是没有一个主题公园。我就问他们愿不愿意建一个以水为主题的活水公园,让公众认识自然之手是如何净化污水的。政府一听很感兴趣。这让我非常惊讶,如果是在美国我提出要建活水公园,肯定会问我一大堆问题。但是在成都,政府根本没有提什么问题,而是问我,你能做吗(笑)?

梅:相当于一拍即合?

贝:是的,这里面有很多中国朋友的默默努力,有府南河的、环保局的,还有川大一些教授,以及一些年轻的环保人士。第二天早上我就特别兴奋,我对儿子和其他行为艺术家说:天哪,我的梦想就是要建一个活水公园,现在梦想离我很近了。我也很紧张,因为从来没做过这个事情。但是政府有个前提就是不希望我们再搞什么行为艺术了。我的内心也很纠结,因为当时我拿两万多美元来中国,就是来做行为艺术的,通过艺术来唤醒公众对水的文化意识。

梅:做活水公园没有人挑战您,因为在中国是科学家工程师垄断了话语系统,有没有人说您只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外行。

贝:是啊,我在北京他们就说过:“甭理她,她不过是个艺术家而已”。在成都我还是很幸运,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有一些困惑,比如园林局说我没有资质,又不是搞绿化的,但是真正的挑战是在过程中。我跟中国的雕塑家同行有很激烈的观念的冲撞,甚至争执,比如他们认为很好,我又认为不行。当时园林设计院专门找了一个工程师跟着我,他xx是工程师的思维,而我是艺术家的思维,我们两个人经常吵架,因为我总是不断改设计方案,马上就要出图了,田军经常是两边救火(哈哈大笑)。

梅:看了世博成都案例的人说,污水变成清澈活水的过程很神奇,您能讲讲活水公园的机制原理吗?

贝: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并不高深。请闭上眼睛想想,水在自然界的池塘、小溪、森林流过的情形,活水公园模拟的就是这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府南河污水经过厌氧池、兼氧池,流到由芦苇、蕨类、卵石、树林组成的人工湿地植物床,大自然是一个自我净化能力很强的系统,中间不加任何化学手段,污水就变成活水,就是你们说的Ⅲ类水,{zh1}进入养鱼池,再流回府南河。

梅:这个创意是怎么产生的?

贝:活水的名字是一个德国人给我的启示,他提出最干净的水是在竹子中间。我是一个雕塑家,从1985年开始,我就想把这种无形的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美好的水通过雕塑有形地展示出来。我做过一个艺术品,就是沿着一条河,用纸去拓一个河岸,后来这个作品就放在很多艺术馆里,叫《我们曾经有过的河流的记忆》。在我的孩提时代,在美国走到哪里都可以饮水,我到过美国一个河谷,后来那儿的居民走光了,因为开矿已经让水无法饮用,我感到很悲哀。有一次在6000英尺的山上工作,晚上觉得伸手就能触到星星,看到天上的银河,我突然觉得,它就像地面的河流一样,实际上印第安人就把银河叫做石头河,所以我有30秒的感觉整个宇宙似乎都像是由水构成的,而我对水一无所知。这就是我这个历程的开始。

梅:人就是在某个瞬间有一种激发,生命的冲动,有一种呼唤我应该做什么,一下子就觉得这就是我该做的,激情就找到了。

贝:每次看到河,我就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了,因为它太脏了(哈哈大笑)。

梅:大学的时候您学的什么?

贝:艺术。也有物理科学,我喜欢科学。

梅:我感觉活水公园就是一个大自然的行为艺术作品。

贝:对,是一个关于水的荣耀故事。它设计的日处理污水300吨,对府南河治污作用不大,但是人工湿地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的生态示范意义远远大于水处理功能。我听说很多老师把生物课地理课搬到活水公园来,让孩子感受森林跟水的关系,以及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当然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向人们传达了保护水、珍爱水的观念。人的思想改观以后,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
以顺应自然的方式
与自然和谐相处

梅:您觉得这个公园核心的理念是什么?

贝:它蕴含了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还有你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梅:能展开一点讲吗?

