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电话的经营模式看未来发展

从网络电话的经营模式看未来发展

2010-04-27 11:59:17 阅读9 评论0 字号:

 

本文讨论的VOIP电话指的是这两年内引起全球xx的免费。之所以叫网络电话是因为当初用户感知到的这类电话呼叫都是在Internet网络上传送的,通话双方是通过PC进行连接的。但是,随着宽带接入的发展,基于宽带接入提供的网络电话有了更大的生命力,也因此出现了宽带网络电话的称号。本文就从宽带网络电话的经营模式出发,探究这类业务的出现对现有的话音业务市场的影响,进而分析这类业务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全球宽带网络电话业务的经营方式看,宽带免费网络电话主要有以下两种经营模

式。

  1. 基于WebPC-PC电话

  最典型的是美国Puler公司提供的Free World Dailup业务,另外很多即时消息软件提供

商,例如Microsoft提供的业务,另外很多即时消息软件提供商,例如Microsoft提供的MSN

中国网易提供的popo软件、腾讯的QQ语音等,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在这类业务中,用户一般登陆专门的web站点或者在计算机中安装MSNQQ等软件,有时需要一个地址服务器来建立连接。在公用Internet上的这类业务一般无QoS保障。同时,因为这类业务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业务提供商,都是有户自己下载软件之后安装在PC上,使用时通过耳麦进行通话。

  这类业务基本都是免费提供的,但是可能也有部分软件增加了其它的便利功能,用户可

能需要支付很少的费用来下载软 件,但是在通话过程中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这类业务基本不能与PSTN网的用户连接。

  2. 独立VoIP提供商提供的宽带网络电话

  所谓的专门VoIP提供商指的是不拥有物理宽带网络的VoIP业务提供商,美国的Vonage公司和日本的Yahoo BB公司就是这类经营方式的典型。他们没有自己的网络基础,可能也没有用户基础。他们必须基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从经营方式看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xx的方式发展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宽带接入Internet服务器进行拨号。被叫方一般是PSTN用户,否则这类经营者就没有生存空间,因此在业务表现形式上,通常是PC-PhoneIP电话。当然,也有可能通信双方都是类似SIP电话的智能终端相互进行拨号(内部分配的号码或者IP地址)。二是为用户提供IP电话终端(也称IP电话机),采用包月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业务。

  目前这类业务在国外发展很快,是市场xx的重点。一些宽带接入提供商非常看好这个

商机。其中日本的宽带接入提供商Yahoo BB的经营{zh0},其用户已超过400万。这种网络电话业务提供方式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出现。用户从业务提供者那里购买专用的IP电话机,然后通过宽带接入网实现端到端的通话。IP网络电话机就相当于硬件化的IP电话客户端软件,呼叫寻址、路由及呼叫控制由专门的服务器,如软交换机、SIP服务器完成,甚至可以通过固化在终端中的软件实现。网络的传送段可由Internet或专用的IP网完成,运营商为了提供保证服务质量的业务,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IP网,而在我国私下经营的业务一般是由公众的互联网承载的。因此当用户拥有了IP网络电话机后就可进行IP电话机之间的通话。如果该业务提供者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本地电话网通过网关互联,用户还可以直接呼叫普通的电话用户。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IAD设备直接将普通话机与宽带网连接实现上面类似的业务。

  对于传统的电话公司来说,也同样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由于这类业

务会与其自身的话音业务有竞争关系,因此他们不会轻易为用户提供类似的服务,从而为独

立的VoIP业务提供商留下了发展空间。

  但从未来的发展角度出发,出于节省成本考虑,固定和移动网络运营商都会逐步地在自

己的核心网络上通过IP提供话音业务,并将IP化从核心网往边缘网推进,运营商用软交换替代电路交换机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来说,可以直接建立全IP化的网络提供业务,但对于那些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考虑到保护已有投资,IP化演进的进度可能比较慢。但是为了节约维护成本,一些大的传统运营商,如DT已经开始在其电路交换网络需要更换的时候引入了软交换。如果维护一个IP网络的成本比分别维护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的成本低,IP化演进就是成本有效的。未来采用软交换技术提供VoIP网络电话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从网络电话的经营模式看未来发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