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系列材料之三:技术创新

近几年中国钢铁科技进展

翁宇庆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席,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翁宇庆,来自中国金属学会。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关于中国近几年钢铁科技工作进展方面的简短报告。我将使用中文演讲,英文听众请听一下耳机中的同声翻译。

首先,我想讲一讲最近几年中国钢铁科技的发展情况。我这有一组从2004年到2008年的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产钢3.5亿吨,2008年是5亿吨,2009年是5.6亿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可能要达到6.4亿吨左右。我认为,近几年钢产量的增加并不是靠劳动力的增加,而是靠技术和管理的增加。2008年与2004年相比,产钢量增加了50%以上。从劳动生产率来看,2004年人均产钢量为225吨,2008年为338吨,增加了50%左右,而劳动力只增加了18%左右,具体是从100万人增加到了122万人。这增加的人员中实际上以科技人员为主,科技人员增加了近50%,大约11万人,而今年则是16万人,又增加了5万人。所以从这个数据来看,近几年增加的人员比例中,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科技人员。这表明各钢铁企业对科技重视了,因此科技对钢铁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变化是比较明显的。

    这几年,钢铁企业的科研经费也是明显提高的。2000年,科研经费只有13亿元,占销售额的0.3%,而2008年则增加到323亿元,占销售额的1.2%,科研经费数额增加了近30倍之多。从中国的角度讲,这1.2%的数据是比较高的。从全球钢铁行业来说,比韩国和日本的稍低一点,但是跟欧洲和北美比,是不低的。据我了解,研发费用有一半用于新建产能、基地以及研发新设备和实验条件,另外一半才真正用在了具体的科技项目上。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科技人员的增加和重视科技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一是新产品的销售。2000年、2001年,全国钢铁行业新产品销售额是400亿元,但是到了2008年增加到4782亿元,增长10倍以上。新产品的销售额在整个产品中的比重大约在25%左右。由于2005年后,这个数据各个企业已经不再对外公布了,很难计算新产品占企业的总利润率。但是总的来说,产值增加了10倍以上以及25%的比重已经非常高了。

    以长江上兴建大桥为例。目前,长江上已有60座大桥。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时长江上{dy}座大桥,当时用的Q235普碳钢,而且是从前苏联进口的。1968年我们自主建设的长江上第二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我们把使用的普碳钢的强度提高了。到了1975年兴建长江大桥的时候,我们又把这个钢种的强度级别提高了。本世纪初,钢种不仅仅是强度的提高,而且实现了微合金化处理,钢的功能和使用性能都得到了提升,比如重庆的长江大桥使用的是耐侯钢,去年建成的长度近10公里的南京大桥,使用的钢的强度打到了570MPa,并且可防二氧化硫的腐蚀。第二个钢种是管线钢。70年代生产的钢种是A52,到本世纪初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X70。2003年以后,为满足西气东输项目建设,管线钢的牌号已经提升到X80。最初几年,只有宝钢、武钢等少数企业可以批量生产高级别管线钢X80,2006年后,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南钢、太钢等企业后来赶上也都可以生产X80了。目前,X80在中国已经不是{jd0}的生产技术了,宝钢、武钢等企业已经在向更高级别的X100、X120发展,整个产品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是企业能耗不断降低。近些年,节能减排成了我们钢铁行业非常重要的课题。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全球的钢铁行业都不约而同的把注意力放到了降低能耗上。1975年,以欧洲、北美、日本的能耗为基准,到了2004年,他们的能耗只有当时的50%,也就是一吨钢的能耗这个时候可以生产两吨钢。1981年,我国钢铁行业能耗是两吨标准/吨钢,到了2009年,我们两吨标准已可以生产三吨钢,具体能耗大约是600公斤标准/吨,能耗大幅下降,速度比起欧洲、北美要高得多,不过能耗指标比他们还是有差距。能耗的降低,主要是流程的连续化和紧凑化、全连铸、热送热装,以及高炉、转炉煤气的综合利用。目前,我国的高炉、转炉煤气回收率已经达到90%以上。不过就高炉、转炉煤气而言,转炉煤气的回收指标稍落后一些,目前的水平大约是50m3/吨钢,而全行业的指标已达到74m3/吨钢,部分钢厂甚至已可以做到100m3/吨钢左右。在炼钢的工序能耗方面,从本世纪初的30吨标煤降低到2009年的3公斤标煤。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炼钢、精炼过程中的煤气零排放。煤气的回收多用于发电,高炉上还有TRT、TDQ余压发电装置。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宝钢,宝钢42%的电力供应靠煤气回收发电实现的。如果是以生产长材为主的短流程工序, 这个数据可以达到70%左右。

