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法首先用蜂蜡、松香和牛油混合的蜡料雕出要铸的产品(蜡型),然后往蜡型上浇粘土澄洗出的泥浆,撒石英砂、碎植物纤维、锯末(木屑渣子)等。待干后再浇粘土和黄泥混和澄洗出的泥浆,再撒砂子。反复多次在蜡型外制好型壳后,将型壳拿到火上加热。蜡遇热融化成液态,从型壳中流失。此后将型壳烧结(不能陶化,故而烧结温度一般不超过800℃),再向型壳内倒入融化的金属液体进行铸造。冷却后敲掉型壳,就得到了和蜡型形状一模一样的铸造产品。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现代工业仍在使用。已知中国最早以失腊铸造的器物属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铜禁等,而其工艺的精湛标明并非初始的制作。而纤丽奇绝的制作,楚地贡献{zd0},曾侯乙墓的尊盘也最受称道,其上密布的蟠虺纹玲珑剔透,穷极繁缛富丽,即是失蜡法制成。然而,失蜡法的应用并不够普及,今见的作品始终不多,这与蜂蜡数量有限、制作过于复杂有关,或许也是因为效果虽然奇绝却难引出普遍的审美愉悦联系。
一般翻砂是用木模或原型,得将砂型做成两半,再合在一起,模具必须可以从半个砂型中取出。而失蜡法不必取出模具,因此可以铸造形状非常复杂的物品。现代精密铸造使用非常细的铸造砂,也是先做蜡模,然后将砂喷到模具上,高温烧制砂模,可以做出非常精细,形状非常复杂的模具。直接铸造出非常精密的零件,不必再进行机械加工。
失腊铸造的具体过程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腊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失腊铸造工艺流程
1. 模型制作。艺术家或模具制造商用蜡、粘土或其他材料创建原始模型。蜡和油基粘土比较常用,因为这些材料比较柔软。
2. 倒模。用原始模型进行倒模。一般有刚性外模加上较软的内模,内模就是原始模型的xx负形。内模通常由乳胶、聚氨酯橡胶或硅树脂制成,由外模支撑。外模可以由石膏制成,但也可以由玻璃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大多数模具由至少两件制成,并且在施工期间,将一些垫片放置在零件之间,以使模具能够准确地放回到一起。如果有长而薄的部分延伸出来,它们往往会从原来的模型上切割出来并单独模制。有时需要许多模具来重建原始模型,特别是对于大型模型。
3. 铸蜡。一旦模具完成后,将熔融的蜡倒入其中并且晃动使其在内表面形成通常约1/8英寸(3mm)厚的均匀涂层。另一种方法是用熔融的蜡填充整个模具,并让其冷却直到在模具的表面上设置所需的厚度。之后将其余的蜡再次倒出,将模具倒置使蜡层冷却并硬化。使用该方法更难控制蜡层的总体厚度。
4. 去除蜡。从模具中取出原始模型的中空蜡版本。可以重复使用模具制作多个副本,这仅受模具的耐久性限制。
5. 抛光。对每个空心蜡复制品进行抛光,用加热的金属工具擦除分模线。蜡模表面不能有任何任何缺陷,看起来就像成品一样。单独模制的蜡模现在可以加热并组合在一起。
6. 开浇道。蜡复制品被做成树状结构的蜡树,其最终将为熔融铸造材料提供流动并使空气逸出的路径。通常从顶部开始有一个蜡“杯”,蜡模通过蜡柱连接在各个点上。
7. 上浆。将蜡树浸入二氧化硅浆料中,然后浸入砂状灰泥中,或一定晶粒尺寸的结晶二氧化硅。浆料和砂砾组合被称为陶瓷模具。干燥并重复该过程,直到至少半英寸的涂层覆盖整个部件。物体越大,壳体需要越厚。
8. 烧除。将陶瓷外壳涂层放置在窑中,热量将二氧化硅涂层硬化成壳体,将蜡熔化并排出。熔化的蜡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不过一般就简单地烧掉。现在,原始物品的形状就是硬化的陶瓷外壳内部,也就是以前由蜡所占据的负形。进料管现在也是空心的。
9. 测试。让陶瓷壳冷却,然后进行测试以查看水是否会自由流过进料器和排气管。裂缝或泄漏物可用厚耐火膏进行修补。为了测试厚度,可以在外壳中打孔,然后打补丁。
10. 浇注。在窑炉中再加热壳体,以便加固补片并除去所有水分,然后将口向上放入装满沙子的水桶中。金属在炉中的坩埚中熔化,然后小心地倒入壳中。外壳必须很热,否则温度差会破坏它。然后将填充的壳冷却。
11. 脱模。外壳被敲掉,去除粗糙的铸件。金属浇口也被切断,回收用于下次浇筑。
12. 金属抛光。{zh1}对金属铸件进行打磨和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