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区划建制沿革

村级区划建制沿革(侯天保)

        据清康熙版《垣曲县志》载:清康熙三年(1664),垣曲编为贤民、羊原、胡张、亳内5个里,设东南亳川、西北皋长两个乡,城内设进贤、安民二坊。东南亳川乡辖谢村、磨头、胡村、堡头、店头、峪子、东石家沟、刘村、竹园、西石家沟、瑶店河、谭家沟、上圢坂、南圢坂、上敌原、下敌原、峡口、薛家堡、上同善、下同善、北垛、望仙、葛寨、东滩、莘庄、湾里、赵家岭、解村、河堤、下丁村、安窝、五福涧32个村。西北皋长乡辖小赵、下亳城、上亳城、河西、柳庄、王茅、西王茅、交斜、长直、原峪、青廉、上回村、下回村、皋落、坡底、南蔡、南庄、朱家庄、西店头、胡家峪、北峪、毛家湾、白马神头、官店、上王村、下寺村、上丁村、岭后、崖底、左家湾、埝堆、长涧、柴家庄、刘张、东型马、西型马、丰村、南羊、北羊、陈村、东马村、西马村、宋村、下王村、永兴庄、上杜村、硖里、涧底、上涧、平原、贾家山51村。

        据清光绪五年版《垣曲县志》载:时分东、南、西、北4乡83村,其中东乡22村(上文谢村至望仙),南乡10村(上文葛寨至五福涧),西乡34村(上文小赵至刘张),北乡17村(上文东型马至贾家山)。县城内仍设进贤、安民二坊。

        民国2年(1913),全县编为72个村(含城内二坊)。民国8年(1919),全县划为3个区,仍为72个村(含城内二坊)。{dy}区区公所设县城内,辖进贤、安民二坊及小赵、下亳城、河西、柳庄、王茅、乐尧、新兴、解峪、南丁、五福涧、安窝、河堤、原土坪、赵家岭、关、家、湾里、葛寨、东滩、胡村、峪子、南堡头、北堡头、店头、磨头、谢村、莘庄、白水28个村。第二区区公所设皋落镇,辖皋落、刘张、上王村、上丁村、官店、槐南白、南蔡、朱家庄、毛家湾、南庄、回村、埝堆、前长直、后长直、前青廉、后青廉、交斜、上涧、平原、杜村、永兴、葫芦峪22村。第三区区公所设同善镇,辖上堡、下堡、刘村、望仙、硖口、敌原、上庄、谭家、东石、西石、上丁坂、南坂、陈村、南北羊、东型马、西型马、丰村、马村、下王村、宋村20个村。与清制83村相比,总数减少了13村,其中新增7村,撤减20个村;有两村合为一村的,如上、下回村合为回村,东、西马村合为马村,南羊、北羊合为南北羊;有些村撤减后归并可以猜测,如北垛合入上堡(上同善),竹园、薛家堡合入刘村;有些则无法猜测;有些村名略有变化,但不难看出其变化情况。

        1926年,原属上堡村的大石崖、北垛等自然庄分出,另行组成近圣村。1940年,王茅村西南山区分出复兴村。1943年前后,上堡垒村分出历山、扶圣、后河3村,下堡村的常家坪一带另组近佛村。1945年,将下堡、刘村两村所辖的观坡、马家庄、后宋家湾、古堆、诸冯山、车家庄等组建为自新村,上堡辖的河西改为允西村,城关进贤、安民二坊合并为城关镇。(笔者注:《垣曲革命老区》第228页载:据1946年3月25日《垣曲县群运工作总结记录》中称:“全县77个行政村”。第230、234页两处均如此称说。第281页载王铭三1946年2月在四地委群运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中说“现在,全县76个行政村”。但本文至此,全县为79个行政村。其中多出哪两村,待考。)1947年,华北人民政府批准,王屋县第二区所辖的窑头、下马、芮村、西阳、南蒲、北阳、白鹅、赵寨、无恨、柏底、赵家坟、河底河、落洼13村划归垣曲县,为{dy}区,区公所设蒲掌。原垣曲县{dy}区改为第四区。同年,原属西石的李家圪塔改为允东村。至此,全县成为4个区93个行政村。

