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从东蔡鹰眼看蔡司的历史

[转]从东蔡鹰眼看蔡司的历史

2010-05-27 03:16:19 阅读17 评论1 字号:

从东蔡鹰眼看蔡司的历史
2009-04-17 00:35

“卡尔?蔡司”是一个让所有摄影人心跳的镜头名字,从1846年开始,依靠几近xx的光学设计与悠久精细的制作工艺传统,在胶片相机横行的年代里,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荣誉,其{dj0}专业镜头品牌地位不可撼动。卡尔?蔡司拍摄出的照片,拥有迷人的色调、优秀的明锐度、高分辨率以及丰富的层次感,摄友们的评价是“空气感”好!效果明显优于日系镜头,为此,不知多少人拜倒在它的石榴裙前,无数传说与故事在我们耳边广泛流传,大家还给它起了个爱称“蔡司味儿”。
  对于影像行业,卡尔?蔡司早已超出了工具的范畴,它不再只是一支镜头,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痴迷于德国镜头高品质影像表现、显示自身高尚品位的文化。数码大潮到来,数码单反相机崛起之后,DSLR相机厂商立即向一贯以生产高素质中画幅及大画幅镜头的与德国镜头制造商抛出了橄榄枝,DSLR厂商希望能够通过超{yl}的镜头提升产品品质和增强产品
竞争力。曾经一度有“蔡司”迷们不想轻易放弃那迷人的“蔡司味儿”,开发各种转接环来把老款手动对焦蔡司镜头转接在自己的数码单反机身上。虽然不能自动曝光和对焦,只为了享受蔡司独特的魅力。
  如今卡尔?蔡司与日本专业数码影像厂商合作后,这种情况改变了,我们终于有了专署自己数码单反机身的卡尔?蔡司镜头。尽管卡尔?蔡司镜头的售价会比原厂镜头高些,但当看到标有红色T*标志的镜头天衣无缝安装在单反机身上时,有谁的心不会一阵狂跳呢。

 

蔡司鹰眼 aus JENA DDR Tessar 50 2.8 (Carl Zeiss Jena DDR)

 

卡尔·蔡司的历史
卡尔·蔡司
一个仅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德国古镇耶拿(Jena),卡尔·蔡司的故乡。当初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古镇上的这位学徒会成为世界光学巨子。
  因为多年对光学和化学的兴趣,在学徒期满之后,卡尔长期在当地的耶拿大学(粉不错的大学,度假的好地方,可惜计算机专业......)旁听。1846年,30岁的卡尔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得益于两位大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听说过光学玻璃中大名鼎鼎的“肖特”玻璃吗?开创者就是此老)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lx1}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zd0}的照相机工厂。
一波三折的经历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灾难降临,德累斯顿(明年一定要去逛逛这个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作为战争赔偿,苏军拆除了剩下94%的工厂设备。在基辅建立了现在的Kiev( 基辅)照相机制造厂(借着这一丝血脉,俄罗斯镜头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拿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标志很快又出现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xx德国(西德)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xx,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xx。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系经营。总部仍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光学领域已经是{dy}强者。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Carl   Zeiss 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经典的{dzz}
  蔡司开创了镜头工业中的诸多经典设计。蔡司的创始师保罗·鲁道夫就是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1890年,他设计出{dy}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镜头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包括徕卡)无不借鉴普兰纳镜头的设计。
  1902年,他又设计出四片三组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虽然结构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惊世骇俗,明快锐利。
  其他诸如广角镜头的典范Holgon、大光圈镜头的典范Sonnar(索尼DSC-F828的镜头正是基于Sonnar镜头结构设计的)、专为旁轴相机设计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创造的经典名镜。光学产品只要沾了蔡司镜头的边就有市场,这就是事实。
    在蔡司、徕卡的耀眼光环下,罗敦司德(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里变的默默无闻。其实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学传统工业里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优秀品牌,但在蔡司、徕卡的垄断下大多凋零了,但罗敦司德和施奈德靠自己的{yl}的设计还坚强的存在。如果你看到哪款数码相机使用了罗敦司德和施奈德的镜头,其他的不说,光学性能尽可放心。虽然有传闻说数码相机用的德国镜头都只不过是德国设计甚至授权,但就算镜头在日本或其他什么地方OEM,德国人也会顾忌一点自己的面子,性能绝不会太离谱。
150 年历史的卡尔蔡司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世界摄影爱好者爱不释手。HandyCam 里装备了变焦镜头 (Vario-Sonnar)(Vario-Tessa)。分辩率及对比性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量摄影。同时,透镜T*(T star)表面涂层,抑制无用反射光,使图像更鲜明。[Vario·Sonnar]达到MTF指标 ※ ,生产中为确保质量,在透镜块上编上序号,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逐一生产出来的。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用于图像清晰度的描述,是目前分析镜头的解像力跟反差再现能力的方法。


