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10

1/11/2010
1
1
笫4章非线性电路
及其分析方法
4.1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非线性元件
4.2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4.3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举例
4.3.1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4.3.2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
4.3.3倍频器
4.3.4模拟相乘器
4.3.5时变参量电路与变频器
2
小结
功率放大器:
分类:A、B、C、D、E等;
主要指标:工作频率、输出功率、效率、
功率增益和非线性失真等。
工作原理:电流导通角、开关电路型。
分析方法:折线分析法和开关函数表示法。
倍频器:输出信号频率等于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倍的
频率变换电路。
3
4.3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举例
4.3.1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4.3.2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
4.3.3倍频器
4.3.4模拟相乘器
4.3.5时变参量电路与变频器
4
4.3.4模拟相乘器
模拟相乘器:完成两个模拟信号瞬时值相乘的电路。
tVtv
xxmx
cos)(
tVtv
yymy
cos)(
可得相乘器的理想输出电压为:
])cos()[cos(
2
1
coscos)(
0
ttVKV
ttVKVtv
yxyxymxm
yxymxm




输出信号中出现了两个新的频率分量,这就是非线性电路输
出输入关系的特征。调幅、检波、混频等非线性电路中就是应
用了这种非线性的频率变换关系,所以模拟相乘器电路在通信
电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tv
y
)(tv
x
)(tv
o
若相乘器输入端电压分别是:
5
模拟相乘器(续1)
差分对电流关系:

1
T
2
T

1
i
2
i


0
I


v

T
v
v
Iiii
2
tanh
021

mV
q
kT
v
T
26
模拟相乘器电路有用BJT构成的,也有CMOS四象限模拟相
乘器,此外,还有四个二极管构成的环形相乘器,均能满足
输入两信号相乘的功能。
下面讨论双差分电路构成的模拟相乘器。
6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8
T
X
v
Y
v
O
v1C
R
2C
R
3
R
2
R
1
R
CC
V
EE
V
08787
IiiTT
CC
:构成一个恒流源,
7C
i
8C
i
T
Y
CC
v
v
IiiTT
2
06565
tanh,:差分对
5C
i
6C
i
T
X
CCC
v
v
iiiTT
2
52121
tanh,:差分对
1C
i2C
i
T
X
CCC
v
v
iiiTT
2
63443
tanh,:差分对
3C
i
4C
i
311CCC
iiI
422CCC
iiI
111CCCCC
RIVV
222CCCCC
RIVV
CCCCCO
RIIVVv
2112

1C
V
2C
V
1C
I
2C
I

T
X
CCCCCCCCO
v
v
iiRiiiiRv
2
654321
tanh
T
Y
T
X
CO
v
v
v
v
IRv
22
0
tanhtanh
7
相乘器的输出电压为:
模拟相乘器(续3)


















T
y
T
x
Co
V
v
V
v
RItv
2
tanh
2
tanh
0
如果,,根据双曲正切函数的性质,
Tx
Vv2
Ty
Vv2
可近似表示为:
yxyx
T
Co
vKvvv
V
RIv
20
4
1
在与的幅度较小时,相乘器具有近似理想相乘的特
性,并可在四个象限工作。
y
v
x
v
电路图
8
为了扩大的线性范围,可用反双曲正切变换电路。
x
v
为了扩大的线性范围,可用电阻负反馈电路。(增加)
y
ve
R
模拟相乘器(续4)
存在的问题:
1、只有在输入电压的幅度远远小于时,才可认为
相乘器具有理想相乘特性,否则将会引入非线性误差;
T
V2
2、电路的增益系数与温度有关,故电路的温度稳定性较差。
思路:通过一定的变换电路,使输出电压直接与、
成正比,而不是与它们的双曲正切函数成正比。
x
vy
v


















