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四)

首都博物馆“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四)

2010-05-18 14:52:05 阅读27 评论0 字号:

        在制作无色透明釉料时,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就生成颜色釉。不同的着色剂呈现出不同的釉色。以铜为着色剂,可制出霁红釉、钧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以铁氧化物为着色剂,可制出豆青釉、茶叶末釉;以钴氧化物为着色剂,可制出美丽的天青釉、霁青釉、宝石蓝釉等。清代外销单色釉瓷器,无论高温釉还是低温釉,在继承发扬传统单色釉基础上,创烧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如乌金釉开光粉彩、紫金釉开光粉彩、霁蓝釉开光粉彩等。

首都博物馆“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四) - 逍遥游 - 逍遥游

首都博物馆“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四) - 逍遥游 - 逍遥游

首都博物馆“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四) - 逍遥游 - 逍遥游

        清代外销瓷中xx海外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种,就是和欧洲装饰风格相结合的中国瓷器。一般由海外瓷商送来画样、模型,中国工匠依照欧洲玻璃器、木器、陶器和金属器等造型而烧造。瓷器上一般绘画欧洲题材,包括西洋名画、xx故事、希腊神话故事、欧洲国家、城市或家族纹章等,并且采用西洋绘画技法绘画。这类外销瓷非常丰富,有借鉴日本的“中式伊万里”和“中式柿右卫门”瓷、外销欧洲的“克拉克瓷”、欧洲添彩中国贸易瓷、洛可可风格瓷器和外国纹章瓷等,表现出浓郁的西方风情。
        17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度停滞,荷兰转而购买日本瓷器。最早输出的日本外销瓷是有田烧造的青花瓷,从伊万里港船运至海外,荷兰人也叫它“伊万里瓷”,主要烧造青花、五彩。另一种日本瓷器叫“柿右卫门瓷”,主要烧造外销五彩瓷,题材取法中国,稍加改进以适应日本审美趣味。康熙二十三年起,清政府解除海禁,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转而向中国预订瓷器。中国采用了日本“伊万里瓷”和“柿右卫门瓷”的设计,烧造出“中式伊万里瓷”和“中式柿右卫门瓷”。
        克拉克瓷始烧于16世纪中期,是中国早期外销到欧洲的青花瓷。首次将这种瓷器运至欧洲的是葡萄牙人。荷兰人对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克拉克”。1602年和1603年,荷兰人在非洲海岸捕获了两艘葡萄牙克拉克,这两艘船上的10万件瓷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轰动了整个欧洲。因此,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外销瓷被称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最有代表性的是青花盘。盘圆口或花口,盘心画主题纹饰,盘外画六、八、十二或更多的扇形、椭圆形或莲瓣形的开光,开光内饰杂宝、花卉图案。克拉克瓷在明末大量销往欧洲,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
        中国瓷器到达欧洲后,当地人为了顺应他们的审美和使用习惯,就请欧洲工匠为一些瓷器加上各种装饰,镶嵌上铜镀金或贵金属。这样还可以改变原有的使用功能,保护瓷器的脆弱部位。一些人在素瓷或瓷器的原有图案上再次加彩,以添上时下流行图案,或者修补瓷器损伤部分。1700年荷兰工匠开始把日本伊万里和柿右卫门风格图案画在中国外销瓷上,备受欢迎,阿姆斯特丹遂成为中国外销瓷欧洲加彩中心。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首都博物馆“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