     三是在资源节约。首先是水资源的节约。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资源的使用量也大大节约了。本世纪初吨钢耗新水为15m3/吨,到了2009年,吨钢耗新水降低到4.4m3/吨,这个指标要优于世界上许多钢铁厂,不过相对于世界{zh0}水平3.1m3/吨还是有差距。由于许多钢厂附近的水资源紧张,目前我们每生产一吨钢的外排水量已经降低到1.6m3,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而国家的要求是,到2011年外排水量达到5m3/吨钢以下。其次是铁渣、钢渣等废弃物的处理。国家要求到2011年,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7%-99%,钢渣达到94%。目前的水平是,钢渣回收利用率是93%,据国家的要求还差一个百分点,铁渣的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国家要求。不过在这个方面,远低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第三是环境方面。近十年以来,钢铁行业在技术上的进步使钢铁行业整体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明显改善。比如吨钢粉尘、烟气、COD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国家要求一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粉尘排放量要在1KG/吨钢以下,而我们已经平均值已经达到0.7KG/吨钢,{zh0}水平甚至已达到0.35KG/吨钢。0.35KG/吨钢与世界其他钢铁企业平均0.4KG/吨钢的水平没有太大差距。我们的COD指标也是比较低的,目前二氧化硫的指标还有待优化。国家要求的指标是1.8KG/吨钢,我们的指标是1.5KG/吨钢,但是国际先进水平是0.4KG/吨钢左右。所以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重点是要降低烧结机和发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下面我讲一讲未来钢铁行业科技方面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以产品为龙头,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几年我们每年投资近3000亿元,有近8000亿元的投资额在运作。我们的硬件装备都很现代化了,但是产品却跟不上,许多产品还很普通,所以产品的升级换代显得很迫切。就装备而言,炉外精炼洁净钢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xx次产品部分还需要进口,我们在低档产品的升级和中档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钢铁产品的方向应该是低成本、高性能、绿色化,同样的产品一定要降低成本,在产品的降成本上下功夫,而不是说高性能的产品就是高成本、高价位,许多钢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对这个问题并没有xx的认识。举例来说,我们的炉外精炼比提高了,目前已经达到70%以上。就板材系统而言,基本上所有板材都应该过RH精炼炉或LF精炼炉。许多企业认为精炼的成本比较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先进的钢铁企业,如果炉外精炼的使用率很高,每吨钢成本只要15元。包括碳素钢在内,所有板材都应该进入炉外精炼,使用率提高,钢材纯净度也提高了。再从市场角度来看,从90年代到2008年的10多年间,碳素钢、碳锰钢、微合金钢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碳素钢使用在逐步缩小,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碳锰钢增加了3个百分点,微合金钢增加了5个百分点。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碳锰钢,如果想要强度达到420MPa就需要进行微合金化,就是微合金钢,市场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产品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因此,虽然我们的炼钢、轧钢水平在提高,高性能、xx次的产品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要把成本降下来。

