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是怎样炼成的- MRGSZJ---名人郭氏之家- trewq8962 - 和讯博客
攀钢是怎样炼成的 [转贴 2010-05-31 18:59:35]   
 

                攀钢是怎样炼成的

                           2010-03-04

 

    攀枝花,西南{zd0}的钢铁基地,三线建设重要项目。

 

    1964年,时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的程子华受命入川,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肩负重任,为西南三线建设特别是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筹划和建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攀枝花钢铁厂厂址最初定在西昌。1964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xxx主席对攀枝花的开发作过许多指示,会后中央、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就开始了厂址的考察论证工作。意见比较集中的有三个地方:弄弄坪、西昌和乐山。西昌由于水、煤、运输处在地震带上等因素被排除了。选弄弄坪还是乐山,意见有分歧。中央派李富春、薄一波到攀枝花作调查。经过两次调查,由于弄弄坪北面有金沙江的水,南面有六盘水的煤,并可利用成昆铁路为运输线,中央{zh1}确定厂址定在弄弄坪。攀枝花建设上马不久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但由于是“三线”建设项目,受到的干扰较少,进展比较顺利。

 

    排除西昌选址

 

    1958年3月,党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xxx在一个文件上作了批示,肯定了开发攀枝花资源的意见,这次会议我没有参加。当时说的攀枝花钢铁厂在西昌,叫“西钢”,是杨超(时任四川省委工业部部长,兼任西昌工业区委员会和西昌工业区建设委员会主任——编者注)在搞。那时,冶金部、国家经委、计委都是把攀枝花钢铁厂址确定在西昌。

 

    在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xxx对建设攀枝花有过不少指示。我参加了这个会,xxx一方面对以前建设攀枝花的工作提出批评,他说:“前一个时期,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来提醒,注意了。最近这几年又忽略‘屁股’和后方了。”这是批评以前建设“三线”的工作不力;一方面他指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在发生战争以前就没有很好地建立后方战略基地,因此提出建设攀枝花是建立战略后方的总的原则。他说,建设攀枝花就是建设“三线”,建设攀枝花是建设“三线”的一个重点。对于战争形势,他提出准备早打、快打、大打,如果打起仗来,没有后方,沿海一带都占了,就什么都完了。那个时候,战争不可避免,这是中央的提法。当时即是在这种形势下决定建设攀枝花的。xxx说:“攀枝花不搞起来,我就睡不着觉。”我当时在国家计委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他这样一讲,我就着急了,赶快准备材料,了解情况。会一完,就到“三线”去作调查研究。在这次会议上,不光是中央领导同志,各省、市,中央各部门,大家在这个时候思想一下都统一起来了,都一起下决心建设“三线”,建设攀枝花。

 

    会后,中央、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就一块儿到四川来了。四川的杨超,四川经委、计委和我们一块儿进行调查,调查厂址究竟放在什么地方。杨超他们准备了十几个备选厂址,我们就一个一个都去看,看究竟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后来集中在三个地方:一个是弄弄坪;一个是西昌,因为西昌原来是作为“攀钢”建设的地方;一个是乐山。李井泉(时任西南局{dy}书记——编者注)主张在乐山,其它都不行。在研究中发现西昌有一个地震的问题,我们打电话到北京找科学院,请管地震的同志给我们讲历史上西昌的地震问题。来的人讲,西昌过去发生过10级地震。另外,在西昌建立钢铁厂,用水也成问题。安宁河一到冬季就没有什么水了,非修水库不行。水库计划修在西昌北面,通过修水库来把安宁河水存起来。但是因当地地质条件不行,漏水,于是又想在西昌偏南(或偏北)修,也没能定下来。不能用安宁河水,就只得引邛海的水,但又会发生与农业争水的矛盾。因此,水的问题解决不了。再一个,西昌没有煤,还是要用贵州六盘水的煤,要把那里的煤运到西昌,就要修铁路。从贵州水城到云南巧家,过金沙江,沿着黑水河修到西昌,这个问题也没有确定。从六盘水修铁路运煤至西昌,又恰在地震带上,这样,就把西昌否定了。否定西昌可不容易呀,因原来厂址定在西昌,杨超在那里搞了好几年。冶金部、国家计委都定在这里。那时,我还没到国家计委,所以,原来的一些决定我不知道。

 

