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咖啡馆的文化史- 得瑟-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这是一本专著。

    对于一种文化,必须了解它的起源和历史,才有可能去创造及xx它前进。《咖啡馆的文化史》就是讨论咖啡馆的发展变化的一本书。作者是Queen Mary的教授。由此可知,这本书主要会集中在英国咖啡文化的发展变化。作者以研究的学术态度介绍了咖啡馆在英国的传播和发展,这从每一章后面长长的参考资料可以看出来。

    书中讲述了英国咖啡馆的起起落落,当然主要集中在伦敦的咖啡馆,英国除了伦敦,没有一个地方能称作大都市。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咖啡馆在英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可以说,没有咖啡馆,英国资本主义和自由思想就不会如此迅速的发展。咖啡馆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甚至一度是金融中心。报纸,证券交易,在咖啡馆里得到大量的发展,许多人以此为家,甚至邮政地址都是咖啡馆;许多人以此发家。通过这本书,我才理解了咖啡文化为何在西方如此发达,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疑惑,咖啡文化,在中国行得通吗?怎样才能将人们吸引到咖啡馆里来呢?中国在这方面是没有底蕴和习俗的。

    看完结语,我的心瓦凉瓦凉了。如今流行的浓缩咖啡吧,是近50年来的产品,没有文化内涵,没有传承。不再承载传统和社会文化——他们销售的咖啡甚至不是咖啡。如果没有载体,也就不具备吸引人的要素,又怎么能发展起来?作者对现在的品牌咖啡连锁店——没错,就是现在我们天天走进的星巴克之类的咖啡店——是失望的。而书的结语,掺入了作者个人情感的章节,却成了最精彩的部分。

    “从近处来说,20世纪50年代的浓缩咖啡吧的历史,充满了青少年的反抗文化,这一文化主要表现为反对成人世界的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青少年犯罪、流行音乐,以及它与垮掉派诗歌、学生激进运动和反文化的密切关系。然而这一传统已被品牌咖啡连锁店的企业文化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是衣着光鲜、兴致高昂的人们在消费昂贵的牛奶制品。咖啡连锁店的社会交往断绝了与充满报复心理、具有犯罪倾向、徘徊在反叛边缘的人群的关系。这些豪华的企业咖啡连锁店并非仅仅把这些闹事之徒改成成为安静、甚至驯良的消费群体。咖啡连锁店xx了离经叛道的声音,并且严重乳品化,故而咖啡馆已不再具有抗议和反叛的特征。这是他们的好处,却是我们的损失。”

    反过来想,咖啡连锁店已不具备文化特征,只有光亮的外壳,舒适的环境和不知所谓的音乐,那么,这也许是在中国这个没有咖啡文化的地方发展开来的{wy}可能,这个浮躁而空洞的社会,充满了内心空洞的人们,而咖啡连锁店的特质,恰巧符合了他们的特征,而使他们以为自己有了文化,在商业上,我们无需探求某种业务是否具备内涵,既使是文化行业;我们所需要的是将没有思想的人们,拉进我们需要的业务中来,而不要承担什么文化责任......

    说回本书,翻译很精良,几乎没有错字和误翻;语言很流畅;但是所有的地名均用译名,而且后面没有附原文,读者根本没有地理上的概念,都不知道说的是哪里。也没有办法根据地图查看书中提到的大街小巷的位置,减少了阅读本书的乐趣。但是相对其他的书籍来说,这是一本优质的翻译作品。

    推荐





郑重声明:资讯 【[读书] 咖啡馆的文化史- 得瑟-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