        1948年至次年,允东并入东石,河堤并入原土坪,敌原和硖口合并为硖敌村,磨头、谢村合并为允岭村,关家与湾里合并为西滩村。1949年,调整区辖村,全县共4区88个行政村。{dy}区辖芮村、窑头、下马、西阳、南蒲、北阳、白鹅、英言、无恨、赵家坟、赵寨、硖敌、上庄、谭家、峪子、胡村、东石17个村;第二区辖毛家湾、朱家庄、南蔡、槐南白、官占、上丁村、上王、刘张、皋落、回村、民兴、前青廉、后青廉、前长直、后长直、平原、上涧、杜村、永兴、交斜、埝堆21村;第三区辖望仙、历山、落洼、扶圣、后河、近圣、同善、南堡、近佛、刘村、河底河、自新、允西、上丁坂、南丁坂、西石、店头、北堡头、南堡头、西型马、东型马、丰村、南北羊、陈村、华峰、宋村、马村27个村;第四区辖五福涧、安窝、原土坪、解峪、南丁、新兴、乐尧、南庄、复兴、王茅、柳庄、河西、上亳城、下亳城、白水、小赵、莘庄、城关、允岭、寨里、东滩、西滩、赵家岭23村。(笔者注:这里的区辖村基本依据1993版《垣曲县志》,只是南庄村由二区辖更正为四区辖。《垣曲革命老区》中的《垣曲土改和整党概述》部分,与此同时期。其中第306页“全县共分为4个区,89个行政村”;第305页所记{dy}期21村、第二期41村、第三期27村,合计也为89个行政村;第307-308页所记三类地区合计也为89个行政村;第371-374页四个区的附表总数还是89个行政村。四个区表与三类地区中的村名相对比,稍有误差,一区,表比类多一田村,少一允东;二区,表比类多一长涧,少平原、杜村、永兴;四区,表比类多河堤、关家;三区,表中南羊、北羊为两村,类中南北羊合一,属第二类地区。第二类地区43个村,以南北羊为一村,总数则成为42个村。以第372页二区表中为19村,与371页“二区21个行政村”相悖;以第373页三区表为28村,与第338页“三区共有27个行政村”不符。故以307-308页三类地区中的村名较为准确;二区无涧,应加平原、杜村、永兴;三区南北羊为一村;四区河堤、关家已分别并入原土坪、西滩,南庄属四区。但一区不应有允东,其已并入东石,应加田村。全县总数为88个。但与《垣曲县志》相比,也有一个问题:《垣曲县志》中有赵家坟,无田村,同页却有“田村并入白鹅”的记载。这又存疑待考。)

       1950年3月,官店与上丁村合并为清源村埝堆并入皋落,允西、自新、南堡并入同善于,扶圣、后河并入近圣,全县成为81个行政村。

       1953年5至6月,全县划为47个乡,乡下设村,“村是乡人民政府辅助机构,不能成为一级政权”。{dy}区辖11乡40村:白鹅乡设赵寨、邵家沟、田村、南白鹅、白鹅5村,英言乡设英言、柏底、西河、东河、无恨5村,南蒲乡设双庙、南蒲、高崖、蒲掌4村,东北阳乡设北阳、徐村洼、邱家沟3村,西阳乡设西阳、文家沟、纸坊头3村,窑头乡设马湾、窑头、下马3村,芮村乡设芮村、安河、阎家河3村,河底河乡设水出窑、河底河、不落地3村,庄头乡设上敌原、庄头、关庙3村,谭家乡设谭家、东石、硖口、西敌原4村,峪子乡设峪子、胡村、允东、东坡4村。第二区辖13乡50村:平原乡设上涧、涧溪、袁家、平原4村,皋落乡设埝堆、西窑、娄家窑、东窑4村,民兴乡设贾家山、寺上、四面河3村,上王乡设上王、东峰山、西峰山、下寺4村,刘张乡设刘张、古堆、左家湾、坡底4村,清源乡设清源、官店2村,回村乡墨山底、下回、西河、下岭4村,南蔡乡设槐南白、上南蔡、下南蔡、老屋沟4村,毛家湾乡设毛家湾、胡家峪、北峪3村,朱家庄乡设朱家庄、郑家岭、长涧、刘家庄、南山5村。南庄乡庙南庄、古垛、清泉、黄路源4村,长直乡设东堡、西湾、东交斜、西交斜4村,青廉乡设后长直、路北、南头、北头、后青廉5村。第三区辖12乡40村:同善乡设同善、南堡、自新、允西4村,历山乡设文堂、马家河、西哄3村,望仙乡设望仙、前河、松树河、木耳河4村,落洼乡设落洼、花石沟2村,近圣乡设扶圣、朱家沟、又凌、大石崖、后河5村,刘村乡设刘村、薛家堡、竹林3村,近佛乡设前后坪、冯家山2村,丁坂乡设上丁坂、南丁坂、西沟、西石4村,陈村乡设陈村、北羊、南羊3村,华峰乡设华峰、宋村、东马村、西马村4村,型马乡设东型马、西型马、丰村3村,杜村乡设杜村、永兴庄、寺里沟3村。第四区辖11乡43村:城关乡设城关1村,小赵乡设小赵、莘庄、川子沟、北坡4村,堡头乡设店头、南堡头、北堡头、店头、允岭5村,西滩乡设西滩、寨里、东滩、赵家岭4村,亳城乡设上亳城、下亳城、白水3村,王茅乡设王茅、西王茅、东河(东窑、北河)、柳庄、河西、复兴6村,解峪乡设解村、峪里、槐坪、南丁4村,乐尧乡设解元庙、放羊坪、下沟、南岭4村,原土坪乡设原土坪、河堤、安窝、杨树岭4村,五福涧乡设高堰、涧村、前岭、陈家洼4村,新兴乡设差沟、峰而山、北岭、松树岭4村。全县共设173村。

