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粮食仍然统购统销。农民虽然种田,因为一方面要交农业税(公粮),另外得完成统购任务(平价卖国家),所以粮食仍有不够吃的。不过承包田到户后,生产力毕竟提高了,种得好吃得少的农民可以把多余粮食卖给国家粮站,价格比统购的高。而粮食部门,返销部分给缺粮农民,称之为议价粮。1984年春用粮票买大米约每斤1角4,而返销议价大米是它的一倍,即2角8。议价粮不敞开供应,要碰机会才能买到。由于粮食问题仍未解决,在校吃住的学生不能放开吃饭。
那时学生一日三餐,都靠自己把握。饭是蒸笼蒸的,一般每人自备铝质长方体形饭盒一只,里面放些大米,到自来水龙头里淘洗一下,然后让水留下一部分,放入饭格里。饭格很大,并排可放几十只,上下能放三四层。食堂负责把饭蒸熟,到下一餐开饭前,将饭格抬出,大家就到饭格里去把自己那盒饭找出,带到宿舍里去吃。菜是自己家里带来的,或者到食堂用菜票买上点。
人生在世,吃饭{dy}大事。学生在校,吃饭也是头等大事,吃饱才能读书嘛。所以食堂开饭前,往往是关注中心、师生汇聚中心。生活指导和值日教师管着蒸笼格,没到时间不准拿。到规定时间到,哨声一响,一窩蜂似地百手齐伸,去找自己那个饭盒。饭盒样子差不多,虽然有的刻着或用油漆写着姓名或记号,但混乱中有拿错者,有盖和底分离的,甚至有放饭翻倒的。由于常出问题,校方想了许多办法,如分班分格分区存放,一批一批去拿。师生呢,自己也采取多种办法,如饭盒上用线绳扎好,采用另类器皿,或再次重写重刻。讨厌的是星期六下午学生要回家拿米拿菜,星期天回来晚饭又要到学校里吃(家与校路途比较远)。怎么办,八呆过海,办法不多,偶尔让别人代蒸,或者干脆带点干粮解决了。蒸饭制还有一点讨厌,特殊情况下有病有事请假,已经蒸着的饭让谁吃,没有蒸饭时又向谁要。总而言之,吃饭问题多,生活琐事烦。
话说有{yt},管生活的教导副主任找我,说我当班主任的高二3班学生林某“偷”饭盒。我吃了一惊,认为不可能吧。林家我去过,父母是老实农民,经济状况尚可,不至于要“偷”一个价值不大的饭盒。经过了解后才知道事情的大概,林一次去拿饭盒没有找到,饿了一餐(吃点家里带的过去)。后来不得不再买一个。可不久新的饭盒又失踪了,如此很是懊恼。找了好久,{zh1}把饭格里没有人拿的一个饭盒拿来吃了,然后就用着。过了几天那饭盒被原主认出,诬林是偷了他的。经过谈话,林承认错误,赔了饭盒钱。
事后教导负责人们仍认为,林的性质是偷窃,要给予记小过一次的处分。对此我极力反对,写了几张纸的书面意见予以反驳。当天某副校长又找我谈话,认为我不配合他们工作。然我仍旧坚持自己意见——不应记过。
后来林没有处分,此事不了了之。第二年林升xxx后上了大专。大专毕业后在水利部门上班。过了几年,他下海自办公司。获利后又搞房地产,如今成了有钱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