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行“中水+湿地”建设

    在成都高新区元华路以西、三环路两侧,各种水生植物铺陈出150亩的美丽景观,这一片绿意盎然、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实际是由中水处理而建成的全省获得国家认定的{wy}一个中水人工湿地污染减排示范项目——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项目。

    4月18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广“中水+湿地”建设模式,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城市本底,着力打造低碳之城、宜居宜业之城。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处于城市河道的末端,易受上游输入型污水污染。成都高新区在保留原有绿地功能前提下,植入中水处理项目,赋予这片绿地新的生命力,为下游水环境筑造起“生态屏障”。

  “中水+湿地”建设模式

  每年可节约水费400万元

    通常情况下,处理一吨生活污水成本在1.5元—2元之间,中水处理到地表水,处理成本在0.8元—1元之间,而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项目一吨中水处理成本仅为0.1元。

    “引入了‘中水+湿地’建设模式,处理效率大为提高,是目前工业化再生水处理成本的10%。”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城环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提高区域水环境容量,打造水系绿地链,成都高新区已启动“碧水”行动,大力推行“中水+湿地”建设,推进街道小流域等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及水岸景观建设,避免城市景观和河道景观补水引用自来水,仅自来水费用一项,该项目每年至少可节约400万元。

    结合成都高新区实际,高新区城环局把水环境治理的理念引入这个项目,既让中水湿地项目成为城市公园,又赋予其新的涵义——成为城市再生水源的“生产线”。

  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8%以上

  “中水+湿地”模式提高环境容量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地下管网长达1200多公里,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8%以上,超过全国中心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90%的平均指标。同时,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排污沟整理和整治1000多个雨污分流院落,关闭排污渠2000多个,对西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改,新建中和污水处理厂、合作污水处理厂,打造全息污水处理体系。此外,成都高新区每年减排COD400多吨、减排氨氮、总磷几十吨的数据总量,这些减排数据相当于每年关掉100家以上小散乱企业。

    “现在我们有了配套的人工湿地,可以‘借山还山’,通过中水湿地项目让尾水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实现城市污水‘零排放’,节约城市环境容量,对成都高新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法估量。”高新区城环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肖家河中水湿地项目,让成都高新区探索出一条解决输入性污染、实现污染减排的新模式,为成都高新区未来实施水环境整治提供了经验。

    记者还了解到,在成都天府空港新城483平方公里范围内,也将引入肖家河中水湿地建设的技术和工艺,为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构建宜居宜业“生态屏障”

  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水湿地着手规划

    目前,除已获得“国家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的肖家河中水湿地,成都高新区还在着手推进洗瓦堰水系绿地链上的中和湿地建设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水湿地建设。

    同样应用了中水处理技术的新川之心中央公园,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核心区域。通过蓝绿廊道辐射,将10平方公里园区纳入到一个公园体系中,形成“园中城”的整体格局。结合中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高新区环城局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4块市政绿地,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水湿地既作为城市公园,又作为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将彻底改善中和片区水环境质量。中和绕城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中和湿地占地约3000亩,建成后将是成都高新南区目前{zd0}的生态湿地项目,每日处理中水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

本文转载于http://www.cdht.gov.cn/xwzxgxyw/85452.jhtml

郑重声明:资讯 【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行“中水+湿地”建设】由 中山市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