    二是从节约资源角度讲,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最近,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很快。2007年,我们的钢铁集团比较少,比如一个500万吨规模及以上的钢铁生产厂,虽然他的流程现代化了,但是跟POSCO、新日铁、JFE和阿-米等国际先进的钢铁集团相比,我们的能耗要高得多。不过严格对比的话,也很难说谁的能耗高、谁的能耗低,因为最终产品不一样,消耗就会不一样,比如冷轧比或镀锌比有差别。他们的产品属于xx产品,冷轧比或镀锌比要比我们高,不过还勉强处于同一个水平,但是我们全行业的能耗与他们还是有差距的。差距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中小企业没有得到改造或兼并重组。从各个企业给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企业的火电吨煤发电量指标水平与国际钢铁企业是差不多的。其中德国的{zd1},除了德国企业非常注重节能降耗外,他们使用了大量天然气,还有就是德国的技术先进,煤电效率很高,再加上我们在电镀钢方面还有差距,这样一综合,我们总的平均指标就显得比较低。但是总的来讲,其实我们的大中型企业能耗水平与他们相比是相当的。

    三是要综合考虑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首钢曹妃甸项目为例,它是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在中国近海建设的{dy}个大型钢铁项目,在焦炉的建设中,它可以实现对废塑料的处理(当然,现在的处理率还没有达到设计标准)。高炉连体后,可以把废渣变成水泥。炼钢过程中,可以把大量的废钢再转移进行处理。曹妃甸项目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得很成功。当前,还要考虑低碳经济问题。曹妃甸项目的建设中,高炉和转炉产生的所有煤气都将用作发电,转变为电能。如果能够做到100万至120万千瓦的话,钢厂的用电量就可出现总富余。目前,许多钢铁厂已经开始使用CSP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这对于节约能耗和低碳经济是有利的。那么,如何才能对高炉的煤气进行综合利用并做资源化处理呢?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化工用的甲醇、二甲醚进行处理?二甲醚和甲醇可以用来做人造汽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就可以大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个过程就是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了,用这个理念来发展我们的钢铁企业。

    四是发展低碳冶金排放技术,这也是全球钢铁届都很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呈下降趋势的,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936吨降到目前的2.18吨,但是与世界钢铁先进企业的1.8-1.9吨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电镀钢比例低。我国的电镀钢比例大约是10%,其他90%都是高炉生产流程,美国的高炉生产流程只有58%。据统计铁矿石工艺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电镀钢(直接吃废钢生产钢水)工艺的3倍。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我们相信未来5到1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吨钢排放量将会迅速下降。

当前,我国的钢铁行业主要问题是产能太大,从4.5亿吨到5亿吨不断地在提高,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是我们面临的最为困难的情况。所以,未来的科技从产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来讲,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希望在座的外国朋友们和企业共同努力,把钢铁行业做得更强。谢谢大家!

 

以新的理念在搬迁调整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朱继民

首钢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各位朋友:

    下午好!首钢作为国家批准率先在中国实行整体搬迁的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从国家批准开始到首钢压产400万吨,到今年年末全部停产只有3年到5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应该说极其艰难。期间应该说是有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最集中的是10多万人的安置,以及布局要重新调整,大量的自主创新技术要迅速的继承,以及搬迁过程当中所处理的和谐、稳定以及相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没有先例的,而且要求这么快,涉及人员这么多,在世界上也是没有先例的搬迁工程。

    下面我想主要介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用新的理念,在搬迁调整当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以创新驱动的理念xx首钢搬迁调整,为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探索经验。

    创新驱动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首钢在搬迁调整中实施创新驱动,就是要为我国钢铁工业优化布局调整、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验。因为历史上的原因,全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家建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城市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城市发展空间以及环保负荷,包括物流成本等制约因素,使大城市的钢厂都面临着发展压力的问题。

   首钢是我国{dy}个从大城市整体搬迁到沿海港口的一个企业,可以说国家对首钢的搬迁调整是极为重视的。xxx总书记到曹妃甸和首钢京唐钢铁厂视察时指出:“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工业园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xxx总书记也对首钢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首钢继续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完成好搬迁调整的各项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总理要求:“首钢要把京唐钢厂建设成为管理{yl}、环境{yl}、效益{yl}的企业,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工厂,成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

