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名茶引用-作者:临安过婉珍王国平

菊香名茶引用-作者:临安 过婉珍 王国平

2010-05-25 16:04:06 阅读6 评论0 字号:

临安原分临安、於潜、昌化三个县。1958年於潜并入昌化县,1960年昌化又并入临安县,现为临安 市。临安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有“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的记载。五代时生产大方茶进贡,后因战乱,工艺失传。古临安贡茶品 种按时序有“顺溪大方茶、黄岭山茶、於潜王茶”,三个贡茶品种分别属三个县。解放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临安县政府为了集中人力、财力统一打响品牌,在 大力宣传历史名茶“天目青顶”的同时,将历史上的贡茶昌化大方茶给淹没了。“旧五代史”记载:“乾化五年?穴 915?雪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当时生产大方茶的主要基地是临安的昌化县和淳安县。因 此,昌化大方茶生产至今已有1094年的历史了。据旧《昌化县志》载:“昌化茶,大叶如桃枝柳梗,其味乃香。”道光《昌化县志》载:“茶有雨前、雀舌、龙 团诸品,出龙塘山者{zj0}。”从古志书中得知,昌化既生产xx“雀舌”名茶,也生产“龙团”饼茶,又有桃枝茶即大方茶。临安第二个{gjj}自然保护区龙塘山清 凉峰,主峰1787.4米,也是昌化大方茶的主要生产地,茶叶就生长在800米以上山坞深谷。

一、昌化大方贡茶的历史探源

1、大方茶曾以几万斤批量进贡

据查考,历史上的大方茶一直是朝廷的贡品。“旧五代史”记载三次大批量大方茶进贡记录:“乾化五年?穴915?雪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在后 晋天福七年?穴938?雪冬十月,吴越国文 穆王钱元瓘遣使进贡物品中有?穴大茶、脑源茶?雪 二万四千斤;”“后晋开运三年?穴946年?雪 冬十月,吴越国忠献王钱弘佐,献晋谢恩的物品中,有脑源茶三万四千斤。”“大茶”指大方茶,是一种条形散茶;“脑源茶”也叫脑子茶,是一种加入植物香料的 饼茶。

2、后唐是饼茶改散茶的初始期

大方茶及脑源茶以几万斤的数量进贡的原因,一是茶叶是当时宫廷生活的xx必需品,同时,朝廷往往为立 功将士以茶叶作为奖励品,以此激励其斗志。另一方面,当时茶叶基本上是饼茶一统天下,而散茶的大方茶是一种稀罕物,又是高山茶,香高味浓,在当时的历史情 况下很受朝廷喜受。

二、明代大方茶曾制过保健茶

1、李日华揭开昌化大方茶的形状、香味

1.1 “脑源茶”是加入植物香料的茶。“脑源茶”的香料一般是植物香料,如檀香、片脑、白豆蔻、沉香、甘草、砂仁、糯米糊,做成“长方形、四方形、六角形”等多 种形状的饼茶。由于饼茶工艺流程繁杂,茶叶真味损失过多,而真懂茶的人士大呼其品不到真味而{zh1}衰亡。

1.2 “龙、麝香”是加入动物香料的茶。

提起临安昌化大方茶,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明代李日华。李日华?穴 1565—1635?雪,今浙江嘉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书、画?熏善鉴赏,尤工山水、墨竹,用笔矜贵,格韵兼胜。嗜茶,为品茶高手。与众不同的是,视茶为一种高雅之物,且 对煮茶、品茶环境十分讲究,曾云:“洁一室,横榻陈几其中,炉香茗瓯,萧然不杂他物。但独坐凝想,  自然有清灵之气来集我身。清灵之气集,则世界恶浊之气,亦从此中渐渐消去。”  李日华藉茶之清淡高雅,驱逐烦杂之念,取得心境的宁静。他撰 《竹懒茶衡》,是他三大爱好“竹、兰、茶”的别称。

李日华撰写《紫桃轩杂缀》记载:“昌化茶,大叶如桃枝、柳梗,其味乃香。余过逆旅,偶得手。磨其焙 甑,三日龙、麝气不断。”历史上的昌化大方茶早就声名远播。“大叶”说明茶叶采摘得比较大,如“桃枝、柳梗”,表述的是大方茶的形状特征。由此特征说明, 当时的大方茶,一是散茶,因明初已废团茶饼茶;二是条形茶而不是曲形茶、颗粒圆形茶,而且是直条形的;三是加入香料的茶,是带有龙、麝的香茶,一种特殊的 珍贵的茶,而不是一般的普通茶。

2、大方茶形状的描述推断出制作工艺

2.1 大方茶基本制作工艺。据《临安县志》记载:大方茶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一芽二叶为特级大方。根据李日华对昌化大方茶的形状描述, 可以推断出它的制作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采下经过摊放后,经锅式杀青后,用手工揉搓成直条,再在竹篾制成的竹烘笼?穴昌化家家必备之物?雪上烘干,分初烘、摊凉、低温再 烘,直到烘干。认为唐代是提倡生产散茶初始时期,而明代是取消饼茶发展散茶初始期,散茶工艺较简易也是原因之一。古昌化县生产的茶叶有雨前、雀舌、大方 茶,而大方茶在当地称为昌化桃枝茶,也就是说大方茶形状像一根一根的桃树树枝。可说明古代昌化大方茶形状并不是扁形的,而是后来通过工艺改革逐步形成扁形 茶的。大方茶以几万斤的数量进贡,茶叶采得大一些,而工艺较简易当在情理之中。

