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造车人买得起汽车-贾新光-搜狐博客
姓名:贾新光职业: 中国汽车工业非主流研究人员现被聘为:搜狐汽车频道特约评论员 《汽车杂志》首席评论员 北京市工业专家顾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宣传顾问 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顾问、首席分析师 深圳市汽车经销商商会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 清雪市场研究公司顾问 个性介绍:严谨而幽默贾新光,1951年生人,在北京汇文中学上到初中,就到山西的“广阔天地”去锻炼。当过农民、工人,也当过机关干部,1974年到山西大学读书,毕业以后不晓得什么原因进了汽车界,从1978年开始在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搞政策研究,1994年调到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搞市场研究,1998年调到机械部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继续干老本行,曾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长长短短写了1000多篇东西,内容翻来复去只有两个字“汽车”。  本人电子邮箱:jiaxinguang@sina.com,953564513@qq.com

中国民间民谣说:“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挖煤工,睡冷炕;种田的,吃麸糠;卖盐老婆喝淡汤,淘金老汉穷叮当,编凉席的睡光床,当奶妈的卖儿郎。

民谣里没有说“造汽车的骑电驴子”,因为那个时候汽车太少了,造车的也太少了。

但是现在可能造汽车的连电驴子都买不起。

一百多年来汽车老板里面,只有老福特说过一句名言:“让造车的人买得起车”。老福特还说过让农民买得起汽车、让教师买的起汽车

美国汽车制造业中的一些蓝领最早进入中产阶级行列。密歇根州很多人认为,获得汽车业的工作,就意味着拿到了一张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通行证”,也意味着“美国梦”的实现。据报道,一位曾在德尔福工作30多年的职工,包括加班费在内,年收入{zg}曾达到7万美元。如果把工资福利全加起来,通用汽车的工人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2005年竟高达近74美元。

      当时福特相信能够制造设计出一种简单实用、价格便宜、能大规模生产的汽车,这种汽车农民们也能买得起,它也是带有活动引擎、可拆可装的最实用和{zd0}众化汽 车。福特认为,汽车若不制成像“别针或火柴”那样的统一规格,大规模生产的实现就遥遥无期。福特凭着信心坚信一定能够设计出这种车来,一定要让最普通的美国人也要开上汽车。

       福特从一个乡间少年成长为世界上{dy}个亿万富翁,应该说这是其奋斗的结果,而不是初衷。他说“我们只有把电力、机器、金钱和商品都变成我们达到目标的手段从而获取自由时,才是对我们有用的。”他认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汽车并不只是一种机器,而是一种生活手段。这一认识到后来才被广泛理解――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在中国,许多人对这一点至今还没有任何认识,认为汽车就是汽车,甚至认为汽车是给世界添麻烦的机器。另一方面,许多热衷于搞汽车制造的政府或个人,其目的是为了给地方的经济发展找一个新的机会,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发财,有几个是真心为百姓造车呢?

  福特在自传中指出“我是出于这种信念来为大众去制造汽车的――能为他们制出称心如意的车来。”福特提出造“国民车”的{dy}个原则就是要用{zh0}的材料。当时在美国无法找到强度既高而重量又轻的钢材,福特为此从国外引进了钒钢制造技术,“排除价格因素,它是这世界上{zy}质的钢材了,它有最强、最硬、 耐用等优点。”福特就是看中了钒钢的这些特性才选择了它,不因为降低汽车价格而使用次等的材料。许多讨论国民车计划的人,首先把价格放在{dy}位,而为了价格牺牲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甚至偷工减料,这同福特“国民车”概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次是“要具有{jd1}的可信度”,“车将被用于行驶在任何的道路上,不论是沙地、泥地、水中、崎岖不平的道路、冰雪中、山坡、原野以及无路可行的 平原。”当时的美国汽车很少,因此道路条件也非常差,特别是福特考虑到农民的使用情况,因此把可靠性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一些人认为对便宜车就不能要 求高质量,根本上说是因为他们同福特的造车目的不一样。

  第三是动力充足。

  第四是车身轻(是使用高强度材料的结果,而不是偷工减料的结果),以减少费用,节省燃料,同时通过性也好。

  第五是车子的操作要简单。

  上面是关于“国民车”完整的概念,现在国内讨论“国民车”,往往注重车价、排量、尺寸,忽略了本质性的东西――质量和性能。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我们搞自主品牌,消费者为这个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在80年代初,为了支持上海上轿车,我们把汽车进口关税提高到 220%,是世界上{zg}的,相当于我们要花多三四倍的价钱去买同一辆车。由于关税提高,国内汽车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现在卖7万多的车那个时候卖到20多万,消费者付出了巨额的代价。

第二个代价就是现在汽车“三包”还不让搞,拿老百姓当测试版,就是政府怕汽车厂商受不了,消费者只好继续忍受巨大的烦恼,汽车出了问题,退也不能退,换也不能换,用也不能正常用。

第三个代价是汽车工人的血汗工资当年福特给自己的工人每天5美元的工资,按眼下的汇率,相当于每天35元,每月1050元。本田公司配件厂的工人工资七扣八扣每月仅剩456元。福特那个时候生产世界{zpy}的汽车车,但是给工人全美国{zg}的工资。现在我们一些企业给工人的工资都达不到100年前福特开出的水平。

    享利·福特一生干了三件事:{dy}件是生产了{zpy}的T型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件事,发明了流水线的大生产;第三件事,就是率先实施每日工作8小时,每日工资5美元,当时美国一般的技术工人平均工资是2.5美元。1909年福特汽车的价格是950美元,10年之后是300美元,在汽车价格950 美元时,福特工人可以用半年的工资买一辆车,而价格到了300美元时,只要两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了。但是在中国的宣传材料、讲课案例中从来不提福特的工资。我们的企业只讲两条:国企讲的是上交利税,私企和外企讲得是上缴水费。

      亨利·福特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写道:“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的提高——即他们的工资增长率——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亨利·福特希望企业{ldz}能够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作为{ldz},雇主的目标应该是比同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好的企业不仅要股东回报高,税收多,职工工资也要比其它企业高。

       很多人认为工资低是中国的比较优势,甚至认为给工人涨工资会推动通货膨胀,会失去比较优势。中国出口产品低廉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国劳动力保护与环境保护的缺位,扭曲的能源价格,极低的资金成本以及被低估的人民币币值,而过多的外汇储备又带来了很强的流动性,推动了通货膨胀,这就说明低工资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梦寐以求的世界{dy}终于实现了,但是工人的工资没有任何改善。本田配件企业工人的罢工,等于狠狠扇了中国汽车大国脸上一个大耳刮子。世界{dy}的汽车工业,工人工资为什么如此可怜?


本文为{dj2}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

   

   

郑重声明:资讯 【让造车人买得起汽车-贾新光-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