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经典,文化的快餐消费,庸俗的出版现象充斥市场。很多人评价现在的社会追求的是娱乐至死,那么给人们提供娱乐谈资的部分出版人无疑是娱乐至死的“幕后推手”。他们把图书、报刊、杂志、电子音像、网络全方位的推向娱乐。但是,出版毕竟承载了人类的文明、思想的结晶,出版业需要守望者坚守一方文化阵地,为人类的文明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电影——视听的娱乐“饕餮”
现在有谁不看电影不听音乐吗?如果有那他基本上就会是个异类。
电影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旦与娱乐挂钩就不免被扣上沉沦、堕落的帽子。
依本人对电影粗浅的了解,把中国电影娱乐化的现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片娱乐”;一方面是小成本的“恶搞娱乐”。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风风雨雨一百个年头,早期的娱乐化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时代,而张艺谋开创的中国“大片时代”无疑将电影娱乐化扩大了。一部《英雄》赚了2.5亿国内票房,也招致了大量的骂声。从此大片就与空洞、无内涵几乎画上了等号。紧随其后,中国大片一部接一部,票房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总不被认可,张艺谋几度带着自己的大片想拿到奥斯卡却始终未能如愿。与张艺谋等站在对立面的小成本文艺片导演贾樟柯对大片嗤之以鼻,他坚持拍小制作,并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但是贾樟柯的电影却像阳春白雪,被束之高阁,被小众所推崇,但赚不了大钱。
观众并不会长久地为空洞的商业大片买单,所以,近年的国产片除了大投资,大明星外,也加强了影片本身的内涵,此外,两岸三地电影资源的充分调度和整合也是中国电影业重新焕发生机。可以说大片娱乐正走向正轨,且蒸蒸日上。
然而,“恶搞娱乐”也以不可小视的势头侵蚀着这块市场。《十全九美》《大灌篮》《皇家刺青》《盗版猫》《斗牛》《隋朝来客》《大胃王》《美丽密令》《越光宝盒》等都以“雷”为主题,造型雷,情节狗血,剧情俗套。有点笑过之后没有任何回味的东西,甚至许多影片无法让人笑起来。不禁让人怀念上世纪90年代的周星驰经典来,百看不厌的喜剧,那才叫喜剧。
电视——娱乐大众的“前沿阵地”
前有“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的凤姐;后有“拜金女”马诺大放厥词“我宁愿坐在宝马里边哭!”曾大跳蔡依林《舞娘》的师洋在我型我秀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雷到众生。今年的快男海选中师洋继续恶搞,一头金发,一身盔甲,加上蔡依琳的《花蝴蝶》和改编自曾轶可《狮子座》的《水瓶座》,成功晋级预选赛。
《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文艺部的一个大型综艺栏目,号称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十四个年头的主打栏目,荟萃了古今中外文化艺术,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轻松愉快、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但就其播出周期及内容定位,观众都限于我们的父辈们,并且北方的观众居多。再加上频道数量激增,造成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电视传媒已经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的“中规中矩”的综艺节目《正大综艺》变成世界吉尼斯纪录挑战了,曾是国内“选秀”xx的《青年xx电视大奖赛》早已选不出国内乐坛的新一代天王天后了,就连后来的《梦想中国》一样无法与《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的关注度相比较。比较之下,不难发现,后者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更潮,更娱乐化,更容易让观众轻易地获取快乐。
从2005年开始的《超级女声》等电视选秀节目开启了全民参与造星的浪潮,最近的网络征婚、电视交友节目又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新的争论点,电视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炮制热点,炮制话题。在这一点上,网络和电视从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成功“愚乐”了广大电视观众和网民。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被娱乐”?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是世界性的。中国电视业没有创新,电视剧拖沓陈旧,反复翻拍,金庸老先生的几部武侠短短几年内已经被翻拍多次,大量的山寨剧,一播出就雷声轰轰,泱泱大国竟然被几部韩剧搅得国民崇尚韩文化。倒是一批从国外引进的娱乐综艺节目让观众大众愿意打开电视,真是讽刺的现象。
要拯救电视业,就要创新,全方面的创新,不是学外国,不是抄袭别的电视台,不要只是向“钱”看,向钱看是短暂的,向前看才是持久的。让娱乐化更贴近真实,更贴近生活,形成一条专业的有中国独有气质的电视产业链。
图书——应该为时代树立一个信仰
“钱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总目标,然而,出版商人似乎还有比钱更重要的意义在上面。以出版为手段而达到赚钱的目的和以出版为手段而实现其信念与目标,其演出的方式或许相同,而其出发的动机xx两样。我们——一切的出版商人——都应该从这上面去体会,去领悟”中国xx的出版家张静庐如是说。
在网上看书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现象,读书网站上的小说大多都是奇幻、言情、玄幻、仙侠、游戏、灵异类的小说,除了网络上,在学校附近的地摊上也有很多盗版的言情小说,而情窦初开的中学女生们乐此不疲地沉迷于此,黑道小说系列,言情小说钻石级总裁类,穿越题材类,古代言情小说……它们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图书市场,然而部分小说粗制滥造,题材重复跟风,其内容多没有什么文化价值和创新性,并且很多作品多雷同感,还存在一些不良的价值导向性,严重浪费了出版资源。比如寒假时,朋友推荐我看了一部网络小说《七月七日晴》讲的是兄妹之间的不伦之恋。这类型的小说有很多,看多了,确实能让人的道德价值观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小说却没有得到监管,对青少年存在极大的危害性。
图书娱乐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明星出书,以前明星出的是写真集,现在的明星出书还是以图片为主,像薛之谦和君君在我型我秀赛后出《谦谦君子》,杜海涛和吴昕出《木土日斤》……这些书只能算是明星的周边产品,只是明星的“宣传手册”。而这些所谓的书也要占一个书号,这些书上架就挤掉了其他书的位置,着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很多人都说,这是个没有信仰的时代,这是个缺乏经典的时代,还是以前的作家写的东西有营养。出版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个人觉得一个时代的信仰与这个时代的经典有着必然的联系。
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压力都在加大,紧张的工作疲惫的身心,非常需要轻松的电视节目或者网络话题让绷紧的神经短暂松弛。娱乐化,并不是恶俗,恶搞的代名词。试想,当放下道德约束,一味的恶搞,电视网络到处是不理智的骂街式的污言秽语,到处是不堪入目的低俗画面,对于下一代,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而言是不堪设想的。很多时候,我们依然需要在宁静的午后,抱着一本经典细细品读,不要为后世留下一个苍白的历史断层。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