T
y
T
x
Co
V
v
V
v
RItv
2
tanh
2
tanh
0yx
T
C
vv
V
RI
20
4
1

9
1、参变电路与常用参变电路类型
2、时变参量线性电路
3、变频电路
4、变频干扰
小结
4.3.5时变参量电路与变频器
1/11/2010
2
10
1、参变电路与常用参变电路类型
若电路中仅有一
个参量受外加信
号的控制而按一
定规律变化时,
称这种电路为参
变电路,外加信
号为控制信号。
1
v
gi,i
g
tv
1
t
t
tg
当外加控制信号是一个正弦信号
时,时变参量跨导虽然不是一个
正弦信号,但却是一个周期信号。
因此可以用傅立叶级数展开研究。
1、参变电路与常用参变电路类型(续1)
分类(由引起参量变化的原因分类):
•一类是人们有意识地构成的参变电路,例如,后面将要
讨论的变频电路、调幅电路、直接调频振荡器电路等。
•一类是不受人们控制的参变电路。例如:作为移动通信
信道的自由空间,它的延时、衰减等参量不能控制。
常用参变电路类型:(由变化参量分类)
(1)电阻性参变电路
电阻性参变电路的参量选择为I-V曲线的微分斜率,常用跨
导gm表示。例如:变频电路。
(2)电容性参变电路
电容性参变电路的参量选择为微分电容,即Q-V曲线的微
分斜率。例如,变容二极管的微分电容随加于变容管两端电
压的变化曲线,用于直接调频振荡器电路。
12
对控制信号来说,可以看成是一个参量变化的电路。
2、时变参量线性电路
时变参量线性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具有两个输入信号,
一个是控制信号,通常为强信号;一个是被处
理信号,通常是弱信号。
对被处理信号来说,在控制信号为某一瞬时值时,
电路所呈现的微分斜率可以认为是常数,在这种情况下,
参变电路对于可以看成是一个参量变化的线性电路。
)(
c
tv
模拟乘法器电路也可看作是时变参量电路的一种。
则可视为的
时变电压放大倍数。
'K
y
v
)(
i
tv
)(
c
tv
)(
i
tv
)(
i
tv
yyxo
vKvKvv
'

13
2、时变参量线性电路(续1)
如果一个弱信号加在一个强的控制
信号之上,对于弱信号而言,在控
制信号的某一个瞬时值,电路所呈
现的微分斜率可以认为是常数,此
时,参变电路对于弱信号而言,可
以看成是一个参量变化的线性电路。
–因为控制信号是时变信号,所
以称之为时变参量线性电路。
v
tv
t
i
3、变频电路
(1)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作用:实现信号频谱的线性变换,
即完成频谱在频率轴上的搬移。
在变频电路中,控制信号通常为一单频正弦信号,在接收
机中,习惯上将此控制信号称为本振信号。
分类:一类是电路自身产生控制信号,通常称为变频器;
一类需由外部输入控制信号,通常称为混频器。
上下变频器:输出和频的变频器称为上变频器,
输出差频的变频器称为下变频器。
变频电路
L


L
本振信号
输入信号
P238_理想变频过程频谱图频谱变换过程:
15
(2)变频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变频增益:
)(lg10dB
P
P
G
i
o
P(高频)
(中频)

噪声系数:
输出端中频信噪比
输入端高频信噪比

oo
ii
n
NS
NS
F
/
/
常用分贝表示,即:
变频器的输出中频信号功率和输入高频
信号功率之比。
输入端高频信噪比和输出端中频信噪比之比。
16
(2)变频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续1)
变频失真:变频电路的输出信号频率结构和输入信号
频率结构不相同时,则表示产生了变频失真。
(变频失真后面分析)
工作稳定性:控制信号(本振信号)的频率稳定度。
思考题:增益、噪声系数和工作稳定性在变频器和放
大器中有何不同?

