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古镇正月二十九火神大会 ――道口镇的古老民间艺术谈 作者: 赵沛然 卢明德一.供俸火神的由来 据民间传统说,正月二十九日是火神的生日,百姓们为表示崇贺又愿求得平安,故道口的文娱晚会宗旨是敬火神,免火灾。 常言道:水火无情。春季又是天干物燥容易起风着火的季节。 正月期间,家家户户放鞭炮,一旦引起火灾,便一发不可收拾。人们在唯心论的思想驱使下,为了祈求平安,驱邪去灾避免火灾,而供俸火神。另一个原因是春季是一年的开始,趁这个时期,农活还不是很忙,为了求来年有个好年景,收成好,期盼一年红红火火,而都供俸火神保佑。高高兴兴,平平安安。 古会在正月二十六日,打鼓敲锣,鸣枪去火神庙请火神爷到自己的圣会大厅烧香,上供,敬拜,方在二十七—二十九三天会后,到正月三十中午,再打鼓敲锣,鸣枪去把火神送敬俸到火神庙。每年正月会前后都是这样的:请、敬、送。 二.河西村火神庙 火神庙,在河西村南端,座北向南,东临卫河,亦称“老炉殿”。 火神庙碑文记载: 流芳千载, 闻之,为善降殃,是祥自善中来,而善莫大于敬。 神况, 火帝真君为正离宫,精分火情,护国庇民胥赖,帝力威灵显赫, 有求必应。 今相吉等约会,欲秉虔达幽,每年呈供抒枕,蒙神佑护, 家家平安,户户康宁。 兹届四载完满。爱勒石以老不朽云。 会来 户相吉 仝建立 乾隆四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附火神对联: 神力无散护万民 火德有功安天下 足踏火轮定乾坤 手持金鞭寻世界 威镇四方 职居离宫定太平 位列南方安天下 灵光满乾坤 明德照天下 位居离宫 尊生著古今 火德尊天下 三.灯 棚 建国前,每年正月二十九火神大会,都要让主要街道搭灯棚。据历史的记载,道口灯棚在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就有了。 民国时期,道口灯棚有关铺,二铺,三铺三家(这是主要街道与商贾聚集的地方)。头铺的灯棚自十字街口向北至脚力市街口,约150米长。二铺的灯棚以十字街为中心,向南、东、西、三个方向伸展。南至狮子巷口,东至大集街薛花园,西至水胡同二道街南口。三铺灯棚沿顺河大街,北起狮子巷,南至九大川胡同。 灯棚用竹杆和杉木杆搭成,上盖布匹,棚下悬挂彩灯,彩灯品种齐全,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灯期四天,灯棚下终日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每至夜晚,数千盏彩灯齐明,争彩斗艳,五光十色,犹如鳞光闪耀的长龙,颇为壮观。 为弘扬民族古会灯棚传统,1985年元宵节至正月会,后大街表狮莲船会首次举办煤展。灯展街道北端搭有钢筋骨架牌坊,牌坊高10米,气势雄伟。上装彩色灯泡100多个,光亮耀眼。站在老人民影院南望,胜似古都豪华的十里长街。 大东关也搭一牌坊,形式与后大街基本相同。河西村自卫河大桥西端沿大路至村南头水塔,足有500米之遥,挂有数千个彩色灯泡。明暗相间,夜景别致。 四.火神圣会 道口有正月二十九文娱玩会的传统。(具体起会的时间不详)但有据可查的历史资料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文娱玩会开始时是文会(即演花车、花船、秧歌之类的节目)至明末清初武术传入道口玩会也逐渐增加了武术节目。 民国时,会分三关,六铺,共有十一家。(现发展到20家)会期一般为三天。即自正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大月延长{yt}至三十日。 三关---大东关 小东关 北门里 六铺:头铺---顺北大狮会,背阁,抬阁 二铺---狮子巷的龙灯,背阁;大集街的高跷,花篮等 三铺---顺南街大下口的青狮,背阁 四铺---西街武术背阁,抬阁,八卦秋 五铺(按方位分四个五铺)---武狮,花船,竹马,莲花灯 六铺---脚力市街(二郎庙口),青狮背阁 后街---莲花灯,四大怪 河西:高跷、武术 军庄:秧歌 北辛店:背阁、武术 北门里:竹马 顺南慕家:龙灯、青狮、武马 二、三道街:小狮会、龙船 文娱玩会期间,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各会白天上街上边走边演,晚上才扎场表演。