        1953年后,进入农业合作化时期。1955年,初级社发展到253个;1958年,高级农业社136个。农业合作社基本上都在村的范围内组织。到1958年9月,全县成立红旗(城关)、同善、皋落、卫星(东原)、跃进(南山)5个人民公社,将16个乡改为16个生产管理区,原乡、村制告结束。

        1959年3月,中共垣曲县委组织部《关于人民公社体制与人员编制初步意见》,拟将全县5社划为82个管理区:城关29,皋落24,东原14,同善9南山6。5月份,城关公社分出华峰、谭家两社,皋落公社分出朱家庄、长直两社,东原公社分为蒲掌、白鹅两社,全县为10个公社,划为106个生产管理区。城关公社11个:城关、小真、亳城、莘庄、东滩、西滩、寨里、胡村、沇岭、堡头、店头。同善公社14个:上堡、南堡、历山、望仙、河西、东河、西河、后河、古堆、先进(刘村)、三联(竹林)西堡、吉平(近佛)、永进(冯家山)。华峰公社15个:华峰、宋村、马村、杜村、永兴、王茅、西王茅、柳庄、复兴、东河、白水、陈村、型马、丰村、北羊。皋落公社13个:皋东、回村、上南蔡、下南蔡、团结(槐南白)、先锋(老屋沟)、规划(西窑)、民兴、上王、刘张、清源、绿林(古堆)、联盟(左家湾)。谭家公社11个:峪子、沇东、东石、谭家、西敌原、硖口、上庄、上圢坂、西沟、西石。长直公社10个:长直、西交、原峪、青廉、平原、涧溪、寺里沟、古垛、黑峪、荣明(南洼)。南山公社8个:解峪、乐尧、新兴、安窝、河堤、原土坪、五福涧、赵家岭。白鹅公社11个:蒲掌、北阳、先锋(西阳)、河团(水出窑)、前进(文家沟)、窑联(窑头)、窑团(下马)、芮村。(以上据1959年8月6日《各公社分管理区党员统计表》。)另据1959年7月蒲掌公社报批管理区书记、主任名单及同年12月管理区干部花名册,蒲掌公社应为11个管理区。(笔者注:几本书中均载105个管理区。各公社的管理区数中,城关、谭家、华峰、长直、朱家庄5社数字与本文相符;同善、皋落两社与本文相交错;蒲掌公社按8个计相同,按11个则异;南山公社比本文多1个,而白鹅公社则比本文少3个。本文系依据管理区名统计表,如名称有误,还望知情者订正。

         1960年,成立城市公社;1961年4月,华峰公社分出王茅、陈村两社,蒲掌公社分出窑头公社,南山公社分为解峪、安窝两社,生产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全县共分为15个公社129个生产大队。城市公社6个:上王、刘张、清源、古堆、左家湾、坡底(由刘张分出)。皋落分社9个:皋东、南蔡(上下南蔡合并)、槐南白、老屋沟、西窑、民兴,回村分为岭回、西河、麦山(墨山底)3个大队。朱家公社7个:南庄、清泉、郑家岭、长涧、毛家湾、南山、黄路源(由南庄分出,又名林场)。长直公社7个:长直、西交、原峪、青廉、平原(将南洼、黑峪并入)、涧溪(将寺里沟并入)、古垛。王茅公社9个:王茅、柳庄、复兴、东河(东窑、北河)、白水、尧汉(西王茅),亳城由古城公社转来,分为上亳城、下亳城、南坡3个大队。华峰公社5个:华峰、宋村、马村、杜村、永兴。陈村公社4个:陈村、型马、丰村、北羊。解峪公社7个:解峪、乐尧、槐坪、西方口(由解峪分出),新兴分为前进(疘沟)、和平(松树岭)、光明(安头)3个大队。安窝公社4个:安窝、河堤、原土坪、五福涧。谭家公社11个,维持原状。同善公社19个:上堡、南堡、望仙、河西、东河、西河、后河、古堆、刘村 、三联、西堡、吉坪(近佛)、永进、增产(不落地,由近佛分出),历山分为马家河、文堂、西哄、落洼、花石沟5个大队。城关公社14个:城关、小赵、莘庄、东滩、西滩、寨里、胡村、沇岭、堡头、店头、三联(由胡村分出)、五丰(东寨,由胡村分出)、北窑庄(由沇岭分出)、赵家岭(由南山公社转来)。白鹅公社14个:无恨、关庙、田村、邵家沟、河底河,英言分出柏底、贾家庄、韩家河、龙尾头4个大队,白鹅分出白家河、席家坪、南白鹅3个大队。蒲掌公社8个:蒲掌、北阳、西阳、河团(水出窑)、河东(文家沟)、南蒲、双庙、高崖。窑头公社5个:窑头、下马,芮村分出安河、阎家河。(以上据1961年8月10日《大队支部情况表》、9月12日《公社规模调整后农村公社、队党组织分布情况表》。)



郑重声明:资讯 【村级区划建制沿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