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羊头“吃”狗肉_上书房的蝎子_新浪博客

这题目写错了吧,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对了,今天不卖,今天咱吃狗肉。

有言在先,千万别什么事儿都先跟爱心连上,谁都没修炼到跳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吃好喝好就是人生{dy}俗事,这件事先满足了,才轮到诗词歌赋谈禅论道呢。当然从现在大多数人都从苦日子里出来了,是该上上档次,别嘚什么吃什么,得懂得点生活的情趣,分得清什么哈士奇、可卡、边牧、腊肠的不同面孔,别什么狗一到眼里全成了一锅狗肉。所以先表个态,本文不提倡食狗,提倡素食,善待一切生灵。

老北京其实不吃狗肉,而且也不养狗(宫里面养,可见养狗是件很有档次的事,一般人干不了),家家儿差不多都养猫。不吃狗肉,我认为是受满族习俗影响,满族传统上不吃狗肉,在东北吃狗肉的是朝鲜族。

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没有不缺肉的,认为只要是肉都好吃。小时候看电影,正片之前都会放纪录片,有一个是描写东北猎人进山打熊的,片子结尾,一帮人在雪地的篝火上烤熊肉喝白酒,不知道勾引出多少小孩儿的口水。

{dy}次对狗肉有印象是看《少林寺》,觉远他们把牧羊女的狗宰了,架在火上烤着吃,这个情节除了留下那句xx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外,就是对狗肉美味的千般遐想。

{dy}次吃狗肉是92年跟大学同学去东北玩,大夏天的跑到一个鲜族饭馆,吃的什么味儿都忘了,只记得一桌子菜都是狗的零件,再有就是回去热得睡不着觉。

狗如今是人类的朋友,千百年前狗是人类的工具。狗在它当年同为工具的那一拨儿朋友里,现在算混得好的,比如马驴之类能有“人类的朋友”这一称谓的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狗一直跟人走得近,而且会来事,懂得献媚,不懂得反抗。虽然关系混得不错,可是人偏有个习惯,就喜欢吃朋友,越近的吃得越香。以至于有了韩信在长乐宫中哀叹“狡兔死、走狗烹”,以走狗自喻,真是恰当不过。

与淮阴人韩信同为大将的樊哙,更是个以屠狗为事业的沛县混混儿,只因跟高祖是发小儿,斩白蟒之前的刘季没少赖他的狗肉吃,才未落得被烹的下场。

可见,嗜好狗肉,在中国是有年头了。

自从在东北吃过鲜族做法放凉了撕着吃的狗肉,一晃十几年未再碰过,看来是不对自己的路子,一点儿不想。

前几年工作原因去了桂林,立刻喜欢上了桂林做法的各种干锅。鸡鸭牛羊,剁成小块,下铁锅爆炒,完事上桌,以电磁炉(以前是炭火)继续加热,边吃边续菜,{zh1}剩的底油倒进干饭,加火再炒,连菜带饭都齐了。只要吃得了辣,气氛味道俱佳。

干锅狗肉更是当地一绝,有“狗不过灵川(桂林一县)”的民谚。做法都是一样。市里专有一条俗名为“狗街”的,到了食狗的季节,满街飘香,家家爆棚。

那时候经常跑到桂林周边的乡下,这边儿的狗全是一个模样,瘦得跟脱毛羊似的,估计是热得,懒懒洋洋,赖不唧唧,绝少有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的,个个儿都似乡里挡道儿的无赖闲汉。我开玩笑的说,桂林的狗只适合吃,当宠物真糟践了。

前些日子间隔了两年又去了趟桂林,看天还未热,正巡磨着找个机会过过嘴瘾。巧了,来了一位北方客人,我要请他吃饭,听口音是东北的,一问,吉林的,心下大喜,“走,吃狗肉去”,结果人家说了,自家养狗,不忍吃。

屠狗专业户樊哙是沛县的,也就是苏北徐州一带。那边做法大概也是大锅炖完,放凉拆骨之后撕着吃。贵州的花江狗肉是狗肉切片之后放到酸汤里烫熟食用,虽然香,但是太油腻。相比较来说,还是桂林干锅的方式更好,既出香,更可以用爆出的油烫些菜啊豆腐之类解腻,甚至是桌上只吃了一半凉了的剩菜,也可以一块到进去,大火回锅,北京话讲“折箩”,回锅菜的味道更好。

俗话说,狗肉上不得席面,为什么说挂羊头卖狗肉,都是源于自古狗肉贱。可是一帮朋友聚一堆儿,哪管什么席面不席面的,吃的就是个热闹。

再透露一个,桂林土话,“狗肉”是铁哥们的意思,而且是男女通用。如果哪位身边儿的桂林哥们儿或者姐们儿说你是“狗肉”,别怕,踏实待着,没人吃你。

 

  • (2009-05-11 11:29:24)
  • (2009-11-05 09:21:22)
  • (2010-01-20 11:58:42)
  • (2010-02-15 20:29:00)
  • (2010-03-06 10:40:55)
  • (2010-03-19 12:51:40)
  • (2010-03-29 15:00:18)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挂羊头“吃”狗肉_上书房的蝎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