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xx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三博脑科医院博客-搜狐博客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张永力主任和刘方军博士为一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成功进行了血管内介入xx,取得了良好效果。
        患者女性,60岁。因车祸颅内出血,在外院行开颅手术,去骨瓣减压。1月后出现左侧搏动性突眼,眼球活动障碍,视力下降,球结膜出血、严重水肿。在外院行DS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而收入院。查体:左侧额颞部可闻及和心跳一致的搏动性杂音,左侧眼压较高,球结膜出血水肿。入院第二天,在局麻下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术前造影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主要经眼上静脉向面部引流,颈内动脉颅内段供血减少。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颈动脉较迂曲,导管运行较困难。术中采用法国Balt公司的新型球囊2号金球囊将瘘口xx封闭,造影见瘘口及异常引流xx消失,颈内动脉通畅,远端颅内供血恢复正常。术后第二天,球结膜水肿xx消失,突眼消失。轻度xx,复查CT未见异常,可见球囊充盈良好。术后第三天,xx消失,出院。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英文缩写为TCCF,为头部外伤后的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约占2.5%,是由于外伤骨折导致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破裂,颈内动脉血流直接进入海绵窦形成动静脉瘘造成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内动脉是颅内供血的主要血管,供应大脑半球前2/3的血流,一般分为颈段和颅内段,颅内段又分5段,而位于鞍旁海绵窦内的一段我们称为海绵窦段。海绵窦为众多静脉丛组成的硬膜窦,是颅内外静脉沟通的通道之一。和眼静脉、皮层静脉、蝶顶窦、岩上窦、海绵间窦、翼丛等静脉及静脉窦相同,动静脉瘘的形成,就导致大量动脉血流入静脉血,形成短路,造成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甚至xx无血。同时通过各个沟通静脉和静脉窦向颅内外引流,因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向眼静脉引流,造成搏动性突眼、眼压增高、球结膜水肿甚至出血、眼球活动障碍、视力下降等,向皮层静脉引流会造成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危及生命,向岩上窦等的引流可产生耳鸣,查体可闻及搏动性杂音。
        一般将TCCF分为两型,I型为为颈内动脉本身破裂,适合行球囊栓塞,II型为颈内动脉分支断裂,则不适合行球囊栓塞,需要采用其他方法xx。本例患者为I型,适合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手术在局麻下即可进行,通过球囊微导管将固定在导管头端的球囊经股动脉鞘和导引导管送入瘘口,然后将球囊以等渗造影剂逐渐充起,反复造影,直到将瘘口xx封闭,所有异常引流xx消失,然后撤出球囊微导管,将球囊解脱留在海绵窦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实,而且费用较低。如果1个球囊不行可能要用多个球囊。因此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和充盈量和球囊的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还应保持颈内动脉的通畅,避免造成颈内动脉闭塞和狭窄。金球囊在原有球囊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装配容易,不易自体解脱,更加安全,标记位于球囊颈部,显示较清楚,解脱后和球囊导管端的标志点分离很容易看清。术后球囊仍有破裂和复发的可能,因此要定期复查,观察临床症状,可照CT、X片等观察球囊有无泄漏,避免头部剧烈运动。
      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如果适应征选择正确,是一种疗效确实、简单经济的xx方法。但应用不当,可能导致将病情复杂化,如瘘口部分封闭导致下一步xx困难,颈内动脉闭塞导致大脑半球缺血甚至梗塞,静脉引流通路的不xx封闭可能导致失明、对侧眼球出现症状等。耐心细致充分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术中操作是xx成功的关键。
血管内介入xx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采用微导管微导丝技术结合各种栓塞和扩张材料等进行xx的学科,主要xx各种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和显微神经外科相结合,使各种脑血管病能够得到更好更合理有效的xx。

郑重声明:资讯 【血管内介入xx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三博脑科医院博客-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