高频
放大
混频

中频
放大
本地
振荡

)(tv
I
)(
i
f
检波器
)(tv
)(
i
f
)(tv
L
)(
L
f
)(tv
s
)(
s
f
)(tv
in
)(
s
f
17
(2)变频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续2)
端口间隔离度:
混频器各端口间的隔离不理想会产生如下影响。
三个端口间的阻抗匹配:射频和中频端口匹配可以保证与
该端口相连接的滤波器正常工作;本振端口的阻抗匹配可以
保证混频器有效地汲取本振功率。

高频
放大
混频

中频
放大
本地
振荡

)(tv
I
)(
i
f
检波器
)(tv
)(
i
f
)(tv
L
)(
L
f
)(tv
s
)(
s
f
)(tv
in
)(
s
f
射频口和中频口之间隔离不好,可能会将LNA非线
性产生的中频干扰信号不经混频,直接窜通到混频
器的中频口。
射频口向本振口的信号窜通可能会影响本振的工作,
如产生频率牵引现象。本振口向射频口(输入)的泄漏会使本振大信号影
响LNA的工作,甚至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本振口向中频口(输出)的信号窜通,本振大
信号会使后级的中频放大器过载。
18
(3)常用变频电路举例
叠加型混频器:非线性器件特性为幂级数,其二次方项产
生输入信号和控制信号的相乘项。但是,非线性器件特
性还有其它方次项。
乘积型混频器
–用模拟相乘器实现混频
输出端无用频率分量少。

带通
滤波器
tv
s
tv
L
tv
I

带通
滤波器
tv
s
tv
L
tv
I非线性
器件222
2
LLssLs
vvvvvv
三极管混频器,有一定的变频增益;
场效应管混频器,其交调、互调干扰少;
二极管混频器,动态范围大,适用频率高。
1/11/2010
3
19
三极管混频器

s
v
L
v
i
f
s
v
L
v
i
f
s
v
L
v
i
f
s
v
L
v
i
f
(a)(b)
(c)(d)
利用三极管转移特性的非线性实现频率变换
–输入信号和本振信号都加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从而利
用了三极管转移特性的非线性来实现频率变化。
20
三极管混频器(续1)
1
v
gi,i
g
tv
1
t
t
tg
外加控制信号是一个正弦信号。
时变参量跨导虽然不是一个正弦信号,但却
是一个周期信号。
可以用傅立叶级数展开研究。
11
/1fT
21
三极管混频器(续2)
一般情况下,虽然本振电压为正弦电压,但受其控制
的混频器跨导g(t)并不是正弦形信号,而是一个周期性信号。
混频器跨导g的周期为本振信号的周期。则
可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即
11
/1fT
tngtgtggtg
n
n1
0
12110
cos2coscos)(



变频器的输出信号(中频信号)将表示为:)(ti
i
1
0
cos
iccn
n
itgtvtvtgnt




)(
1
tv
)(tg
22
三极管混频器(续3)
在变频器输出信号中含有频率成分:
•输入信号频率成分
c
f
•需要的中频频率
ci
fff
1
•输入信号频率与本振信号频率的各次谐波之间的
组合频率。这些组合频率可能对变频器输出信
号形成干扰。
c
f
理想变频电路性能:
•变频器传输函数中只有项,不含其它各项。tg
11
cos
为了得到这个结果,要求曲线为直线。
BE
vg~
也即曲线为一平方曲线。BEc
vi~
•工作在饱和区的MOSFET基本上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在
混频电路中采用MOSFET是有利的。
1
0
cos
iccn
n
itgtvtvtgnt




tngtgtggtg
n
n1
0
12110
cos2coscos)(



1
nf
23
二极管混频器
单端混频器,它由1只混频二极管构成。利
用混频二极管特性的非线性实现频率变换。
平衡混频器用两只混频二极管组成平衡电路。
两只混频管的特性应该一致。
双平衡混频器又称为桥式混频器,它由4只
相同特性的混频二极管构成环路。
双-双平衡混频器又称为镜像抑制混频器,
它由8只相同特性的混频二极管构成环路。
24
二极管混频器(单平衡混频器)
2
Tr
)(
1
tv
)(tv
c
2
i
i
i
)(tv
c
1
i
L
R
)(
1
tv
D
)(
2
tv
D
返回
1
Tr
2
Tr
1
D
)(
1
tv
)(tv
c
)(tv
c
)(tv
c
2
i
i
i
2
D
25
二极管混频器(续1)