这些要求正是首钢搬迁调整,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集中体现。首钢京唐{dy}步工程,2009年5月份建成投产了5500立方米的高炉以及炉顶设备,新型热风炉、全干法除尘,全三脱洁净钢冶炼工艺,一罐到底的工艺及260吨干熄焦,海水淡化等新技术装备相继顺利运行,目前已达到设计要求,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基本形成。第二步工程将于2010年内陆续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集成创新的重要突破。北京顺义冷轧厂已于2008年9月投产。

    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体现在产业的布局上,体现在技术上的集成创新上,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创新上。首钢搬迁与一些企业与原有城市钢厂为基地向外发展不同,我们是原有钢厂要实现全部搬迁。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把企业搬迁淘汰落后、原厂址改造,以及产业升级、安置职工,构建和谐社会等作为重点。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钩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的科技进步指明方向。

    首钢是通过开放合作加强产销研、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解决新钢厂的先进技术来源。广泛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与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比如深化了与德国公司的交流,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联合成立了多个研发平台,不断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与国际钢铁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承担国家科技项目,也就是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已经在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投入运行。2009年,首钢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技术研究院在全国的技术中心评比当中排名第四,并且被评为国家优秀的企业技术中心。

    首钢京唐钢厂按照先进可靠、节省高效、系统优化、集成创新的原则,采用了我国{zd0},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装备,采用国内外重大技术220多项,自主创新和集成的占了2/3,设备国产化率从价值上占了70%,从重量上占了92%。比如我们在5500立方米的大高炉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技术,包括大型高炉和转炉界面采用首钢自主集成的一罐到底技术,炼钢厂成为国内{dy}个按照全三脱冶炼模式设计的钢厂,整个企业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成套运行系统。

    首钢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建设新型企业,首钢每年培训的人数平均在20万人左右。我们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营造出了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浓厚氛围。我们还建立了板材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推进了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根本性变革,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对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岗位工人分别建立了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每年在高级人才开发上投入2000多万资金,专门负责高级人才开发。首钢前几年已荣获“国家技能培育人才突出贡献奖”,目前实施了引进、表彰、奖励高级技工工程,2009年高级技工占职工人数的比例达到36.9%。

    三,以人、技术、环境高度和谐一致的理念,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哥本哈根国际会议的召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首钢坚持人和技术、环境的高度和谐一致的理念,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重大任务。为了促进绿色,从2002年开始陆续停止了一系列的设备和工厂的运行,特别是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08年首钢压缩了400万吨钢产量,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0%以上。从2001年到2009年,我们在北京尽管面临着搬迁,仍然投入了12.36亿元,完成专项治理项目171项,粉尘、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下降73%、74%、78.6%,为北京提高环境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包括建设钢渣和高炉铁渣的超细磨生产线,利用焦化工艺大规模处理废塑料,重新利用尾矿生产精矿粉等。开发世界前沿的清洁生产技术,与国外企业共同投资熔融还原项目,进行了工业性实验,与新日铁合作共同开发干熄焦技术,已在国内多家钢厂应用。

    首钢京唐钢厂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吨钢可比能耗649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3.84立方米,吨钢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国际水平。实施了海水淡化工程,每年节约淡水2千万吨,为社会提供能源水1800万吨,电站采用海水直流冷却,利用富裕煤气、高炉煤气余压、干熄焦余热发电,年发电55亿度,占钢铁厂总用电量的94%。高炉铁渣、转炉钢渣全部用于生产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回收社会产生的废塑料,在高炉喷吹和炼焦时加以利用。

    四,以北京建设世界xx城市形态的理念,推进首钢在北京的转型发展。

    首钢在北京的钢铁主流程停产,是我们实现在北京转型发展的重要体现。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首都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水平,要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大力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xx产业。

市委市政府对首钢在北京转型发展高度重视,今年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已经为首钢在北京的转型发展召开了50多次会议,刘书记专门找我们谈话,要求首钢在北京大力发展xx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初步规划设想,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在北京的规划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xx金属材料通过首钢在北京的功能材料公司形成200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首钢的公司和收购的美国德尔福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左右。钢材加工配送、节能环保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利用现有的大型厂房、人文景观,推进中国动漫游戏城的建设,可形成200亿元的产业规模。房地产和建筑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

