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菜系--川菜_ご失火的夏天ミ_百度空间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几千年的文化熏陶里,由于地域差异,各地物产迥异,水土有别,饮食也开始逐渐出现地域性改变。经过数十个朝代的更迭,在神州大地上,形成了各种不同风味的菜系。湖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北有鲁菜,东有淮扬菜,南有粤菜,西有川菜。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湖北人的饮食也变得多样,饮食习惯居于四大菜系之间,自然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的家乡在湖北西部靠近重庆的地方,也许是习惯了家乡菜的味道,家乡菜的风味与川菜比较相近,我这个对吃不怎么在行的人,喜欢上了川菜。说到川菜,我其实会联想到巴蜀地区的古代名人,诸如李白诸葛东坡之类的,他们的光芒璀璨耀眼,我们无从得知,是否是川菜造就了他们的性格,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在好山好水之中,品尝着美味的佳肴,心境也会改变许多。和其他菜系一样,川菜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不用去翻故纸堆,随便找一个故事,都会有川菜的影子。特别是xx词人苏轼,民间趣传其自创的东坡肉别有风味,让人感叹川菜饮食文化的功底与对生长在巴蜀地区的人的熏陶。
      时代在变,在融合交流中,川菜的种类,做法,食材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引入辣椒。辣椒的原产地是南美洲,据传辣椒是在明朝时期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川菜的辣,其实在明朝之前是没有的。很难想象在辣椒没有进入中国的时期,中国人的饭桌上是有多么的清淡。不过辣椒的引入,让川菜更加独具特色。川菜的特色之一也是辣味十足。如果一道菜做得好,人们常评价为"色香味俱全",颜色是排在xx的,可见菜肴的色彩对人食欲的影响非同一般。食物的色彩丰富,在川菜菜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川菜作料中的辣椒,红红火火,在小炒,火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川菜突出颜色就是辣椒火红的颜色,每到过年,当满满一桌菜被端上来,我看着那色彩就会觉得胃口大开。红色是活泼的颜色,是热情的颜色,严严冬日里,吃辣椒也会让自己心情舒畅。而在夏季,吃点辣椒,身体会发烫,促进汗的排泄,能起到xx和降温的作用。川菜的辣也是出了名的,有名的朝天椒更是辣子中的{jp}。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我随父母到重庆游玩,当时的我就已对辣椒情有独钟了,在家里老是用酥好的辣椒蒜末拌饭,尤觉还不过瘾。当我到重庆之后,吃到了xx的川菜口味,那辣味真是让我着实狠狠的辣了一把。当我吃{dy}口的时候,感觉与家里的辣椒没有什么两样,心想这所谓的朝天椒也不过如此嘛。不过只过了几秒,我就开始后悔自己的想法了。每吃下一口,口中的辣味就变得不一样,开始只道是平常辣味,再接连吃几口之后,才发现这辣味的独到之处。直到后来,我已经辣得嘴都无法合上了,不过越辣越觉得有味。辣味和菜的香味混杂在一起,不禁使人身心愉悦。自从吃了xx的川菜之辣后,我到现在都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去重庆四川品尝一下那久违的味道。
      川菜的辣分为几种,比如香辣,鲜辣,酸辣,麻辣,等等。香辣和鲜辣一般是在汤锅,清炒,诸如水产品一类的东西上体现,而酸辣麻辣则是干锅,爆炒的突出特点。其中我喜欢的还是酸辣麻辣味。干煸牛肉丝,泡椒鸡杂,酸辣牛肉丝,爆炒腰花,牛肚火锅,口水鸡,等等等等,只说菜名就让人垂涎欲滴。比如酸辣牛肉丝,刀工精细,食材搭配合理,口味爽滑。里面加有酸菜,泡椒,有的也加入芹菜等,佐以花椒,干辣椒,小葱等佐料,炒出来的牛肉口感特别。牛肉的韧性柔性外加辣椒的刚性,别有一番风味。又如泡椒鸡杂,用小尖椒或者大红的泡椒,加以少量的酸白菜,将切成鱼鳞状的鸡杂倒入锅中混炒,泡椒的香味浸入了鸡杂之中,而辣椒又盖住了鸡杂的腥味,吃起来又香又脆,很有口感。
      川菜很注重调味。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 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川菜的味型也很多。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及使用。说到川菜的特点,我觉得火锅把川菜的所有特点都融合在了一起。干锅融合了小炒的特色,而汤锅则是融合了汤的制作手艺。而且我最钟情的也是火锅。川菜火锅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讲究的是:色,香,味,型,麻,辣,鲜,香。是辣而不躁,麻而不烈,“适口者为佳”。色泽红亮,香味纯正浓郁,回味悠长。一群人围坐在火锅旁边,摆摆“龙门阵”,在热烈的气氛中吃着美味的火锅,说不出有多美了。火锅还有另一种形式--麻辣烫,可以说是精简版的火锅。把青菜鱼肉穿在细细的签子上,一股脑儿地往滚烫的汤汁里推,真正是赴汤蹈火。没有什么讲究的烹调过程,它们就这样被粗糙地搅和在一起,互相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各种香味都一股脑儿的混在一起,吃起来自然是非其他火锅所能比拟的。麻辣烫没有普通火锅的燥辣,油腻等缺点,但却展现了川菜火锅的麻辣爽口、回味悠长的风采。这是平民化的归宿,却让川味火锅这颗明星更加耀眼。


郑重声明:资讯 【我最喜欢的菜系--川菜_ご失火的夏天ミ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