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3

我的1983

——《我的七十年》(55)

 

   新年伊始,我继续研究复杂的α能谱的解析问题。

   要把复杂的α能谱解析成单一能量的α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建立描述α谱型的数学模型,要建立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要建立高分辨率的α谱仪,要测量α能谱,等等。要完成这么复杂的工作,没有计算机那是万万不行的。千头万绪,我必须制定出长远的研究规划,逐步攻破一道又一道难关,直到取得{zh1}的胜利。{dy}步,攻破数学关:第二步,攻破计算机关;第三步,攻破单能α能谱的非线性拟合关;第四步,攻破双能α能谱的非线性拟合关;第五步,攻破复杂α能谱的非线性拟合关。

   我是只身一人,有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一般,奋勇杀向前去。

   去年,我在图书馆借了几本数学参考书研读,特别是重点研读了《数值计算方法》,使我获益匪浅。我基本掌握了迭代计算法、线性方程组及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同时我又仔细研究了西班牙人的α能谱所用的数学模型,他们描述高能α谱线用的是双高斯函数相当好,我便直接选用了;但是,描述低能α谱线用的双曲线函数却概念比较模糊,使得很难与峰中心联系起来,我没有采用,而是用我自己发明的一个新函数,我把它称作双曲线多项式;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西班牙人用的是牛顿法,而我用的是麦夸特方法,不但迭代速度快,而且也易于收敛。这样我就闯过了{dy}关。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攻计算机关。我虽然基本掌握了BASIC语言,但这种语言过于简单,根本解不了如此复杂的问题,必须用更高级的计算语言,于是又自修了FORTRAN语言。但是我还不会上机操作,便向82年才分配到γ组的屠荆学习操作技术。能者为师,不耻下问,这是我做学问的一贯原则,在以前设计取样器时是如此,在当前研究α能谱时亦是如此。这是我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小屠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学会了FORTRAN语言的上机操作。在以上基础上,我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一个关于单能α能谱的非线性拟合程序,其中包括一个主程序和十几个子程序。完成这些工作已经到了年底了。

 

   春天的{yt},黎荫铭到我家串门,他一进屋子就叫:“老杨,你们家怎么连一点声都没有?!”是的,我家既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所以一点声音也没有,安静得很。孩子们也多次呼吁:“爸爸,咱们家买一台收录机吧,既可以收音,又可以录音和放音。”以前我还没有当一回事,老黎一提醒,我决心买一台台式收录机。没过多少天,孙芝南问我:“老杨,陈达要到北京去开会,你有什么事没有?”我说:“太好了!请他给我带回一台熊猫牌台式收录机。”半个月之后,陈达果然从北京给我抗回一台熊猫牌台式收录机。我感激不尽,孩子们欢天喜地。我接上电源,打开收音机,屋里立刻有了清脆悦耳的声音。我又从黎荫铭家借了10来盘磁带,从高才生家借了一台便携式收录机,复制了10来盘磁带,其中有蒋大为、关牧村和王洁实和谢丽斯等的专辑。孩子们高兴的心花怒放,他们可以经常听到他们喜欢的歌曲了。这些磁带我保留至今,只是偶尔听一听。

   我们家有了收录机之后,还急需添一台彩色电视机,因为孩子们早就嚷嚷着买彩电了。马兰电视录像转播台于1981年开始播放节目,马兰和红山都可以看到电视了。所里给各单位发了一台大彩电,许多人家也都买了彩电,可是我家却没有,一是因为不好买,二是因为囊中羞涩。说起来有些难为情,1979年我家初到红山时,我们家连一元钱的银行存款都没有。到红山后,我们两口子核计,扣了全家的生活费,扣了寄给老人的钱,再留一定的机动费,每一个月存30元钱不成问题,于是我们在银行开了一个定期存款户头,每月往里存入30元钱,现在已经坚持3年多了,累计存款已经超过1000元了,可以买彩电了。