     另外,土地开发还要吸引其他企业投资发展,形成新的产值。首钢正在制定首钢工业区的改造规划,按照北京世界城市形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把首钢厂区建设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首钢要抓住后金融危机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搬迁、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虚心向各兄弟钢铁企业学习,潜心研究公关,为我国钢铁企业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出新的贡献。首钢也愿意以开放的胸怀和互利的模式,和国内外的企业广泛开展合作,谢谢大家!

 

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动力

           ---关于后危机时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思考

李晓波

太钢集团总经理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很高兴参加这次大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同仁共同探讨后危机时代钢铁业发展对策。

    钢铁企业如何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复杂形势?除了大家讲到的兼并重组、管理变革外,技术创新也是一个根本措施。我注意到,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生多次强调“企业不要东张西望”,那么现在留着钱干什么?就是要加大研发。企业必须保持稳定增长,保持稳定增长的背后就是技术和产品。

    太钢虽然不是央企,但在不锈钢产业中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最早的不锈钢企业,太钢见证了中国不锈钢产业的发展全过程。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不锈钢产业,本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不锈钢产能和需求量是世界上{zd0}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不锈钢产业目前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不锈钢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快技术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有适合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认为,加快技术创新,必须努力从单点突破发展到全面创新,特别要系统策划和推进工程技术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并将绿色、低碳技术贯穿始终,不断xx短板制约,形成系统优势,这应成为钢铁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途径。太钢从上世纪五十年xx始研发生产不锈钢,但到上世纪末,装备仍然比较落后,产品单一,年产量仅30万吨左右,与世界几大不锈钢企业有明显的差距。以来,太钢围绕建设全球{zj1}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工程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运用当代世界装备制造技术的{zx1}成果,通过菜单式引进,自主集成,高标准规划和实施了新不锈钢工程技术配套项目,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树立了当代不锈钢工业发展的新标杆。

    在制造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结合工艺技术装备特点,自主研发高质量不锈钢板材工艺技术,含氮不锈钢工艺技术,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的新技术等,形成了多项不锈钢专有技术,牵头制订了多项不锈钢行业技术标准。

   在应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强化新产品先导性技术研究,努力引导消费,形成了以高效、节能、长寿为特点的不锈钢优势产品集群。目前,有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dy},xx产品占到钢材总量的70%以上,广泛应用于xxxx领域和重点工程。

   我们把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到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太钢提出,要让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力,把太钢建成冶金行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示范企业。

    从2000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60多亿元实施了100多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其中,28项世界{zx1}节能环保科技成果在太钢率先使用和系统集成。我们采用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先后建成了膜法水处理、焦炉废水处理、中水深度处理等工程,使工业水的重复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吨钢耗新水下降了1.92吨,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到了0.036千克。

    我们建成了焦炉煤气脱硫制酸等项目,使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到1.4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下降到0.49千克。我们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二次能源转换,建成了焦炉干熄焦发电、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高炉余压发电、饱和蒸汽发电等设施,二次能源回收200多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45%。其中余热、余压发电占总用电量的23%,我们建成钢渣处理线,形成高炉渣、电路钢渣、不锈钢渣等含铁原料和贵金属回收以及尾渣制作水泥建材等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建成年产30万立方米的粉煤灰混凝土砌块等标准生产线,实现了废次资源利用。

    去年,太钢吨钢综合能耗559千克标煤,比2001年降低了43%。我们正在系统规划低碳发展路线图,进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用更低碳的工艺,生产更绿色的产品,走出高碳行业的低碳发展新路子。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优势是相对的,也是暂时的。创新是永恒的,无止境的,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科技进步,必须尽快从模仿转变为创新,努力成为“xxx”而非“跟跑者”,“制造者”而非“模仿者”,必须加大投入,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和离线研究,必须完善机制,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与此同时,必须围绕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加快开发高效、节能、长寿钢材,获取更高资源利用价值。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前景广阔。让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进一步抢抓机遇,努力奋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谢谢大家!