贝:自然之手是强有力的,比如在农村、小城市用这种生态的方式处理污水,能量消耗很少,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国人的强项是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结果近100年来盲目追随西方一些失败的东西,比如把人与自然割裂,xx医头,脚痛医脚。比如修坝、河流裁弯取直、把水从这儿移到那儿。我想强调两个观点,{dy},水的生生不息的流动非常重要。河流本来是九曲回肠,蜿蜒崎岖,滋润万物,这样才能{zd0}限度保持水分子的活力。第二个观点就是联系和联接,地球跟我们人体一样,地球作为一个机体,河流就是地球的血管,人类总不能把血管重组、打结吧?实际上我们修坝就是在给河流做结扎,这样一结扎,生命没有了。

梅:像是血栓。

贝:我有人体系统和河流系统相比较的图,如果需要可以提供。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修坝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这样做是逆自然之道而行,也许中国在将来会进入拆坝的时代。

梅:中国人对这种现代化的反思早几年已经开始了。

贝:流水不腐,流动的血也不会真正有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xx啊、针灸啊,就是为了让全身通起来,通则不痛嘛。我认为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有一种最悲哀的主体价值观,认为人可以征服自然,这是非常错误的。应该是人要学习自然,尊敬自然,{zh1}以顺应自然的方式来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梅:活水公园这些年成了成都最热闹的公园之一,您在不在意公园没有把您的名字放在任何地方,很多人并不知道您当年的努力?

贝:其实我觉得无所谓。只要活水的理念能够传播开就无所谓。现在东方人西方人都在写水的文章,但是大家还是要真正意识到,不是要通过更多的现代工程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是要回归自然,改变行为方式,结束我们粗暴破坏河流的历史和现状,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
单打独斗
15年志愿者经历难忘


梅:我听说您现在还在甘孜做环保志愿者?

贝:主要在理塘,八美。从美国拉斯xxx和洛杉矶的经验可以类推,成都的饮用水是依靠这些源头的水,必须从源头着手。不能再污染了,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而胡乱作为,否则回过头说享受美好的城市生活都会成为空谈。

梅:具体是做哪些项目?

贝:我是2007年进那里的,{dy}是考察当地珍贵的水文化,我想在这一切消失之前,抢救性地把它记录下来。第二是保护当地的流域,这些年气候的变化、旅游以及大规模的水坝建设已经对当地带来很大破坏,比如在上游,塑料垃圾非常严重,我和当地寺庙合作,动员大家捡垃圾的行动,那种不可降解的垃圾冲到下游就造成新的污染。第三是很多牧民已经定居转化为农民,新的问题是如何涵养水土,保证有新的腐殖土,动员当地减少或杜绝使用化肥,否则又是新一轮的污染。第四是帮助他们建立生态的污水处理系统。

梅:效果如何?

贝:比如考察水文化,很多人认为我不可能得到很多东西。但是事实xx相反,当地的喇嘛,比丘尼都向我敞开胸怀,跟我分享千百年来传下来的水文化,他们都知道森林可以提供水源,比如规定山上的树不能砍,有的地方断水了,他们就重新种树,水又回来了。还有很多非常具体的规定:比如如何找水源;找到水源之后如何利用、保护;不能在水源洗手,不能在距河岸半公里的地方放牧等等,是一种精细,周密考量的水文化。当地还有神山文化,如果乱砍树,乱动水会惊动护法,得罪神佛是要受到惩罚等等。但是做污水处理系统这个项目,{zd0}的挑战就是没有钱(笑)。

梅:您做项目是个人志愿者,还是以NGO组织的身份?

贝:是以个人志愿者的身份去的。我有自己的NGO,叫水的守护人,但是在中国没有注册。平时我在中国还有一个当地的翻译伙伴。

梅:但是您做项目的费用从何而来,自己有什么挣钱方式?

贝:从去年开始,我得到了部分资金支持。我主要是通过艺术设计、创意设计挣些钱,用这些钱支持我在中国的公益事业。补充一点,为了做活水公园,我还欠了2万美元外债(大笑)。

梅:不能从国外多争取一些资金吗?

贝:我觉得NGO要得到资金支持,你必须把目标设计得非常单一和特别,才能得到专项资金支持。但是在中国内地,解决问题的经常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方案,这就是一个悖论。我当然希望得到资金支持,有两个目标,{dy},是支持一个系统性方案的资金,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第二,我希望能够让当地人、当地的组织拿到资金来做事情,因为他们最了解情况,可以有效工作,外来者只能帮助他们并提供一些方法。

梅:您的这些观点我很赞赏,在中国做了多少年志愿者?

贝:从1995年开始,15年了。我并没有刻意要来中国工作,是命运的安排或是某种推动力,我偶然地来到中国,这15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
梅:您年近七十了,我建议您写一本书,把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记下来。

贝:但是直到现在有太多的事情无法拒绝,我无法静下心来写(哈哈大笑)。
(实习生马斐对本文亦有贡献)



采访完了,贝西在活水公园门口留个影。


载《成都日报》“核心访谈”版 2010年5月31日,B1版



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关于水的荣耀故事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