Tessar镜头
1902 研制成功的“天塞”(Tessar)镜头以成像质量高、结构简单而风行世界, 享有“鹰眼”美誉。Handycam所配备的[Vario·Tessa],是Carle Zeisse 公司很好地运用 Tessar Lens 的高质量技术所开发的产品。 
  
卡尔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是来自德国的品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非日系厂商。卡尔·蔡司是一家历史相当悠久的光学仪器厂商,其出品的镜头在传统相机领域向来都是“高贵”的代名词,许多色友以拥有卡尔·蔡司镜头为荣。索尼公司在自己的部分数码相机上使用了卡尔·蔡司镜头并以此为卖点。
卡尔蔡司镜头在业内一向享有良好的声誉,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而被称为“鹰之眼”,这种镜头一般情况下只有xx相机会配备这样的镜头。卡尔蔡司这家德国的老牌光学厂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全世界摄影家及爱好者爱不释手(但因其价格高高在上而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分辩率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摄影。其中带有红色T*为标志的镜头更是卡尔.蔡司引以为豪的产品。玩单反机的朋友都知道,在德国,大名鼎鼎的蔡司和莱卡如雷贯耳。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xx的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卡尔.蔡司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卡尔蔡司照相机摄影镜头发展里程碑
1890-开始生产相机用镜头
1896-Paul Rudolph发展出Planar镜头的始祖
1902-Tessar镜头面世,后来这种镜头被称为"鹰眼"
1928-推出特别高速的BiotarF/1及F/0.85镜头,是专为X光摄影而设计
★1932★-推出高速的Sonnar F/2镜头,供Contax相机使用
1935-T镜头镀膜技术出现
★1951-Flektogon广角镜出现,供单镜头反光相机Praktica、Exakta135单反、Pentacon120单反相机使用★
1954-Biogon F/4.5镜头出现,视角达90度
1962-蔡司镜头用于"水星8号(Mercury 8)"太空任务,成为{dy}只在太空使用的镜头
1963-出现Hologon F/8的设计,视角达106度(35mm片幅)
1966-世界上{zd0}光圈的光学镜头50mm Planar F/0.7问世
1972-首支有色差矫正的Superachromat Sonnar 250mm F/5.6镜头面世
1980-首支能够达到1:1的Makro-Planar F/2.8微距镜头面世.而这镜头可适用于Contax的SLR上
1993-卡尔蔡斯开始生产高质量的变焦镜头[八十年代初东德的Zeiss Jena公司早己开始制造高品质的变焦镜头了]
1996-Planar镜头百年纪念,推出限量生产的Planar 55mm F/1.2
蔡斯镜头后面往往附有镜头类型的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只镜头设计的形式,按镜头结构的不同.常见的有Pancolar.Tessar.Flektogon.Biogon.Hologon.Distagon.Planar.Sonnar.Biometar.Tele-Tessar等.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制造的M42螺丝接口镜头∶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4/20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20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4/25
Meyer Orestegon / Pentacon 2.8/29
Meyer Lydith / Pentacon 3.5/30
Meyer Primagon 4.5/35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35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4/35 ★★★★★
Meyer Helioplan / Wide-Angle Anastigmat 4.5/40
Carl Zeiss Tessar 4.5/40
Meyer Primotar-E 3.5/50
Meyer Primotar 2.8/50
Meyer Trioplan 2.9/50
Meyer Domiplan 2.8/50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Meyer Oreston / Pentacon 1.4/50
Meyer Oreston / Pentacon 1.8/50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2/50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8/50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4/55
Carl Zeiss Jena Biotar 2/58
Meyer Primoplan 1.9/58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4/75
Carl Zeiss Biotar 1.5/75
Meyer Primoplan 1.9/75
Carl Zeiss Biometar 2.8/80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8/80
Meyer Trioplan 2.8/100
Meyer Orestor / Pentacon 2.8/100
Feinmess Bonotar 4.5/105
Carl Zeiss Triotar 4/135
Meyer Primotar 3.5/135
Carl Zeiss Jena Sonnar 4/135
★★★★★Carl Zeiss Jena Sonnar 3.5/135 ★★★★★
Meyer Orestor / Pentacon 2.8/135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8/180
Meyer Primotar 3.5/180
Meyer Telemegor 5.5/180
Meyer Orestegor / Pentacon 4/200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8/200
Meyer Telemegor 5.5/250
Meyer Orestegor / Pentacon 4/300
Meyer Telemegor 4.5/300
Carl Zeiss Jena Sonnar 4/300
Meyer Telemegor 5.5/400
Meyer Orestegor / Pentacon / Prakticar 5.6/500
Carl Zeiss Jena Fernobjektiv 8/500
Carl Zeiss Jena Spiegelobjektiv 4/500
Carl Zeiss Jena Spiegelobjektiv / Prakticar 5.6/1000

