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服中药
 内服中成药

  送服:大部分内服中成药用温开水送服,俗称吞服,为最常用的内服方法。大部分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滴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用洗净的手掰小后再用温开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药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xx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xx的作用;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xx散寒xx的作用;在服用补中xx丸xx慢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xx补脾xx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xx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xxxx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冲服:人们在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时,常需冲服,冲服就是将xx用热开水融化或呈混悬状后服用。此外,人们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时也常需冲服。

  调服:指将xx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在服用散剂、丸剂、片剂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含化: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xx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常需含化,即将xx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

  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xx,如阿胶、鹿角胶在服用时常需要烊化,即将xx用开水或黄酒加温溶化后服用。

  汤剂

  除了上述中成药的这些内服方法外,人们看中医时,常常看到中药xx上写着“先煎”、“后下”、“包煎”、“另炖”或“另煎”等字眼,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煎:是对介壳类、矿石类xx而言,因质坚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来,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这类xx常见的有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xx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xx即将煎好时放入此类药,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挥发。

  包煎:为了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在煎服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时,要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xx,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时被其他xx吸收,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加入加盖盅内,隔水炖 2~3小时。

  外用药

  一般的外用中成药未经药理、临床实验许可,一律不能口服。外用中成药大多含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xx,xx于局部使用,通过保护作用或透皮吸收,发挥局部xx作用。常用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涂抹xx:适用于油膏剂、水剂、酊剂的外用,使用时将xx洗净,然后均匀地在xx涂一薄层xx。如xx跌打损伤的红花油、xx癣症的土槿皮酊等宜用此法。

  撒布xx:适用于散剂的外用,使用时将药粉均匀地撒布在xx,用敷料纱布固定,如应用祛腐xx散、珍珠散等宜用此法。

  调敷xx:外用散剂和其他外用剂型,用适当的液体(如茶水、白酒、食醋、食用植物油等)调制成糊状,敷布于xx,用敷料纱布包扎。其中,白酒常用于调敷xx化瘀止痛的中成药,如用七厘散xx跌打损伤时,可用白酒调敷,以增强xx散瘀消肿的效果;茶水常用于调敷消肿xx的中成药,在用如意金黄散xx疮疡初起时,宜用茶水调敷;食醋常用于调敷具有消肿、解热止痛的中成药,有增强收敛、燥湿的作用,如用紫金钉xx痈疽疔疮时宜用食醋调敷;食用植物油或花椒油常用于调敷燥湿止痒的中成药,如急性湿疹可用植物油或花椒油调敷九胜散于xx。食用植物油亦可调敷xx水火xx的中成药。

  吹布xx:在用冰硼散xx牙龈肿痛时,常需吹布xx,即用纸卷成或塑料制成直径约2~3毫米的洁净、干燥的小管,一端剪成斜口,挑少许药粉,把药粉吹入耳内、咽喉或牙龈。 

  贴xx:在应用膏药时常需贴xx。橡皮膏如伤势止痛膏可直接贴于xx,若黑膏药,则需先将黑膏药烘软后,待其稍冷,再贴于xx,防止xx皮肤。

xx是否有效,除是否对症之外,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不同的xx,因其本身特点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服食,才能发挥{zj0}作用。如果中药服药时间选择不当,就算xx对症,也会减效。

 1、清晨宜服补阳药(指xx阳药),行水利湿药,催吐药

2、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及xx升阳药。

  古代医家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不但汗药如此,亦有医家认为大凡走表透邪之药,均宜午前服用。古医书对医治脾虚气陷诸疾,所配制的补中xx汤、参术调中汤等8首xx升阳方,都强调了午前服药。并谓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3、午后或入夜宜服泻下药。

  历代医家对泻下药的服用时间大致有3种意见:一是午后进药;二是日晡(下午3~5时)时进药;三是入夜服之。3种意见,虽有差别,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不宜在午前服用。

  4、入夜宜服滋阴养血药。

  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进药。以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亦主张入夜时服之。

  5、夜卧宜服xx药。

  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宋代。如对辰砂还志丸或珍珠母丸,提倡夜卧时姜汤送下,以起到镇心xx之功效。其后,不少医家把它作为临证用药的惯例。

  对上述5种服药时间的选择也可归纳为:

  1、凡是升提外透的xx,宜于午前用;

  2、凡是温阳补气的xx,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滋养阴血的xx,宜于入夜服用。

  3、凡是祛除阳分气分之邪的xx,宜于清晨服用;清泄阴分伏火的xx,宜于入夜服之。

  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是为了取得{zj0}疗效,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能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力。择时服药还可减少xx的不良影响,因为如果服药时间不当,扰乱了人体生理节律,就可以产生或加大xx的不良作用。择时服药也可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以达到治病目的。故此,择时服药不应忽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教你如何服中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