N
n
n
Dn
tvati
1
11
)()(



N
n
n
Dn
tvati
1
22
)()(
tititi
21

若两个二极管特性相同并用N阶幂级数表示,则它们的电流
可分别表示为:
输入信号电压:
tVtv
ccmc
cos)(
本振电压:tVtv
m111
cos)(
则二极管两端的
电压分别为:

tvtvtv
tvtvtv
cD
cD


12
11
电路分析:
上图
26
习题4-30:假定输出电压只有角频率为的中频分量。iC

1
若二极管和特性相同,且均可表示为:



3
1
)()(
n
n
n
tvati
试求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和中,含有哪些频率分量?)(
1
ti)(
2
ti
1
D
2
D
如果两个二极管特性相同,变压器中心抽头准确,则
i(t)中没有信号的偶次谐波及偶次谐波的组合频率分量。负
载处接入选频电路,即可选出所需频率的信号。



N
n
n
Dn
tvati
1
11
)()(



N
n
n
Dn
tvati
1
22
)()(
tititi
21

27
•没有本振信号频率的基波和各次谐波。
•没有输入信号频率的偶次谐波分量,也没有含输入信号频
率偶次谐波成分的组合频率分量。
二极管混频器(续2)

3
3
2
113
1121
21
)cos(2)cos()cos(6
)coscos2(2)cos(2
)()(
tVatVtVa
ttVVatVa
tititi
ccmccmm
ccmmccm






3
113
2
1121112
coscos
coscoscoscos
tVtVa
tVtVatVtVati
ccmm
ccmmccmm





3
113
2
1121111
coscos
coscoscoscos
tVtVa
tVtVatVtVati
ccmm
ccmmccmm




含有输入信号频率的基波,奇次谐波和这些信号与本振频
率各次谐波之间的组合频率分量。
•若在负载处接入选频电路,仅使频率为
的信号通过,即可完成下变频的作用。
ic

1
1/11/2010
4
28
二极管混频器(续3)
四个二极管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
可以抑制和端口的偶次谐波分量,因此其变频损耗更低。
八个二极管混频器(双-双平衡混频器)
双-双平衡混频器作为镜像抑制混频器使用的一个重要
应用。
采用平衡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抵消混频过程中产生的无用的
组合频率分量,要求二极管性能一致且变压器保证对称性。
二极管混频器的混频增益小于一。
29
4、变频干扰

高频
放大
混频

中频
放大
本地
振荡

)(tv
I
)(
i
f
检波器
)(tv
)(
i
f
)(tv
L
)(
L
f
)(tv
s
)(
s
f
)(tv
in
)(
s
f
理想的变频过程只是将输入信号的频谱在频率轴上平移,
信号频谱结构不应发生变化。
但由于实际电路的非理想工作状态,往往在变频输出信号
中出现干扰信号,称其为变频干扰。
下面以接收机变频电路为例,说明变频干扰产生的原因及
其表现。
P238_理想变频过程频谱图
30
4、变频干扰(续1)
在变频器输出信号中(时变跨导线性电路)含有输入信号
若变频器输入信号较大,则对于而言不可以看
成是一个参量变化的线性电路。
)(tv
s
)(tv
s
的各次谐波与本振信号的各次谐波之间的组合频率。这些
组合频率可对变频器输出信号形成干扰。
1
0
cos
issn
n
itgtvtvtgnt