   冬天的{yt},李惠洁喜滋滋到我家报告消息:“张子斌从德国带回一个大彩电,他家的那台牡丹牌14吋的小彩电要转让,你们家要不要?”还没有等我们夫妇开口,两个孩子就异口同声地:“要!要!”当天晚上两个孩子就坐在自己家里看电视了,再不用跑到同学家去看电视了。很少看电视的我们两口子也可以经常看电视了。

   有了收录机,又有了彩色电视机,我们家的文化生活丰富了。

 

                    

   1983年,我国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一次是春天进行的第4次平洞试验,一次是冬天进行的第3次竖井试验。放化诊断分别在5月和12月进行。放化诊断工作和82年的那次基本一样,不再累述。

   1982年,我就成为α组的主力了,执行任务期间我xx能够独当一面了,测量α能谱,处理数据,写总结报告,我样样精通,成为李庚卯最得力的助手,老李非常满意。我和老周、老李及孙芝南之间的关系处的也相当好,我在α组已经站稳了脚跟。

 

                                 

 

   研究所今年{zd0}的一件事是庆祝建所二十周年。1983年,中国大气层核试验事实上已经结束,也就是中国核试验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已经为中国核试验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zy1}的功勋,值得隆重地庆祝一次。这也是建所二十年来{dy}次搞庆祝活动,上下都很重视。庆祝活动之一是,《试验与研究》杂志出一期庆祝建所二十周年专刊,各研究室和主要项目都要撰文总结二十年的进步和成就。各研究室领导和各大项目负责人开始撰稿。这些文章实际上就是21所主要成就的大曝光。这期专刊意义重大,实在难得,至今我还珍藏在我的书橱里。现将本期目录抄录如下,供老战友们参考。

 

《试验与研究》

庆祝建所二十周年专刊(1963——1983)

 

目录

 

前言

庆祝二十一所成立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程开甲

核试验中的物理学                                吕敏

核试验的安全论证                                乔登江

试验场区控制系统的发展                          于冠生

空中核爆炸现象的理论研究                        郝保田

地下核爆炸现象的理论研究                        程耕

高空核爆炸的理论研究                            华鸣

空中核爆炸冲击波测试                            牛凤翔

地下核试验我室力学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林俊德

小当量地下核爆炸力学方法测定总当量的试验研究    喻名德

光辐射测量回顾                                  马国惠

摄影技术在核试验中的应用                        张国平

核爆炸X射线测量技术                            王德芳

针孔照相技术在核测试中的应用                    王奎禄

毫微秒脉冲射线束测量回顾                        黄豹

核反应动力学测量                                王耀才

核爆炸早期核辐射场的测量                        李国政 梁柏年

在强xx中子和γ本底上聚变中子信号的测量        郑修聪

核爆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                          李长青

地下核爆炸的电磁干扰及其防护                    李金标

核烟云取样的二十年                              杨裕生

近年来我室放射分析化学工作的若干进展            七室二大组

核爆炸样品的放化分析中核测量技术的若干进展      七室三大组

核爆炸样品中分凝现象的实验研究                  钱绍钧

稀土和超钚元素分离的研究                     杨裕生 陆兆达 丁玉珍

地下核试验中岩石本地和熔岩成分分析           高才生 张利兴 张宝川

地下核爆炸空腔现象学的研究            高才生 蔡华昌 张明舜 铁志杰

建所二十年来地质工作之回顾                      孟广魁

计算数学在核爆炸研究中的应用                    王心正 乔登江

光纤在核试验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孙振锄

在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中前端微型机的应用研究      徐振香 赵新国

大力开展抗核加固的基础研究工作                  乔登江

我所核辐射模拟设备的进展                        邱爱慈

核爆炸X光热击波的研究                          李孝兰

科研实验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和规律性           刘恕宣

核试验中的技术保障                              蒋绍顺

我所情报资料和科技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郝炳琪 霍振礼

 

   庆祝活动之二是全所进行一次黑板报大展览,各研究室和各单位都要出一期纪念二十周年的黑板报,然后集中到一个展览室里,供全所同志参观。

   各个研究室对办黑板报相当重视,这不仅要全面地简明扼要地展示本研究室二十年来的成就,还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本研究室的特色和风采。因为黑板报要集中展览,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就是一种不是比赛的比赛,所以暗中都较着劲。