  确定三线建设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zh1},只剩弄弄坪和乐山了。李井泉主张在乐山,我主张在弄弄坪。有人讲,弄弄坪只有那么一点点,又是在山上,而乐山在平地上,离省会成都很近。弄弄坪荒无人烟,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可以利用。我为什么主张在弄弄坪呢?铁矿石就在金沙江北面;南面就有煤,可以炼焦,但煤不够,主要还是依靠六盘水的煤,可以利用成昆线,从三堆子接轨到攀枝花(弄弄坪);水则可以用金沙江的水。矿石、煤、水都行。又有人说这里是山地,可重庆不就是个山城吗?重庆不也有重钢、二钢吗?两种意见不能一致,{zh1}反映到中央,中央决定派李富春、薄一波来调查。李、薄从北京坐飞机到昆明,叫我和阎秀峰也坐飞机到昆明,再一块儿去攀枝花。他们把攀枝花都看了。

 

    我们这是{dy}次调查,是从西昌—会理—拉鲊—鱼鲊,过金沙江,上大山,转到云南仁和,再从渡口坐船下至攀枝花河边的一个叫马坎的地方,上岸到攀枝花。那里有个攀枝花村,村里有棵攀枝花(木棉)树,地名就是这样来的。然后沿着山一直到了弄弄坪。地方上的同志给我们准备了毛驴和马,李、薄副总理骑马,我是骑的毛驴,其他同志就走着到了弄弄坪,把弄弄坪一带考察了。在研究中,是定弄弄坪还是乐山,冶金部的人不表态。{zh1},坚持定弄弄坪的就是我一个人了。争论暂时没有结果。

 

    以后到了北京,李富春副总理在北京饭店主持开会,李井泉参加了,我也参加了,中央的一些部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把(西南)“三线”建设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定下来了。一个是“三线”建设委员会,一个是铁路总指挥部。铁路总指挥部的总指挥是李井泉任主任,“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也是由他兼任。“三线”建设委员会还需要北京和西南局各推荐一个人选。富春说:“好,北京程子华去。”李井泉说:“西南局阎秀峰去。”经讨论,决定了我是“三线”建委的常务副主任,阎秀峰是第二副主任。铁路总指挥部也是北京和西南局各推荐一个人选。北京去谁呢?富春推荐了吕正操。李井泉推荐西南局的熊宇忠去。这样,“三线”建设就有两个机构了。“三线”建委决定从渡口修一条铁路支线,为贵州磷肥厂修一条支线。我们和铁道部研究,一定要修这两条支线。不然,六盘水的煤怎么运进去?将来钢铁又从哪儿运出来?贵州的磷肥厂大,不修支线也不行。铁路建设由铁道兵副司令郭维城、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负责。

 

    攀钢规划

 

    1964年10月8日,我们第二次又到攀枝花,看了三天。中央来了13个部委,是在成都组织的。中央主要的各部都来了一个副部长,计委计划局长、基本建设局长都来了。四川阎秀峰、熊宇忠,还有原来搞冶金工作的都来了。徐驰那个时候是中央部门的,是冶金部副部长。因坐船有危险,我们只好步行从渡口到炳草岗,再从小路下去,有个小渡口。我们便从那儿坐船过江,对岸就是攀枝花。从攀枝花到弄弄坪,把水泥厂厂址、电站、洗煤厂、宝鼎煤矿、小宝鼎(1958年上马)都考察了。

 

    以后就开始搞“攀钢”建设的规划,是1964年10月搞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会议上,阎秀峰反对,说不能搞。徐驰说:“咱们这么多人看了三天,不搞规划一点结果也没有,跑这三天干什么呢?是否在这儿建厂,以后再定嘛。总之咱们搞个规划出来吧。”阎才同意。规划怎么搞?首先要确定钢铁厂一年炼多少钢。冶金部内部搞综合平衡,150万吨钢,需要多少铁?攀枝花矿石含铁30%,那时,3吨矿石炼1吨铁。150万吨钢需要多少铁?这部分铁需要多少矿石?这就是矿石的建设规模要多大?这么多矿石要选矿,筛选,烧结,烧结就要有烧结厂,烧结后要炼铁,炼铁就要有炼铁高炉。这样,烧结、炼铁高炉、炼钢、轧钢、初轧等的规模也要考虑。冶金部搞了这个内部的综合考虑,然后就是外部问题的综合应对:需要水的问题,给水利部提;机械问题,给机械部提出来;铁路支线问题,找铁道部等。这次会议,各部把初步设计搞出来了。弄弄坪钢铁厂总的规模设计是由重庆钢铁设计院负责的。另外,还有个城市规划,国家建委就搞整个地区规划。规划搞出来后,对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进行座谈,座谈完了重新调查,又看了乐山等地,{zh1}定在弄弄坪。