变频器的非线性。
变频干扰产生主要原因:高频放大器的非线性;
本振信号的各次谐波;
高频放大器频率特性不理想;
(1)中频干扰
减小中频干扰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三极管变频特性中的项。这就需要适当选择变
频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和本振电压的幅度,使变频跨导
与本振电压近似为线性关系。
0
g
•提高变频器前面各级电路的选择性,抑制中频信号通
过。可在高频放大器输入回路中接入中频陷波器或高通
滤波器,以抑制中频干扰。
产生的原因:
•高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不理想。不能将频率等于中频频
率的干扰信号滤除,而使其到达变频器的输入端。
变频器的变频特性中的项使变频器相当于放大器。
从而使中频干扰信号经变频器而到达中频放大器输入端,
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形成中频干扰。
0
g
•例:466KHz和465KHz信号在检波器差拍检波后,产生
哨叫声。
频率等于中频频率的干扰信号形成的干扰。
32
•当正常输入信号频率和干扰信号频率分列于
本振信号频率两侧,并距的距离相等时(均为
中频频率),两者互为镜像,这种干扰为像频干扰。
s
f
n
f
1
f
1
f
i
f
(2)像频干扰
减小像频干扰的主要方法是:
•提高变频器前面各级的选择性。当变频器前加有高频放
大器时,其优良的频率选择性可提高对像频干扰信号的抑
制作用。或在高频放大器前增加镜像抑制滤波器。
•提高中频频率。由于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频率之间
的距离是,因此,提高中频频率可以使这两个信号
的频率差加大,这也有利于对像频干扰信号的抑制。
i
f
i
f2
产生的原因:
高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不理想。不能将该干扰信号滤除,
而使其到达变频器的输入端。
33
(3)组合副波道干扰
产生的原因:
•高频放大器具有非线性特性。当频率为的干扰
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时,将产生的各次谐波。
n
f
n
f)(tv
n
n
fmf
fi
n

1
减小组合副波道干扰的主要方法是:
•提高高频放大器的频率选择性,减小高频放大器非线性。
•减少变频器传输特性中的谐波分量。
•凡满足下列关系式所确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均可与本振
信号的某次谐波分量相作用,产生
中频频率信号而形成干扰。
这种干扰称为组合副波道干扰。
1m1n
1n0m
像频干扰:
中频干扰:
34
(4)组合频率干扰
产生的原因:
•变频器的非线性。不能将变频器看作为时变参量线性
电路,对是非线性。)(tv
s
•变频器输出信号中将包含输入信号的各次谐波分量、
本振信号的各次谐波分量以及二者各次谐波分量之
间的组合频率。
减小组合频率干扰的主要方法是:
•合理选择变频器工作状态,减小传输特性的谐波分量。
•限制输入信号的幅度。)(tv
s
•选择中频频率,避开变频过程可能产生的组合频率。
•凡是满足右式的和所确定的组
合频率,恰为中频频率。这些组合频率
分量将通过中频放大器而形成干扰。
si
nfmff
1
mn
s
nf
1
mf
35
(4)组合频率干扰(续)
在分析组合副波道干扰时,对输入信号来说,认为变频电
路是线性的。(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产生组合副波
道干扰的干扰信号的各次谐波是由高频放大器的非线性产生
的,它们与本振信号的某次谐波分量相作用,得到中频频率
信号而形成干扰。(,,,)。
)(tv
s
0
g
1
g
2
g...
3
g
组合频率干扰是由于变频电路本身的非线性产生的。变频
器输出信号中将包含输入信号的各次谐波分量,本振信号的
各次谐波分量以及二者各次谐波分量之间的组合频率。
这里需要说明:
36
(5)交叉调制干扰
交叉调制干扰的现象是:
•如果接收机对欲接收信号频率调谐,则可清楚地收到干扰
信号电台的声音。
•接收机对接收信号频率失谐,则干扰电台的声音减弱。
•如果欲接收电台的信号消失,则干扰电台的声音也消失。
这种现象就好象是干扰电台的声音调制在欲接收电台信号的
载波上,故称其为交叉调制干扰。
产生的原因:
•交叉调制干扰是由于变频电路和高频放大器的非线性输
出输入特性产生的。
)1()(
)(