   第七研究室当然不肯落后,于是命令取样、物理和化学三个大组各自出一个小样交上去,领导要审查。我负责取样版面的设计。我把我的版面划分为飞机、火箭和地下取样三个部分,画上草图,标上简明的文字,然后就把小样送审。我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万万没想到我又被室领导抓住了。

  几天之后,李伟亮进了我的办公室,把3份小样同时往我的办公桌一放,说:室领导一致认为,你的取样版面设计的{zh0},因此决定,我室的黑板报由你全权负责,相信你有能力办好。

  我能办好?连我自己也不相信,我从来就没有办过黑板报,一点经验也没有,我不过是办事认真负责一点而已。既然领导这么信任我,我也不能打退堂鼓,尽力而为吧。

  经过一番仔细筹划,我把全室黑板报分为4个版面:主版面为研究室成果版,副版面分别为取样版面,物理版面和化学版面。设计完小样后送领导审查,领导很满意。于是我调兵遣将,在全室选了两个板书写得漂亮的人,一个是唐咏清,一个是周瑞祥:选了一个画画画得漂亮的的人——石小江。由我们4个人组成了一个创作班子,各司其职,集中精力办这次黑板报。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的黑板报一放进展厅,就吸引许多人来观看,并得到一致好评。我们的版面清新别致,文字精炼,书写工整,画面漂亮。

   我很欣慰,我为建所二十周年出了一份力,发了一份光。

 

   庆祝活动之三是照纪念像。

   为庆祝建所二十周年,聂荣臻和朱光亚寄来了贺信,张爱萍送来了题词,张蕴钰写了纪念文章。新疆自治区的领导到红山来祝贺来了。xx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代表团中央前来祝贺来了。以前的一些基地领导和所领导,千里迢迢从内地到红山参加庆祝活动来了,其中有第二任司令员白冰。

   在所办公大楼门前,参加过首次核试验的全体同志与基地和研究所的新老领导以及嘉宾一同照相。{dy}排放了一溜椅子,是领导和嘉宾的座位。参加过首次核试验的全体同志分若干排站在后面。我排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站在椅子的后面。群众站好后,领导和嘉宾依次入座。

   白冰走到我的面前,我问候他:白司令,您好。

   白冰内疚地:研究所的清队运动是我抓的,太左了,伤害了许多同志,错误地处理了许多同志。我干了一件坏事。

   我安慰他:不,白司令,您为基地建设干了一件好事,场区的搓板路改造成沥青路工程是您在任时亲自抓的,我们都感谢您。

   白冰握着我的手,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谢谢你,谢谢同志们的理解和宽容。

   白冰在椅子上坐下,挺胸抬头望着前方。摄影师按动了快门,留下了一张永恒的纪念。这张大照片至今还压在我家中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底下。

   庆祝活动之四是大会餐。当天傍晚,在大食堂里举办了一个大型庆祝宴会,参加照相的所有人员齐集一堂,欢声笑语,频频举杯。领导们逐一来到各个桌子旁,向同志们敬酒。大家为建所二十周年干杯,再干杯。

 

   1983年是七队领导变动{zd0}的一年,其他队戏称是七队的升官年。钱绍钧连升三级,由室主任一下子升为基地副司令;副主任陆兆达升为主任;陈达升为副主任;政委冒广根升为政治部副主任;欧阳文治升为政委。我这个小组长升为取样队队长,这时取样队的人几乎走光了,邱永茂、郑根松、刘珍国都转业了;刘仕佑、唐俊儒调走了,我这个队长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取样队人太少,党员就更少了,于是,把取样队的几个党员合到办公室支部里,支部书记是于久治,组织委员是李伟亮,这样我的入党机会就来了。年末,历经20年风风雨雨,我终于入党了,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李伟亮和李梅生。我没有丝毫激动,因为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是党员了。这{yt}是1983年12月27日,这个日子就像是我的生日一样,记得清清楚楚。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1983】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