2.2 古代大方茶曾制过保健茶。李日华编的《紫桃轩杂缀》中谈到昌化大方茶,明确告诉我们是动物香料?穴 龙、麝香?雪。这里的“龙”指的是“龙涎香”、“麝”是“麝香”。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龙涎香?龙涎 香是由衍生的聚萜烯类物质构成的,龙涎香呈蜡状,生成于大海中抹香鲸的肠道中。抹香鲸的基本食物是枪鱼类。在消化的过程中枪鱼的尖嘴会刺伤抹香鲸的肠道, 而肠道中分泌的龙涎香物质正是医治其伤口的良药。龙涎香从鲸的肠道中慢慢穿过排入海里。它必须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几十年?穴龙涎香比水轻,不会下沉?雪才会获得高昂的身份。麝 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因其香气浓烈四射、扑鼻袭人,故谓之“麝香”。该药具有开窍、通络、散淤等功效,是xx中风、跌打损伤、闭经、消化 道肿瘤等病的良药。很多xx的中成药,如片仔癀、八宝丹等都含有麝香的成分。

2.3 李日华是个“天目通”。李日华为什么能得到如此珍稀的大方茶,与他是个“天目通”分不开。原来明代昌化生产的大方茶,有极少部分还生产成大方药茶、保健 茶。李日华曾在安徽芜湖做官,老家远在嘉兴,他曾多次到天目山、昌化好友中作客,所以於潜县志有引自李日华撰写的《竹懒茶衡》云:各处茶皆有自然胜味,天 目清而不醨,苦而不螫。陆羽云:“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者,与舒州同。此其{zj0}者,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美。在川前、川后、长其三乡五月采者,叶 厚而色赤,汁尤浓郁。盛行于关东,与徽商大叶之相埒。”李日华能得到珍稀大方茶与临安当地官员关系密切有关。他还与天目山僧侣来往密切,还亲自到过天目 山,并品尝天目茶,天目僧侣以茶作xx礼品赠送于他。在他撰《紫桃轩杂缀》中有一首赞扬天目山茶《山僧惠茶》诗:“僧来天目寺,贻我雨前茶。荚似黄金嫩, 泉如白雪华。长卿消渴思,鸿渐品题嘉。若向卢仝啜,宁言七碗赊”。

《紫桃轩杂缀》还记载天目笋干。当时天目茶与天目笋干名声很高,但他没见过天目笋干制作工艺,所以有 一次到天目山,亲自观看天目笋干从剥笋、煮笋、烘笋制作工艺全过程,天目鲜笋每百斤放几斤盐,煮多少时间,整个制作过程都记录下来。天目山的茶叶、笋干、 天目小松盆景都被他写进了各种书内。

他在旅途中经过昌化时,偶然得到大方茶,用古瓷文火煮,喝了后,三日龙、麝气不断。说明带有龙、麝香 味的大方茶的药理作用还真的不小。人们不禁要问,这么贵重的大方茶谁喝得起,老百姓是难以制也喝不起的。临安昌化又不产麝,不近海边,也很难取得龙涎香。 两件物品都非常昂贵,又很难取得,却加制在大方茶中,成为茶之珍品。

据说这种带有龙、麝香的大方茶,正因为难能取得,价格昂贵,明代昌化县父母官才会竭尽全力贡给朝廷, 尤其是明代孝惠皇太后邵氏乃昌化人,后葬于北京十三陵茂陵。当时昌化有个娘娘畈,面积达300亩,明代一直成为专门为朝廷生产贡品的专业基地,有少量xx 物品单独送给邵氏。昌化生产茶叶、笋干、山核桃、荸荠、栗子等多种农产品,还有纺织品、陶瓷品都是进贡的物品。据研究昌化历史被称为“活字典”的86岁章 迎正老人说:“明代昌化桃枝茶进贡使昌化茶一举成名”。

三、现代大方茶生产新的起点

1、上世纪80年代重新恢复大方茶

解放后,大方茶生产曾经被中断。上世纪80年代临安县农业局及临安供销社联合进行大方茶恢复工作,并 将400只铁斗锅送往大方茶生产地区,大方茶生产一度得到发展,产品主要销往华北、东北和山东胶东地区。上世纪90年代由于价格低廉,茶农无利可图又停 产。

2、旅游事业带动大方茶再度兴起

大方茶生产兴兴衰衰,时间跨越一千余年。近年来,随着清凉峰镇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清凉峰为临 安{zg}峰,并成为中国原始森林野外山地生态旅游{zh0}的去处。近年来还多次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名气大振。许多国内外爱好野外山地生存的驴友慕名而来, 还有一些在校大学喜驴学生也结队而来,有时{yt}就接待50多名。为此大大促进了当地山区农特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茶农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们自发 组织恢复生产顺溪大方茶;并据镇领导及客户的意见,将原粗大方茶改为细大方,精细制作,深受客户喜爱。许多茶农初步尝到甜头,积极性很高。尤其是顺溪大方 茶生产区域,已具备了一整套大方茶生产专项制茶用具,比如铁斗锅、牛角簸箕、竹匾、全木型单人手推揉捻机等,茶农也基本掌握了大方茶的炒制工艺。有的茶 农,通过面对面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制作工艺等方法学习炒制技术。近两年顺溪大方茶产量均在20顿左右,尤其是经工艺改革,客户需求量增加, 发展势头良好。据清凉峰镇新燕村大方茶炒制专业户陈庭潘介绍,2005-2007年,每年有许多年轻人前来学习炒制大方茶技术,这是继承历史大方茶的好趋 势。既为临安市清凉峰镇的旅游事业锦上添花,也使临安历史贡茶重显辉煌。

 

                                                                                                                                                                               (责任编辑  高 万湖)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菊香名茶引用-作者:临安过婉珍王国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