 

网络是个好东西,扩大了我们的信息量,让我们学到了太多的好东西。一些过去从来不知道的事情在瞬间就会被我们接受了。但网络也是个坏东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它进行欺诈,故意歪曲一些事实,甚至自造一些好听的名词,把不是当理说。
UU想利用这个帖子,把一些有关镜头的别名(主要是外号,俗称)拿出来,以免初学者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同时也对网上的一些不规范的名词进行提示,以引起初学者警惕,不至于上当。
为了区分,合理的被大家已认同的称号我们将使用红色字,而不合理的我们使用蓝色字,请大家按着这个规矩去补充这个帖子——尤其那些有经验的大师们都来关爱一下这些初学者,以免让他们不知就里,糊涂上当。
下面UU先举一些例子。

斑马:早期生产的一些镜头,尤以MEYER与Carl Zeiss Jena的早期产品为多,主要指的是镜头的对焦环与光圈环是黑白相间的竖线条组成的,很像非洲的斑马身上的花纹,故名。

CZJ:是Carl Zeiss Jena 的简称,一般指的是东德蔡司头,也称为“东蔡”,有人写作“冬蔡”或“东菜”都是不规范的。

鹰眼:指的是CZJ的2.8/50镜头,因为其中心成像锐利,名噪一时,感觉像鹰的眼睛一样什么都看得清,故名。因为此头采用的是很简单的Tessar(天塞)结构,也称为“天塞”镜头。

小钢炮:指的是尼康的AF80-200/2.8镜头,因为用料很实,镜头很重,像钢炮一般,因此得名。

小竹炮:指的是尼康{zx1}一代的AF-S 70-200/2.8 ED VR镜头,素质极高,因为镜头制作像一个一个竹节构成的,因此得名,也称为“竹节炮”。

小黑:指的是适马的代表作AF70-200/2.8镜头,整个镜头是纯黑色,得此名。

以下再列举一些恶名:

凤凰瞳:色影无忌应该是始作俑者,用来称呼确善能生产的福伦达58/1.4镜头。此头出片质量相当差,高光层次全失,正常曝光也常常过曝,缺少层次,实则是确善能的一大败笔,却被某些无聊的人起了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称为凤凰的瞳孔,除非这是一只瞎凤凰,给这样的一只低少的镜头起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实在是对初学者的误导。

镜玉:镜头就是镜头,称什么“玉”?这个比喻本身就缺少形象性,玉{jd1}是不透明的,难道你的镜头透明度不够吗?里面生了雾?首先弄明白玉是什么东西。玉是一种名贵的石头而已,但因其温润可人而被人们喜爱,后来用来代指高贵的品德或代表纯洁。比如守身如玉,玉洁冰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小家碧玉等等,全与纯洁有关,可是你的镜头难道还会有贞操不成?真是怪事。更有的人称,这是一只“不知名的电影镜玉”,不知名你怎么知道它高贵?不知名你怎么知道它就是贞洁的?真是胡说八道!

蔡司泡:有{yt}晚上在旺旺上,有个小兄弟想购进一只梅耶135镜头,对方说里面有一个“蔡司泡”,小兄弟就追问我什么是“蔡司泡”?我想了半天也答不出,后来明白了,指的就是镜头内的气泡而已。早期的镜头生产工艺所限,玻璃的提纯做得并不是很好,有时难免在一片镜片中出现气泡,UU拆解过无数的镜头,真是经常发现这种气泡的,而且厂家在气泡的位置上常常点上一点点黑漆,目的猜想可能是为了防止耀光,事实上这种气泡也确实不影响成像,本人用过很多只这样的镜头,但并不能看出有什么影响来,至少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不过,这毕竟是镜头制作时出现的瑕疵,气泡就是气泡,叫什么“蔡司泡”?非把伤疤当玫瑰花,真是不知耻!难道徕卡镜头生了霉就得叫“徕卡斑”?施耐德镜头生了雾叫“施耐德云雾”?真是不怀好意的扯淡。让初学者误把镜头的毛病当好东西来理解了。身上生了疮就盖起来,无可厚非,但却恬不知耻地去修饰它,给它起个相当好听的名字来夸耀它,真是险恶的用心!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转]从东蔡鹰眼看蔡司的历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