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与中药代谢组研究的互动——生物谷专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 ...
分享。

生物谷:王教授,今年年初,"2010全国中医药中青年科学家论坛"在贵校隆重召开,我想这与贵校在行业的{lx1}地位是分不开的。能简单介绍一下贵校在中医药领域的优势与特点吗?

王喜军:我们学校创办于半个世纪前,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xx中医药研究领域,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排名始终处于前几位。综合性大学追求文理工农的齐全,我们追求的是中医药学科领域的全面。多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一直在努力。学校2003年全A的成绩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连续承担了4个国家973项目和863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获得1个关键技术和9个候选xx项目资助等。之前的基础与当下前进的状态,是我们拥有与国内行业领域的专家和精英聚首与此共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原因。

生物谷:您之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中药代谢组学,什么促成了您涉足此领域呢?

王喜军: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事物,它更xx于系统化、整体化看问题。我原来研究更多xx中医方剂。有人对中医表示反对,主要是与西医相比,传统中医不能明确中药具体物质的作用,而代谢组学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物的整体组成进行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为解决传统中医药从粗放迈入药理学提供了新视角。

前不久我与张伯伦院士一起撰文商讨了就中医方剂xx代谢组学建立的思路,并做了初步的构想。对于中药代谢组学的概念,我主要是将其引入到我们的具体科研工作中。

生物谷:能具体说说这个思路吗?关键点在哪呢?

王喜军:刚刚提到传统中医药我用了一个词--粗放。这么说的原因是它缺少可测量的指标或数据。换句话说就是寻找中药中真正的有效成分难以检测。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维联用技术,研究中药口服后体内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阐明中药成分的体内命运,同时利用代谢组学对整体代谢轮廓的描述来评价复杂性多元效应。结合到方剂及其配伍规律来说,我们认为可以{zd0}限度的对症侯的整体效应变化深层面揭示方剂配伍意义。

整个思路中,比较关键的是标记物的发现。我们知道,中药从饮片到汤剂然后到体内,有效成分会变化或转化,但最终出现在血液中的成分将成为有效物质。因此,基于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就非常关键,在血中移行成分中查找标记物,并对其量的分析,为衡量中药材质量和中药的有效性,临床合理用药以及xx发现提供科学的依据。

生物谷:刚才您提到利用现代多维联用技术及血中移行成分分析,这些都离不开分析仪器。你怎么看待仪器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呢?之前参观您领导的实验室,发现绝大部分仪器都是沃世特(Waters)的,为什么选用Waters的品牌呢?

王喜军:仪器是我们从事科研的臂膀,仪器的好坏从某种角度决定了我们科研的成长速度。同样的道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客观上也促进了仪器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对仪器的厂商和科研人员双方都有利。当然,仪器的某种程度也是与资金相关联的,所以是否能购买到让你称心如意的仪器,与你之前的科研成果、团队及其相关的资金投入是紧密相关的。

说到与Waters的相识,就比较久远了,那还是我在日本北海道药科大学读博的时候,实验室用的就是Waters 990,它能提供3D图,让我叹为观止。Waters的液相当时在日本市场占有率也比较高,这与Waters工作站的一体化,在和用户体验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之后用了Waters 2996,然后通过不断的升级、整合、开拓及平台的搭建。也就有了现在你们看到的大部分Waters的仪器。包括代表液相色谱{zg}性能的Waters ACQUITY UPLC系列等。

当然,我并不是Waters的使用爱好者,但是我比较信赖他的产品。这种信赖,一方面建立于良好的用户体验,说白了就是顺手。另外,很重要一点就是其一体化做的很好。就以我们所做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为例,Waters能够迅速整合多年的科技储备,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包括超UPLC,和高分辨(Xevo Q-TOF 和SYNAPT HDMS)以及专用的Markerlynx,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代谢组学分析系统,从而引导着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潮流。有些朋友比较仪器的指标参数,说Waters不是{zh0}的,对此我不置可否。一套系统能否得到推广,关键在于综合性整合方面,它能否把自身产品有效整合并发挥效能至极。另外系统的硬件很重要,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软件支持方面,尤其对于代谢组学来说,如何从大量的复杂样品中迅速准确地找到标记物至关重要。Waters为我们的中药代谢组的研究搭建了{yl}仪器平台。简单的说,综合实力比较高。

生物谷:具体说说,你们主要用这些仪器从事哪些中药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

王喜军:这个与我个人的研究方向有关。我们在模型研究、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品种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等研究都会用到它们。举个例子,在中药品种鉴定分析中,我们知道,中药材有个GAP标准。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非常复杂。我们可以利用对血中移行成分的关系分析,为定向选择品种提供参考。这在生产中缩减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生物谷:当前贵实验室用的分析仪器,是否满足你的科研需求呢?

王喜军:仪器与中药代谢组学是互动的,特别是处于刚刚起步的代谢组学更是如此。这里可以举个例子,90年代的HPLC仪器能检测3-5个成份,时间需要2小时,而现在呢,10分钟就能检测50多个成份。在时间上和量上都有了飞跃。还是那句老话,能解决问题的仪器就是我需要的。新仪器的出现会激发我一些新灵感。一种仪器,提供有效信息越多就越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Waters的UPLC能在短时间获取大量的信息。换句话说,问题有时是仪器提供的。新仪器,新技术,可能开拓新领域。可以说,仪器可以改变人的思考方式。

生物谷:据我们了解贵校与多家企业有着成功合作,请问有没有更多的校企合作或者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呢?

王喜军:合作的目的是双赢。之前我们一个新项目也与其他机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熊胆药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活体取胆技术对熊健康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我们在熊胆里面获得一大分子xx产物,被多次论证,它在xx产物中,是抗丙型肝炎中{zh0}的活性xx产物之一。这类双赢合作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对于高校或研究所与企业的合作,必须找到共赢的结合点且能满足彼此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生物谷Bioon.com编辑部。Email:

# # #

关于王喜军教授

王喜军,男,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人,中共党员。日本北海道药科大学药学博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xxxx学科及博士授权学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中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并兼任《中国xxxx》、《中国中药杂志》、《中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及《生物医学》等杂志的编委,J.Chromatography BJ.Separation ScienceBull.Biol.& Pharmacol、J.Green Pharmacy、J.Pharmacetical Science.等国际杂志的特约审稿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并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中国中医药xx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改革开放30年xx科技人物等称号。



郑重声明:资讯 【仪器与中药代谢组研究的互动——生物谷专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