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地震逃生技巧,以防万一!_智能多媒体电话的空间_百度空间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数百万次地震。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何永年说,我国41%的国土和许多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因此,在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知识。

【迅速寻找避险点】
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蹲下蜷缩身体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门窗、外墙】
在躲避时还应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如果地震时正在公交车上,则需要迅速固定住自己,并打破公交车的玻璃,逃到车外空旷地。

【立即滚下床】
如果晚上发生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然后简单地滚下床,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要意识到可能会断电,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

【用肩背承受压力】
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要用肩和背承受外来压力,随着人流移动而行动。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稳,不要被别人踩到。不要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做好防御准备。

自救:{dy}天得救生存率九成


地震带来顷刻的坍塌和毁灭后,有些人会被瓦砾和灰尘困在狭小的空间之中。这时一定不要放弃生存的希望。

【向安全空间慢慢爬】
仔细观察被困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结构不够稳定,有可能在余震时再次造成危险,就要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要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身体,如果急于找出口脱身、乱动乱撞的话,不仅容易使不稳定的建筑结构坍塌,而且会因出汗导致缺水,耗费大量体力,出现低血糖。

【及时止血】
地震极有可能给身体造成创口。如果伤口不大,可用力压一压止血。如果伤口流血比较多,可以尽快用带子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绑在上1/3的部位。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带子,可以脱下衬衫、寻找绳子等带状物止血。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

【想方设法找食物和水】
这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在身边找到残存的食物和饮用水,那么一些平时从来不吃的树根、树叶、树皮和草籽等,都可以用来维持体力。没有饮用水也可以暂时接尿液解渴。

【擦去口鼻沙尘】
活动一下手脚,xx脸上的灰土和物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四周找找有没有毛巾或布,可以用来擦擦脸或掩住口鼻,防止吸入更多的灰尘。没有的话,可以用袖子或衣襟代替。但是,活动不宜过多过大,因为身体受伤部位不详,如果已经伤到了颈椎或腰,活动过多极易加重损伤,甚至可能造成截瘫。

【有条件抠出一个透气孔】
把身体周围可以移动的物品放置在上方的重物下,一来可以防止坍塌,二来也能扩大空间,有利于呼入更多的氧气。如果没有可以移动的物品,可以用手慢慢将透气孔抠大一些,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影响到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

【听见来人再喊救命】
被困后一直大声呼叫是非常不可取的。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此时,你可以在听到救援者的呼喊或敲击声靠近自己时,再呼叫。如果没有力气呼叫,可以在身体周围寻找小石块、砖块、铁管等,敲击石头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

【被困者要相互鼓励】
几个人同时被困时,要相互鼓励,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互救时要保证自身安全再救别人。


【施救注意事项】
在救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时,要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建立通风孔道,保证幸存者呼吸通畅,以防缺氧窒息。
施救者要快速清理幸存者头面部、胸腹部的砂土和口中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可以移动砖头就能把幸存者救出,施救者应轻拉其双手或双足,从缝隙中缓慢拉出,但一定要保持脊柱水平轴线及稳定性。呼吸心脏停止的伤员,立即心肺复苏。



郑重声明:资讯 【掌握地震逃生技巧,以防万一!_智能多媒体电话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