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通信的发源地——寻呼机的诞生

个人通信的发源地——寻呼机的诞生

2010-05-27 12:12:21 阅读3 评论0 字号:

今天,漫步在城市街头,我们时而可听到一阵阵噼、噼、噼的响声。这就是无线电寻呼机所发出来的声音。无线电寻呼机又叫做BP机。它是专门用来接收由无线电寻呼系统发来的信息的,可以是寻人信息,也可以是有关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一类短消息。
说到现代移动通信,不能不提摩托罗拉。摩托罗拉最早是一家生产车用直流收音设备装置的公司,该公司随着汽车在美国的流行而迅速发展,二战时期公司转入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生产。1941年,摩托罗拉生产出了美军参战时{wy}的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工具
——5磅重手持对讲无线电样机及此后的SCR-300型高频率调频背负式通话机,1956年,{dy}个无线电寻呼机也在该公司问世了。
早期的寻呼机形状如单向收音机,有砖头那么大。呼叫员整天在机器里不停地念着各种信息,有点像今天的出租车调度台,是一种
大广播方式,你听到的是呼叫员发出的所有信息。你得仔细留意自己的名字,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后来,寻呼机获得了个体特征。每个寻呼机都取了一个数字名字,因此它只接收对自己的呼唤,而忽略其它信息。当听到对自己的呼唤时,呼机就会嘀滴地响起来,它的主人于是需要找到一部电话,向呼叫员询问信息,这就是模拟寻呼机。在1968年,日本率先在150MHz移动通信频段上开通用声音发出通知音和消息的模拟寻呼系统就是这类。
70
年代曾出现了语音呼机
——某种信息到来之前,寻呼机发出一种预定的声音讯号,使用者打开机器便可听到这一信息。80年代早期出现了数字呼机,它的屏幕很小,只能把数字写在上面,以显示不同的数字来代表不同的信息内容。显然,这种寻呼机所能传递的信息就比前一种丰富得多了,这类寻呼系统于1973年在美国{zx0}使用,其使用频率为150MHz450MHz
数字寻呼系统不仅有
人工的,也有自动的。人工寻呼是由话务员受理,然后再由话务员对信息进行编码后发送给指定用户。自动寻呼的上述操作过程都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处理的,不用人来操作。
随后几年出现了能显示文字信息的寻呼机,这些信息可能是告诉你需要回的电话、会议开始的时间或航班情况。现在的寻呼信号已通过卫星向全国各地传播,在电波中搜索特定的寻呼机号码,准确地找到目标。
我国从1983年开始研究发展寻呼系统,同年9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dy}个模拟寻呼系统,19845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dy}个数字寻呼系统。19911115日,上海首先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汉字寻呼系统。这种以汉字直接显示信息内容的
汉显BP机,省却了查代码的麻烦,且一目了然,因而深受用户的欢迎。
数字寻呼和汉显寻呼在我国从90年代盛行至今,但目前由于手机普及,寻呼用户正在逐渐下降。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个人通信的发源地——寻呼机的诞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