 

西门子对钢铁工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解决方案

Jens Wegmann

西门子工业系统及技术服务集团总裁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尊贵的来宾: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组委会的邀请,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如此重要的国际钢铁大会。我们西门子认为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重要基础,它会改变我们业务的模式和企业间的关系。

    中国以其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主要基础。中国在冶金与采矿等基础工业领域的投资,为冶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使中国成为近十多年来{zd0}的钢铁生产国。目前,该行业面临着多项挑战,首先,原燃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削减成本迫在眉睫,同时要优化现有产品,并按照严格的质量要求开发新产品,{zh1}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减少环境污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就环境污染这一项挑战颁布了环保法规,致力于降低钢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西门子奥钢联的服务涵盖从采矿到钢铁成品的整个价值链,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工艺流程。它融合了机械、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供应以及广泛的环保技术和增值服务,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西门子应对上述挑战的技术已经在众多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实践证明,环境保护和工业解决方案的盈利模式并不冲突。因此,我们的目标是给予客户强有力的支持,为环境保护作出持续贡献,同时还要确保他们的盈利能力不受影响。

西门子奥钢联已经引入能够克服这些挑战的技术方案和创新发明,并在环境的收益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西门子奥钢联有丰富的自动化产品和系统,能够为整个钢铁工业领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我给大家举几个创新的案例,比如成熟的高炉自动化系统,它是一种模块化的系统,能够对我们现有的设备进行快速的模块化升级,可以实现快速的收回,也可以使生产操作标准化和稳定。另外,在创新工艺的开发方面,刚才浦项制铁的郑先生提高了FINEX技术,就是西门子奥钢联和浦项制铁合作开发的,它实际上是将炼铁的原料从球团矿改成粉矿。浦项制铁应用的FINEX技术是熔融还原工艺,直接将铁矿石和煤炭加入炼铁炉中冶炼生产铁水,从而省去了传统工艺的炼焦和烧结工序,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据我所知,浦项制铁采用FINEX技术的产量可以超过4500吨/天,已经大大超过3800吨/天的设计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工厂优化设计和进一步研发,升级改造成FINEX2(第二代FINEX技术)的示范工厂,产能可以达到200吨/年。我们将和浦项制铁研究建设第二座采用FINEX技术扩能工厂的必要性。另外,西门子奥钢联开发了COREX技术,它是一种使用块矿或球团矿作原料、使用非焦煤作还原剂和燃料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主要设备C2000系列还原炉的升级版本C3000由于使用非焦煤,无须焦化、烧结设备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少,而且与常规高炉相比排放显著减少。2007年11月,世界上{dy}座COREX-C3000在宝钢罗泾投产,后来宝钢又上了第二套设备,将于今年11月份投产运行。第二套设备在{dy}套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良,我们认为这些优化改进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钢铁技术继续取得突破。

    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这种重大技术革新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改良来减少钢铁行业的环境污染。我举三个小例子。

    {dy}个例子是我们的转炉二次除尘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排放,确保安全运行模式和较高的兑铁速度,这是一项既经济又节能环保的投资。

     第二个例子是能源管理技术,它不仅可以计算节能的潜力,还可以预报能耗需求,以降低能耗峰值。通过这个系统,钢厂的能源成本可以降低30%。

    第三个例子是转炉煤气回收,该技术的特点是循环利用转炉工艺当中的副产品,也就是富含一氧化碳的转炉煤气。它的效果明显,每吨钢可以回收0.5GJ热量,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同时通过替换燃料可以显著的缩短xxxx周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节能。

    意大利的公司开发出一项连铸连轧技术,是在钢铁生产工艺中融合{zx1}的工艺流程,可以直接连续性地生产高品质带钢。运用该技术的紧凑生产线设计降低了投资成本,对准备扩大现有设备的投资者极具吸引力。该生产线3月份已经生产了14万吨带钢,其连铸结晶器出口速度为80mm/S,{zd0}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6米。他们也邀请了许多企业到生产现场去参观,实地看一看他们的生产技术,这是xx的生产高品质带钢的连铸连轧新技术。