tv
kT
q
sC
BE
eIti

高频
放大
混频

中频
放大
本地
振荡

)(tv
I
)(
i
f
检波器
)(tv
)(
i
f
)(tv
L
)(
L
f
)(tv
s
)(
s
f
)(tv
in
)(
s
f
1/11/2010
5
37
(5)交叉调制干扰(续1)
数学分析:
•从晶体管正向转移特性关系入手,将展
开成合成电压的泰勒幂级数,得:
BEc
vi~
c
i
v


32
)('"
6
1
)("
2
1
)(')()(
vVfvVf
vVfVfvVfi
BB
BBBc

32
"
6
1
'
2
1
)(vgvgvgVfi
Bc
•设作用在输入端(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有:
信号电压:
ttmVv
ssms
cos)cos1(
11

干扰电压:
ttmVv
nnmn
cos)cos1(
22

则合成电压:
ttmVttmVv
nnmssm
cos)cos1(cos)cos1(
2211

38
(5)交叉调制干扰(续2)
•将代入式,得:v
c
i
3
2211
''
2
2211
'
2211
]cos)cos1(cos)cos1([
6
1
]cos)cos1(cos)cos1([
2
1
]cos)cos1(cos)cos1([)(
ttmVttmVg
ttmVttmVg
ttmVttmVgVfi
nnmssm
nnmssm
nnmssmBc






•把信号基波电流取出,得:
ttmVVg
tmgVgVi
snmsm
smsmC
cos)cos"
2
1
cos(
22
2
111




注意原信号电压是:ttmVv
ssms
cos)cos1(
11

但接收的是上式所示的信号基波电流。
1C
i
39
(5)交叉调制干扰(续3)
讨论:
ttmVVg
tmgVgVi
snmsm
smsmC
cos)cos"
2
1
cos(
22
2
111




括号内的项代表放大器或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的包络变化,其
中第二项为有用信号的调制,第三项为干扰信号所转移的调
制。可见交叉调制是由晶体管特性中的三次或更高次非线性
项产生的,它与成正比。"g
减小交叉调制干扰的主要方法是:
•提高高频放大器和变频器输入电路的选择性,尽可能使干扰
信号不进入变频电路或高频放大器。
•限制高频放大器输入信号幅度,以使高频放大器和变频器
基本工作于线性状态。(交叉调制是由晶体管特性中的三次
或更高次非线性项产生的)。
(6)互相调制(互调干扰)
产生的原因:
•由于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够好。致使两个或多个干
扰信号一起加到接收机的输入端。
•由于放大器或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使干扰信号彼此混
频,并与有用信号一道进入接收机中频系统。
进一步分析的话可以发现:
①互调干扰是由放大器或混频器特性的二次、三次和更高次
非线性(即二阶、三阶失真项)产生的。
②互调干扰分量的强度同输入干扰信号振幅有关,干扰信号
振幅愈大,则互调干扰分量愈大。
snn
fnfmf
2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干扰信号频率,彼此混频,当产生频率
接近有用信号频率,即满足下式的关系时,形成的干扰称
之为互调干扰。
41
变频干扰及其产生原因小结:
产生原因干扰名称
高频放大器变频器
非线性频率特性本振谐波非线性
中频干扰
像频干扰
组合副波道干扰
组合频率干扰
交叉调制干扰
互调干扰