 

    建在弄弄坪就得先解决交通的问题。要修路、修桥,必须解决水泥供应问题。运水泥,从昆明运到攀枝花,靠汽车每吨要30多元,从成都运则每吨要40多元。所以决定先建个15万吨的水泥厂。原来的路、桥梁只能通过10吨,而建发电厂,机组拆散后大件是50吨。靠公路运输,桥梁通不过;公路弯弯曲曲,汽车拐弯也不行。因此决定还要改建公路。1965年2月,我到北京向富春汇报,我说:靠铁路建设太晚了,只有靠公路。必须改建两条公路,不改建不行。这样,富春就批了2500万元分给云南、四川改建公路。桥梁可以通过60吨,山上弯弯曲曲公路改直。这样,2万5千吨的机组大小零部件都可以运进去了。冶金厂高炉等其他设备零部件全部拆散运进去,在弄弄坪进行焊接。计划决定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2年出钢材,这是原来的计划。所有部门都要按照这个计划,电、水、煤要供应得上。铁路支线要修通,冶金部内部和其他各部门内外部综合平衡,通通都按这个计划进度来搞规划。

 

  “分工负责”“统一步骤”

 

    攀枝花建设规划有三句话:{dy}句话,叫“统一计划”;第二句话呢,叫“分工负责”,属于冶金方面由冶金部门负责,煤由煤炭部负责,电由电力部负责;第三句话则叫“统一步骤”,光有十年规划、长期计划不行,必须分步走,要有一年一年的计划。1965年作准备,各部门把准备工作做好,1966年就开始动工了。1965年各部门要把这么多准备工作做好,也不是容易的。但各部门的副部长、局长都在现场,有很大好处。因此,1965至1970年的每年计划都统一步骤。没有统一步骤,各部门就会你今年的投资多,我今年的投资少,结果就不齐了。材料、木材、钢材、水泥、国家的材料,不按这样估计不行。地方上的砖、瓦、灰、沙、石,地方负责,也要按这样来。吃饭、穿衣问题,国务院“五办”组织了两个财贸小组,包括商业部、粮食部、供销社、财政、银行。一个负责供应铁路建设吃、穿问题,一个负责供给三线。中国有句老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邮电部也把机构设起来了,战士、工人要给家里写信,要看报呀。机械问题就复杂了。

 

    第二年2月,我同徐驰回到北京,徐驰同沈鸿(时任一机部副部长)一块儿商量,把冶金、一机部两家设计人员集中在一起,研究攀枝花需要的机械设备,要用{zxj}的设备,商量定下来了。一机部分到哪个工厂、什么时候弄弄坪哪个厂土建完成、需要什么机械、要什么时候运来,也都按照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2年出钢材这个统一步骤,一年一年地把任务分给各个机械工厂生产。攀枝花需要的矿山设备,都是沈阳几个机械厂生产的。攀枝花设备xx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xx是自己的。速度在那时是快的,但计划以后延长了。为什么延长呢?把建设的主要力量抽去武汉一米七的轧板厂去了,致使攀枝花建成时间拖长了。

 

    在周总理保护下继续工作

 

    我是1965年下半年来调查、搞规划的。1967年上半年,我一边被批斗,一边搞工作。红卫兵在这方面还是知道,程子华是xxx派来搞三线建设的,不能影响他。一方面开斗争会斗争我,审查我,另一方面,审查完了说,你回去搞你的工作去。1967年上半年,我就是这个处境。红卫兵到处抄家,就不来抄“三线”建委,知道那里是xxx关心的地方。红卫兵一来,我和钱敏直接接见红卫兵,由他们提问题,我们答复。只要你来,我们就接见,不推。直到1967年5月,总理把我要到北京去了。到了北京,李井泉、廖志高、杨超、我、鲁大东(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和其他20几个人都住在招待所。1967年6月,四川红卫兵到招待所把李井泉、杨超、廖志高等三个人揪跑了,总理打电话要人。过了没几天,航空学院韩爱晶又带着人来揪人了。红卫兵问我叫什么,我说我叫程子华;问我来干什么,我说总理叫我来汇报“三线”建设,才没揪我了。后来,总理说地方招待所不安全,叫我们换了个地方,送到一个飞机场团部。直到9月,四川xx的红卫兵到北京把我们四人(李井泉、杨超、廖志高、我)揪回了四川。我们坐飞机到成都,坐敞篷汽车到西南局的一个院里,由xx保护起来了。我们是由总理保护下来的人。