之前我也说过,不仅仅技术重要,作为一个组织来说,组织结构也非常重要。女士们、先生们,我作为西门子公司的总裁,我想说西门子已经成为中国地道的本地化企业,因为我们在中国雇佣了5000多人。仅负责金属矿业处理技术的金属技术部就有近1500人的员工队伍,基本上与德国总部的员工相当。而且我们在中国的各家工厂保证向中国客户提供快速、稳定的设备和技术服务。目前,我们和宝钢在电气、机械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有合作。我们仍将一如既往的致力于开发中国市场,将更进一步投资开发本地生产力和资源,保证向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快速、更加贴心的服务。我们还会向中国市场进行技术转让,也希望能够与中国同行进行更多、更加深入的合作,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是最重要的钢铁市场,也是{zd0}的生产国。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将可以帮助我们迈向未来,因为我们的产品可以帮助中国的钢铁行业生产出更加高品质的钢材。

    我认为有西本子的先进技术和本地分公司的支持,西门子奥钢联可以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个理想合作伙伴,我们期待与中国钢铁行业的合作更上一层楼。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

 

钢铁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Gianpietro Benedetti

达涅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同事:

下午好!

   我们大家都能够认识到需要建设更加环境友好的钢铁行业,那就要求必须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能够使这个目标成为现实,这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钢铁行业需要很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比如铁矿石和水、电等,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使国家更具竞争力。当然,人口也很重要,因为他们是钢铁的消耗和消费者。有的国家出口的是半成品,比如像巴西出口铁矿石,而有的国家则出口成品,比如像中国出口钢材。目前,钢铁行业中55%是高炉炼铁,另外45%是电弧炉(EAF)炼铁。中国的EAF的使用比例只有10%到15%。我想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把这种竞争实力、提高质量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技术进行整合。下面,我重点给大家谈一谈如何改进和充分利用EAF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技术可以减少钢厂对环境的影响,比如下面我要介绍的电弧炉生产技术。在一些区域,我们的钢厂使用的是煤炭或天然气,但为了更具有竞争性,我们必须使用新技术以达到更低的能耗,那就是电弧炉(EAF)炼铁,它可以使用70%的球团矿和30%的散矿石配比进行冶炼。我们来对比一下EAF和BOF(转炉)两种生产方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EAF方式是有效融合普通高炉和BOF两种技术的集成性解决方案,可比传统普通高炉加BOF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60%左右。

    下面我们再谈谈如何生产出更加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在一些小型炼钢厂中,我们使用了这种集成性解决方案。比如在阿联酋的项目(MIDA)(即在位于阿布扎比Mussaffah工业区(GHC集团)的EISF-阿联酋钢铁厂厂区内建设阿联酋{zd0}的,也是{dy}座建立在直接还原铁基础上的小型联合钢厂),我们采用了Micromill技术,这种技术更加的环保,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使用水利或核能发的电。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电弧炉使用Micromill技术。目前,我们在美国、墨西哥、南美以及俄罗斯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也能够普遍使用这个技术。有了Micromill的新技术,市场竞争力会更强。中国像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广泛使用长材。Micromill技术专注长材的生产,环境友好,生产过程污染很小,而且这种生产方式灵活,投资成本非常低。

    有了这个推广的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开发新一代的Micromill技术。所有技术集成后,整个生产线将只有290米。比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项目已经成功运行了7到8个月。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9.5公斤的小钢坯,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万吨,所以这个项目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还把这个技术用在了扁平材的生产中。我们成功开发了废钢处理流程,这是我们的Global Blue项目,也是一个具体的成功范例。被处理的废钢可以再次利用,既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还可以通过废钢的销售获得额外的收益。