传统节目有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武狮,竹马,高跷,莲花灯,花船,秧歌等,每晚至深夜方散去。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玩会停止。72年与73年群众曾自发出会,之后又告中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群众以喜悦的心情再次组织了空前规模的玩会,出会家数之多,热情高,节目内容各有特长各有新的突破,服装道具有时代特点,精致典雅,焕然一新,狮子会大都购置了北方长毛、狮皮,龙灯会舞龙人员服装整齐,庄重,竹马马皮都换成了人造毛,整体造型都很逼真。 五.背阁 抬阁 我经采访与查阅历史资料,在道口对背阁的创始人已八十多岁的张尽忠老人,他详细介绍了背阁、抬阁的来历。他祖上六代都是铁匠。上祖辈,曾去山西省要帐,看到了山西的阁,那时叫芯,道口叫阁芯。回来后就精心设计制作了阁,上面驮着小孩玩耍,那么背阁在道口的出现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后来经道口各路铁匠的临摹,都会制作阁芯,又逐渐演变成各样的抬阁,现在北辛店的抬阁在道口xxxx。自古以为,都是男人背阁,现又发展一众多女人背阁。 在空中的人物上,取材于古老民间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有盗灵芝,杨门女将,追鱼,白莲花,天女散花等,多架背阁,走场串花,交叉陈列等多种形式,惟妙惟肖。抬阁因其大型,以一折戏为一整体内容。 六、青狮武术会 道口的狮子会,丰富多彩,演技很高,有大狮、小狮、野狮、青狮、金狮等会种,狮子不同玩的花样也不同。 大狮会很有名气,狮子头大身长很有重量,大狮下小狮是很有传统性的独特风格。在正月二十九日晚只下一次小狮,需要一个多小时的玩会与观摩时间,想看这个节目的人太多了,但看不上,(那是大狮会下小狮娃的演技者:卢明德)。 二三道街的青狮会以舞狮精湛为著称(窜桌子并排两张,高处三张桌,窜席筒、窜火圈,狮子滚绣球等节目十分精彩。 道口武术始源于清初。 流行的拳术分洪拳、字拳、罗汉拳,统称长拳,也称外家拳。 洪拳分大洪拳、二洪拳、小洪拳。使用的器械主要有刀、枪、棍。字拳是道口的一种独有拳术,所用器械有刀、枪、棍、钩、锏。刀又分单分、双刀、春秋刀。 清代头铺武师张殿臣,把自己所学的拳术结合古代兵书《阳符经》写成《阴符枪》一书。该书一直为顺北大狮会武术的基本教材。 三铺武术是以康福祥(老夫)为祖师,设计创造了武术的连环套路,节目精彩一气呵成,独树一帜,享有盛名,在历年表演赛中曾多次获奖。 北辛店青狮武术会首胡增连系滑县武协秘书长,对武术散打精通,在正月二十九古会的青狮武术比赛中,曾连续十年荣获{dy}名。 近年来,武术得到了发展,练武的人越来越多。在道口的就有14外授拳点(即武学点),有武术教师40余人,学员1850多人,其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是河西授拳点,被河南省武术处授予优秀辅导站的光荣称号。 七:高跷 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 高跷又是汉族节日时民间社火活动中的一种歌舞表演艺术,高跷历史久远,六朝以前称“跷技”,宋代称“踏桥”清称高跷。 高跷不文武之分,文跷以走唱为主。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诸如倒立、翻筋斗、叠罗汉、跳高桌、臂叉等难度惊险动作。 大集街高跷多数为武跷。其舞扭动作,造型美观,气氛红火,多以戏曲名目相标榜,表演时按戏曲名目分类进行。 道口在十九世纪时期,水路有卫河直抵天津,铁路有道清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商贾去集。历史上称之为“水旱码头”,附有“小天津”之称。大集街恰在道口经济活动的中心。所谓大集街就是道口{zd0}的集市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