 

    攀钢“搞”起来了

 

   “文化大革命”中,我从北京回来就关在成都昭觉寺。上午学习,下午写总结,用了两三年时间,写了一个草稿,总结攀枝花建设:1965年,首先是搞典型试验,然后搞48个歼灭战项目。1966年搞了102个歼灭战项目。歼灭战项目是为了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这些都是关键、重要的项目。同时,各部不管明年国家计委安排什么项目,不管规模大小,一定要国家计委列上项目,这是{dy}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有了初步设计,才能定歼灭战项目。那时,“三线”建委一年只开两次大会,8月以前或8月开一次,定下一年项目。然后送到计委,计委审查后列下一年项目;第二年2月开一次会,看哪些项目定了计划,增加了些什么项目等,就开综合会议,地方上参加。厂址定后不好的要搬家等,都是地方负责。我原从财贸战线来,没经验,也没搞过计划。但我总看到怎么这个项目、这个车间,去年的计划是当年建成投入生产,结果今年计划还是列的建成投入生产,那明年计划呢?还是建成投入生产。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懂。再一个问题就是简易投产,投产时,缺这个,少那个,建设过程又会拉得很长。设备、材料缺一样就不行,就得停止建设,建设时间会拉长。在未搞“三线”建设时,我到包钢去看过,发现那里开始计划100万吨,厂里公路等各种配套设施按100万吨建设;过几天,调整到150万吨,原来的建设又不行了,又按150万吨建设;再过几天,调整到200万吨,又要按200万吨来建设。没规划,建成以后得不断扩建。有了这个经验,到了攀枝花我才有了前面讲的那个先让冶金部搞综合平衡,然后再搞外部综合平衡,统一计划、分工负责、统一步骤、互助合作的思路。前几年,全国建设中没有不缺这少那的,而攀枝花建设时就少有这样的问题。这样搞起来后,渡口成立市,徐驰做市委书记,他就来统一各方面了。徐驰要搞“攀钢”,要搞综合平衡,怎样才能实现?1965年48个项目当年就完成43个左右,1966年102个项目完成了97、98个。就用这个来搞综合平衡,攀枝花就是这样搞起来的。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xxx讲,打仗,不光是什么原子弹,{zh1}决战还是常规武器。我们到四川,首先是搞常规武器。原计划三年建成,后来用了两年,1964年、1965年就建成了。五机部又在四川摆了100个高射炮基地,需四机部配套。四机部准备三年建成,我打电话找王震,商量两年建成。王老同意了,安排设备、材料,我组织施工力量,两年建成。这是在四川广元西边的一个县,是按照攀枝花这个经验来搞的。六盘水的煤矿,也是按这个方法搞的。以后“三线”建设其他项目都是照这样来搞综合平衡的。这么多年来,没有说这个少了,那个缺了,相互间没有矛盾。

 

 

    关于炼铁出钛的问题,冶金部首先在承德钢铁厂搞模拟试验。承德钢铁厂用的是承德北面大庙那个地方的矿石。那个矿石也是含钒钛铁矿,含1%至2%。攀枝花含的是11%至12%。为了搞试验,把那个地方的矿石配成含11%至12%进行炼铁,在炼铁中把钛脱出来。那时是1965年2月。我到北京,富春带着我们一起去承德看模拟试验,模拟试验成功了。那时,全世界脱钛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因此,xxx有那句话:将来钛脱不出来,炼不出铁,后不后悔?不后悔!这是xxx的决心。试验成功后,到西昌正式用攀枝花矿石炼铁。钛脱出来了,炼铁成功了!冶金部给xxx写了个专题报告。脱钛成功了,然后炼钢,脱钒那就容易了。炼铁提钛,炼钢提钒嘛。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相关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攀钢是怎样炼成的- MRGSZJ---名人郭氏之家- trewq8962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