在炼钢时,我们需要冷却装置,我们基于这个方面开发的新技术可以保证生产的高效,可以用在年产3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钢厂。实践证明,这种新技术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我在新一代的产品中使用了一种叫Ecogravel的处理技术,它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原来的技术降低2/3,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目前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小型的钢铁厂,可以生产板材、线材、棒材以及型材等,最终成材是300万吨。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设的小型工厂都有专门处理钢渣的区域,并且都设置有隔音墙,以减少噪音污染。

这就是我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设备供应商的产品

    ---今天和明天

Dieter Rosenthal

西马克德马格董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个大会并且做发言。

    我先讲一讲钢铁工业的现状。目前,钢铁产品受到了其他非金属或有色金属的替代挑战,还有环保、成本、节能减排等压力,这是所有钢铁企业都将遇到的情况。另外,还要考虑控制投资费用,xxxx的时间越短越好。当然,还要考虑你的企业所在国是不是有一些政治方面的要求和影响。

    技术的进步对于钢铁工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过去的这些年,不断地有新技术被引进,比如带液压AGC的辊缝控制,这项技术是从航空工业中带来的,还有全液压控制以及液压活套等,这些对钢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全液压执行机构、数字化的工业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等技术的引用将大大提高钢铁工业的生产效率。

    西马克不仅是设备制造、供应商,还是工艺技术的拥有者,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提供整个工艺流程。我们有生产车间,也有技术研发,还有全新的环保产品。我们还有项目执行的功能,从项目设计、管理、采购、现场施工管理、现场指导、培训、操作和技术支持、经营和分析等都可以提供服务。一些核心的部件都是由我们自己的生产车间生产,我们有70台{dj0}的机械加工设备。我们会对一些液压元件进行出厂测试,以确保工程现场的应用达到运行要求。我们会对设备进行预组装和广泛测试,以便满足顾客需求。我们有快速的产品提供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倡导的“即插即用”的理念。你到我们的工厂会看到有大量的员工是在做各种各样的测试,虽然我们自己做产品测试花费很贵,但是总要比把设备运到现场测试要经济得多。所以我们的测试非常广泛,操作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

    刚才,我提到了环保压力是钢铁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现在环保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副产品回收利用等都是我们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

    下面我介绍一下西马克的服务产品都包含哪些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外包的服务,比如项目规划设计一直到最终的执行。我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现场培训、任务培训或能力培训。另外,我们通过研发以及产学研的合作,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支持。我们可以为钢厂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也可以进行技术转让。我们可以为钢厂提供设计采购和建设服务,这不仅包括设备供应,也包括开发新设备,我们有高效的物流系统、辅助设施,为所有项目提供高效率和及时的项目管理。

    我们的培训中心叫西马克研究院,它负责培训我们客户的员工,这样他们可以在模拟工厂进行实地的现场学习和体验。我们希望能够与客户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并把我们看做是系统供应商。我们了解钢铁行业的应用需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数据,这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西马克拥有工艺阶段的物理xxxx,它支持各种材料的开发。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行为在不同的工艺阶段进行建模和模拟实验,所有的尺寸和参数都可以提前通过计算机确定和模拟,然后进行实验室实验并收集数据。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出更好的改良产品或全新产品。我们正在与德国的钢铁公司合作,将我们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比如生产厚度8到20mm的钢板,产能可以达到每年20万吨到50万吨。而且我们的技术方案优点明显,就是结构紧凑,投资低,生产量或生产进度可以灵活控制,并且比较容易和不同的炼钢工艺进行融合。另外,我们可以提供环保产品,一个是电弧炉废气的能源回收。我们可以将能源再生达到总能源的20%,这个比例是非常的了。另一个是湿热酸再生技术,我们的工艺能耗可以减少30%到50%。这个技术的{dy}个项目是今年7月份在北美上线的。

    我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有不同的分公司分布在全球,从德国到欧洲,到美洲、亚洲,尤其是中国。我们在中国有两个办事处,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我们期待和在座的各位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精诚合作。谢谢大家聆听我的发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系列材料之三:技术创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