42
正常信号差频465KHz与信号的二次谐波差频466KHz在检波器差
拍检波后,输出产生1KHz的哨叫声。
频率为信号的二次谐波1862KHz,与本振信号的差频466KHz;
举例:习题4-33
一超外差式广播接收机,中频为465KHz。在收听
频率=931KHz的电台播音时,发现除了正常信号外,
还伴有音调约为1KHz的哨叫声,而且如果转动接收机的调
谐旋钮,此哨叫声的音调还会变化。
i
f
s
f
试分析:(1)此现象可能如何引起?属于哪种干扰?
(2)在535~1605KHz波段内,在哪些频率刻度上
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考虑三次以下的项)
(3)如何减少这种干扰?
正常信号931KHz,正常信号差频465KHz,本振信号1396KHz;
组合副波道干扰或组合频率干扰
小结
常用参变电路:
电阻性参变电路(变频电路)
电容性参变电路(变容管直接调频振荡器)
时变参量线性电路:具有两个输入信号
一个是控制信号,通常为强信号;
一个是被处理信号,通常是弱信号。
变频电路:
乘积型混频器(模拟相乘器混频器);
叠加型混频器(晶体管混频器、场效应管混频器、
二极管混频器)
变频干扰:中频干扰、像频干扰、组合副波道干扰、
组合频率干扰、交叉调制干扰、互调干扰
44
习题七:4-26,4-27,4-33
思考题:什么是载漏?如何减小?
45
模拟相乘器实现混频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8
T
X
v
Y
v
O
v1C
R
2C
R
3
R
2
R
1
R
CC
V
EE
V
08787
IiiTT
CC
:构成一个恒流源,
7C
i
8C
i
T
Y
CC
v
v
IiiTT
2
06565
tanh,:差分对
5C
i
6C
i
T
X
CCC
v
v
iiiTT
2
52121
tanh,:差分对
1C
i2C
i
T
X
CCC
v
v
iiiTT
2
63443
tanh,:差分对
3C
i
4C
i
311CCC
iiI
422CCC
iiI
111CCCCC
RIVV
222CCCCC
RIVV
CCCCCO
RIIVVv
2112

1C
V
2C
V
1C
I
2C
I

T
X
CCCCCCCCO
v
v
iiRiiiiRv
2
654321
tanh
T
Y
T
X
CO
v
v
v
v
IRv
22
0
tanhtanh
1/11/2010
6
46
四个二极管混频器
双平衡混频器又称为桥式混频器,它由4
只相同特性的混频二极管构成环路。
四个二极管构成的
环形相乘器,均能
满足输入两信号相
乘的功能。
47
八个二极管混频器
48
电阻负反馈的等价形式

线性电压电流变换器







ePP
RRII2
2
1
0
,
P
v

P
C
i
1
P
C
i
2
P
P
P
P
C
P
P
P
P
C
P
P
e
PP
C
P
C
P
P
C
P
C
R
v
Ii
R
v
Ii
R
v
R
v
ii
IIii



21
21
021

2
2
e
Y
CC
R
v
iii
6556
P
PP
C
P
C
P
R
v
iii
2
21

49
反双曲正切函数变换

线性电压电流变换器







ePP
RRII2
2
1
0
,


P
v


P
C
i
1
P
C
i
2

'
P
v
1
D
2
D

CC
V

P
P
P
P
C
P
P
P
P
C
R
v
Ii
R
v
Ii
21

S
D
TD
S
D
TD
v
v
SD
v
v
SD
I
i
vv
I
i
vv
eIieIiT
D
T
D
2
2
1
1
21


21
lnln

2
1
21
D
D
TDDP
i
i
vvvvln
'

PP
P
T
PP
P
PP
P
T
P
P
P
P
P
P
TP
RI
v
v
RI
v
RI
v
v
R
v
I
R
v
I
vv
arctanh
lnln
'
2
1
1







x
x
x



1
1
2
1
lnarctanh
PP
P
T
P
RI
v
v
v

2
'
tanh
50
模拟相乘器电路图
314

BG
模拟相乘器
通用四象限
51



郑重声明:资讯 【1/11/2010】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