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7 11:15:45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今年3月30日,位于展茅街道干施岙的“展茅五匠馆”隆重开馆。
“五匠”馆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1200,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共分序厅、船匠厅、木匠厅、泥匠厅、竹匠厅、石匠厅以及拜师堂等7个展区,展出藏品近千件。馆内展示共分:“五匠”分布、操作造型、习俗风尚、师从礼议、工匠涉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五个部分,栩栩如生的蜡像,丰富的实物,图文并茂的场景形式,使展馆兼具观赏性和教育性。
采访:普陀区展茅街道宣传委员:我们展茅五匠馆建成,不单是博物馆层面上的意思,我们还有传承文化这一块,就是给现代人看一下,以前我们展茅的五匠创业的经过还有他们的精神。
展茅历史悠久,是舟山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地此定居,进行渔猎耕作。明、清初,村民曾两次迁徙大陆,现在的村民大多在清康熙、乾隆年间从浙江沿海迁移定居繁衍起来的。
展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一个人多田少的地区,过去的田地都集中在极少数富裕者手里,绝大多数的居民只能寻找别的活路。这样学手艺就成了{zh0}的选择。手艺工种有船匠、木匠、泥水匠、石匠、篾竹匠、铜铁匠等20多种。
采访:原展茅乡乡长庄智秀:就是说没钱人学手艺,家里没家产,没地方劳动,这样就学手艺去了。
展茅篾竹匠吕信华:当时为什么会去学篾竹匠?当时没事学点手艺赚点钱。
出来人全部都是学手艺。
展茅弹花匠张汉兴:你弹棉花多少年了?弹棉花40多年了。为什么会选择弹棉花?当初学手艺我
(石匠 李信本)
据资料表明,在清朝展茅就有数百名手工艺人。民国时期,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到40年代未,有470户,占总户数的20%。固定打铁、铜匠、篾匠、弹花、修表等固定作坊就有10余家。其余为流动服务到。1994年,全街道手工从业人数已达到3600多人。目前,该街道从事“五匠”工作的有5000余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舟山许多居民宅第、碑楼、造船业、庵堂寺院等都留有他们的身影。
沈家门天丰寺采访:展茅雕刻匠李永定:除了佛像其它花草都是我们雕的,花草雕得很细致,这花草做得比普陀山还要精致,我们做过接待寺花草也是这样,泗湾庙门也是我做的。
做了近40年雕刻匠的李师傅可称得上是雕刻世家,他的父亲、爷爷都是展茅的雕刻艺人,自15岁跟长辈学习手艺,到如今从没停下个手中的活。
采访:展茅雕刻匠李永定:这条鱼是给谁做的?这是朱家尖白沙乡的,白沙乡海钓做广告牌用的,当时做柒弯凉床,因为老百姓需要这样。那时没有寺院的活只有做床,我和老婆一起做这样一晃20多年。
现在定海像你这样做雕花的还有几个人?普陀只有我一个,定海人还有几个。
雕刻匠:李永定
传统的五匠是指被视为百作手艺之首的泥水匠、木匠、篾匠、石匠和船匠,他们都尊鲁班为祖师爷。据说这是因为五匠都要用到角尺,而角尺是鲁班发明的。当然,我们现在所指五匠,更多的是泛指,它还包括雕刻匠、铁匠、铜匠、油漆匠、锯匠、砖瓦匠、箍桶匠、鞋匠、弹花匠、剃头、裁缝等等。在展茅的各种手工业中,船匠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它包括修船技工、大木、小木,解放初期,展茅的船匠占了总手工业人口的53%.
采访:原展茅乡乡长庄智秀:船匠是最多了,这里是渔区要捕鱼的,捕鱼船每年要修理的,做船匠比较吃香,做船匠是有季节的,农闲时可以抽出时间的,上半年一季,秋天一季。
采访:原展茅乡乡长庄智秀:拜师傅要通过亲戚朋友,过去拜做布师傅需要三石米,给猪结扎拜师傅需要一石米,木匠泥匠通过关系学。拜师还需要拿出钱,工资三年时间没有,只是白吃饭。要订合同的,过去叫写契约的,有些不写的、写契也是个别的,预防反悔。
展茅篾匠:吕信华:做篾竹匠比任何东西难学,需要拜师的。你学徒学了几年?学徒三年,然后才能做伙计,三年徒弟、四年伙计。你到什么程度可以出门了?会劈各种各样的篾,畚箕篾劈成多少厚,箩篾多少厚,太薄篾做箩做起来软绵绵的,下山有下山的活,长篮腰箩各种各样。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对手艺人来说,干活挣钱不仅要有一手漂亮的手艺,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展茅很多手艺人,长期奔走在舟山的各个小岛,靠着一双灵巧勤劳的双手生存立业。
但这些辛苦并没有让展茅五匠人放弃手艺。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朴素的价值观,就是我们手艺人的收入比农民种地要来得高。人民公社时期,一个船匠平均{yt}工钱是2.5元,农民却只有0.5到1元。
采访:展茅弹花匠:张汉兴:弹棉花工资高, 0.35元弹一斤。泥水木匠做2.5元{yt},我弹10斤重的一条被子 3.5元, 他们需要做{yt}多的时间。当初箍桶生意{zh0}了。为什么?箍桶打圈要3角5角,打个圈3角5角,10个圈打过3角一份就是3元钱,,0个圈打过3角一份就是3元钱,甚至{yt}打20个也是有的,体力活比较轻。石匠做{yt}只有3.5元。他们说当初做箍桶,{yt}可以赚五六元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手工业需求越来越少。很多手工行业频临消失了。但也有一些行业不断以发展壮大。如今建筑行的篷勃发展,需要大批的泥水匠、木匠。针对现在展茅五匠分布散,平时联系不多的情况,2006年,展茅街道组建了五匠党支部,并成立了展茅五匠建筑工程服务公司和五匠协会。
采访:展茅街道五匠党支部书记史海明:成立公司成立协会能扩大五匠从业人员的信息介绍,特别在渔农村闲散劳力这一块,通过团体的力量,进行介绍和安置。
展茅街道在努力发展“五匠”行业的同时,非常注重“五匠”文化的挖掘和提炼。2007、2008连续两年举办的“五匠”运动会,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了解展茅五匠前辈创业的历史,培养传统五匠手艺的接班人,是展茅中心小学近两年来开展的一项特色教育。学校邀请了校外五匠师傅来学校授艺,每周两节课的劳技课,成了学生们最快乐的课堂。
采访:学生:我喜欢学泥匠。为什么?因为我爸爸就是泥匠。
(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学生劳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