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EVA与制作委员会
原文地址:
从日本动画诞生之时起,许多次惨痛的亏损经历,令动画界和投资方形成了一条牢固的观点:做了原创就是死,不是改编的就没有活路。所以这就造成了剧场版动画几乎拍一部死一部,而能让动画人还有一碗饭吃的,都是一些现在看来制作xx粗糙的改编电视动画。
为何?首先因为有了原作——通常是很有名气的漫画,就是有了最保险的剧本和{zj0}的前期广告平台。一部还没拍好就有几十万人知道它是什么的动画,跟一部要从零开始宣传的动画,哪个更省钱省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宫崎骏和铃木敏夫想做《风之谷》时,企划提交给上级,立马就被以“没有原作”为由打回来,只得先去画两年连载,让《风之谷》的漫画引起反响后,才得以拍摄动画了。注意,这里说“最保险”而非“{zj0}”的剧本,是因为在那个经济还不发达,动画消费市场极小的年代,日本动画还没有资格去玩艺术和前卫,只有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才可以生存下去。押井守这个“原作粉碎机”如果活在那时代,肯定没出几个月就会被业界除名了。又过了些年,在70年代末,终于有新的资本注入动画制作行业了,那就是以万代为首的玩具公司。与此同时广告业的逐渐成形,也让动画有了更多的宣传空间。但是万代投资的动画公司做的也不是原创动画,它们的动画“原作”就是玩具,那个时候,动画的监督和编剧是被要求看着几个玩具机器人,编出它个几十集动画来的。
但是这期间,{dy}次有一部原创动画获得了成功,那就是西崎义展和松木零士合作的《宇宙战舰大和号》。这是日本动画史上,{dy}部先有动画然后才有漫画、还能家喻户晓的原创动画。但这也有不少的功劳在于它的动画监督松木零士,他本身是个非常有名气的漫画家。
而随着动画市场和影响力的扩大许多不同领域的资本也先后投入动画制作行业。这些新资本的公司所招收的动画人才,不是业已成名的就是相当被前辈和同行看好的动画人,都是早期三大动画公司东映、虫制作、龙之子培养出来的,可谓出身优良血脉纯正。并且这批动画人有了此前多年打下的基础和人脉,使得他们更有制作出原创动画的雄心和条件,再加上动画资讯杂志如《ANIMAGE》等的出现和风行,让原创动画也有了宣传和推广的平台。在80年代初,逐渐孕育出了让日本的原创动画得以一展雄风的历史条件,于是诞生了新一代人的标志——MACROSS在80年代这个原创动画面临着空前机遇的时代,先拔头筹的却并不是那些久经锤炼的动画人,而是一群20岁出头,几年前还是超级动画发烧友的小伙子。《超时空要塞MACROSS》,就是他们做出自己所想、所爱、所梦的里程碑式的原创动画。河森正治、美树本晴彦、宫武一贵、坂野一郎等等……这些主创人员最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才能做出这种带着所有过往动画元素的经典。 《MACROSS》的成本并不高,它的动画师都是些便宜得要命的大学生和业余画师,当然里面有一大堆就是后面GAINAX的主心骨。而《MACROSS》作为原创动画能被电视台接受并力捧,是因为它开创了动画新的经营模式——除了能卖出机器人玩具,也能捧红演唱主题歌的xx,这个模式对后来日本动画影响深远。音乐和商业偶像就此开始大量进入动画里,令动画在与娱乐产业的合作中得到了更大的影响力和空间。但正如前所述,哪怕是《风之谷》也必须先拿出原作给投资人看,人家觉得这东西有可能受欢迎了才投拍,《MACROSS》也不例外地让人物设计美树本晴彦画了漫画版。从这以后,日本的漫画界也出现了一个种类,那就是动画的先行造势漫画。一部原创动画往往在编剧阶段就找人画个几集漫画出来,然后制片人拿着漫画和企划书去找投资,这个时候对漫画的受欢迎程度和动画化前景,做何种程度的夸张而从投资商口袋
里掏出多少银子,就看制片人的功力了。
1984年,刚毕业不久的一群大阪学生,在“看看《MACROSS》,说明只要有好点子和好剧本,哪怕是做原创动画也有活路”这个想法的鼓舞下,成立了GAINAX公司。
现在大家可以看出,GAINAX没有大笔投资的背景。它的每部动画更像是一个项目,拿出好本子圈到钱就做了,从山贺博之等高层到庵野秀明这种中坚技术人员,都没有明确地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他们更想做的,是一群能够按着自己的喜好来拍动画的发烧友,而不是要为公司的壮大、上市、百年规划等等“美好未来”而烦心的经营者。
有了前面的这些背景介绍做铺垫,想必大家都了解,制作《EVA》所要对付的难点是什么了:没有原作,好,贞本义行就提前半年在漫画杂志上连载;GAINAX没钱,没问题,庵野秀明此前执导的《蓝宝石之谜》口碑很好,投资商也会有印象;找来钱拍出片子,万一电视台不买怎么办,那就买下电视台的半小时播出时间,随便让我们放什么;买这半小时的钱从哪来,让制作委员会成员掏。
解决这些难点的办法,现在我们说起来几十个字就完了,当初《EVA》的制片人大月俊伦为这操了多少心,只有他自己知道啊……大月俊伦也真的有能力,他找来的广告公司、唱片公司、电视台、玩具公司等等一批企业,让它们分担解决了制作动画以外的全部问题,而把动画公司的任务变得简单而且清晰——拍好动画。但是,动画大红特红之后,作为这部动画股东的制作委员会成员企业,就要拿去属于他们的份额了。
制作委员会其实解决了日本动画公司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开辟推广其作品形象所需的物流渠道和销售网点。世界上只有一个动画公司能做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利,那就是迪斯尼。日本的动画公司建不起主题乐园,买不下电视频道……而制作委员会调动进来了周边产品设计、销售、发行等各方面的关系,把动画作品纳入了那些商家固有的网络中,这就大大提高了动画边际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同时商家对动画的前期投资解决了动画拍摄的资金问题,也为动画公司拍摄多元化题材提供了可能。因为只要真拍出了好东西,制作委员会凝聚的关系网自会帮你传播出去,也就免去了制作公司拍个原创动画得瞻前顾后,拍好了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地推销。这样的体制,对日本动画各方面的参与者都是很有好处的。
经过足足20年前仆后继的探索,限制日本动画发展的{zd0}也是{zh1}的两个难题,总算在EVA这里克服了,于是日本的动画产业进入了真正的百花齐放(或者说是龙蛇混杂)的时代。
十年前EVA电视版放映时他们为了不让投资商掌握作品的主动权而发明了制作委员会制度,让那些大投资商每人都掏一点钱,彻底没有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在投资商们互相制衡的时候,制作公司对作品完整性的控制就得到了保证。没有电视台一家独大的投资?没关系,我们不用把作品卖给电视台,我们买电视台的播出时段,爱演什么就演什么!这一手段被发明后迅速在行业间流行,并最终成为日本电视动画的标准体制。十年后,在EVA上赚足了钱的庵野秀明让EVA进军帕青哥弹子机领域,狠狠地大捞一票。他捞了到底多少钱呢?首先,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COLOR,然后他让COLOR支付了EVA新剧场版的所有费用!所有费用!独资的动画!没有了万代,没有了电视台,没有了上岛咖啡,没有了角川书店,原来的投资商现在全都变成了广告商!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自从十年前发明制作委员会制度以来,十年间{wy}一部不采用制作委员会体制的独资动画,就是这部《EVA新剧场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