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_Ooo天夏无霜ooO_百度空间
                                         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序 言

       21世纪初,我国将进入全面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驻马店也将步入一个重要的历 史发展时期。根据中央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科学制定新世纪前20年的发展 战略,对于推进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战略背景
(一)基本市情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65年6月15日由原信阳地区析置,初为驻马店地区,2000年6 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全市现辖九县一区,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89万公顷),总人口809万人。
1、 自然条件
市域的西部及西南部为浅山丘陵区,属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脉,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其余为广袤的平原。全市除泌阳县的部分乡镇属长江汉水流域外,其余均为淮河流 域。驻马店市具有显著的区位特点和比较突出的资源优势。
--位处豫南腹地,界于武汉、郑州两大城市中间,属我国中部经济区;区内交通便利,京 广 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纵贯全境,具有承东启西、南北通融的优势,自古有" 天中"之美称。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 明 ,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素?quot;河南粮仓"、"豫南油库"之称,有全 国闻名的"花生大县"、"芝麻大县"、"香菇大县"等。
--我市西部及西南部的浅山丘陵区,蕴藏着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煤、石油、xx 气、铁矿等,特别是非金属和建材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
--全市水资源总量约70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人均占有量780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 。 境内河流100余条,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水库168座。常年平均降水量为930毫米,有比较显 著的水资源优势。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岈山、薄山湖、竹沟革命纪念地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遍布 全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驻马店市丰富的区域资源目前大都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其优势尚属潜在性的,特别是象水 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在除害兴利的转折时期。
2、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驻马店历届市(地)委、政府(行署)坚持高举xxx理论伟大旗帜,团结 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驻 马店发生了xxxx的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以1980年为基础,在提前三年于1987年 实现翻一番之后,又于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了本世纪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00年达到280.4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69元,比1978年增加3286元。1978年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递增15.6%,三次产业结构1978年是50∶18.3∶31.7,"八五"末为45∶32∶23,2000 年演变为34.2∶39.3∶26.5,在我市历史上{dy}次呈现出"二、一、三"的新格局。全 市工业化率由1978年的15.1%上升到2000年的33.9%,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4%提高到2000 年的14%。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增强,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得到长足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5元。全市小康程度达到87%左右。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提高。"开放带动" 战略效果显著,特别是广泛深入的"东西合作"已在全国树立了驻马店的崭新形象。全市人 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全市民心顺畅,大局稳定。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明显变化;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 ,以"东西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市人民生活已基本实现温饱 ,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 人均水平落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滞后。三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不高。四 是人口多但人才少,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更为短缺。五是城乡居民收入较低,一部分群众仍未 摆脱贫困。
综观我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驻马店市是一个自然条件优 越、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欠发达农业大市。
(二)宏观环境
1、 历史机遇 新的历史时期,驻马店市有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 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资本 和市场,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产业,扩大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二是知识经济和新技 术革命席卷全球,不仅有利于我们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实 现某些领域和产业的跳跃式发展。三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河南省实施" 东引西进" 的重要举措,将使我市南北通融、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我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四是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 ,有利于在未来时期的地区分工与协作中形成比较优势,建立区域特色经济,获取发展利益 。五是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大环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抓住撤地设市 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城镇化速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工业化水平和优化经济布局。
2、 挑战压力
在未来发展时期,我市要认真应付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切实解决好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之 间的矛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世界经济波动可能会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严重 的联带影响;我市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 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发展压力更大,环境更严酷;沿海发达地区雄厚的实力,西部欠 发达地区后来居上的优势会使我们时刻处在"中间凹陷"效应的威胁之中,还有来自省内的 激烈竞争,使我们也面临双重压力,如果稍有懈怠,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未来时期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而我们的科技教育却相对落后,人才严重不足,这对矛盾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着经济发展;我市人口基数大,但城镇化程度低,二、三产业水平不高,因而转移农村剩余 劳动力、解决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战略构想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河南省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今后20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立足区域特点,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超常规举措,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对经济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重点突出增量带动存量的调整,在加快经济总量 的扩充中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以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 导的经济格局;必须坚持制度创新,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驻马店成为河南省改革、开放 的排头兵;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推动城镇化 、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大基本任务的完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兼顾,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经过20年的努力,把驻马店市建设成为豫南中心城市,并基本实现由经济欠发达的农业 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分三步走:{dy}步,到2005年,人民生活稳定达到小康;第二步, 到2010年,确保全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第三步,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上把驻 马店建成经济强市和豫南区域中心城市。
二、 战略重点
(一)夯实立市之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确保农业不断加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经 过20年的努力,把驻马店建成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 区,使我市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优质化、多样化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大 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林果业,提高林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扩大肉类和蛋奶类生产;紧紧围绕农产品的深加工,调整乡镇企业结构,提高乡镇企业素质 。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快速有序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积极推进农业关联产业群体的发展,促进农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主导产业的xxxx,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土地规模 经营和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提 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坚持抓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 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靠天吃饭的局面发生质的变化。
(二)强化兴市之本,加快工业化进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支柱行业 ,做强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规模强大的企业群体。经过20年努力,使我市 的工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 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农畜产品加工领域、非金属及建材矿产资源 开采与加工领域和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电、轻纺等行业,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 业,提高工业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同时有选择地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实 行重点突破,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核心,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和 名优企业,最终产品和配套产品同时并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进 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聚集。全面放开工业准入领域,大力 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的成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并不断壮大六大支柱 行业和一个重点系列,六大支柱行业是: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传统产业,应用现代技术, 对食品工业、医药工业、轻纺工业三大支柱行业进行改造(以烟草、造纸、纺织为主);以 建立豫南建材基地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以精密仪器仪表、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和农用、民用 机械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以化肥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化学工业。一个重点系列是:为冶 金、化工提供原材料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系列。
(三)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带动21世纪驻马店经济的全面振兴
加速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目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今后20年,我市的城镇化 进程要以驻马店市为龙头,以县城和县级市为重点,以小城镇为基础,三级联动、协调发展 。通过强化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城乡合理的人口转移机 制和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并逐步向"城乡一体化"迈进,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 调、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框架。到2020年,驻马店市区人口达到100万,成为河南省中南部 商贸、信息和物流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县级市和县城人口总数达到100万;建成40个布局 合理、规划科学、设施比较配套、功能比较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中心小城镇。全市城 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四)强化支撑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
优先发展水利、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产业,加快建设影响全局的基础设施,通过统筹规划 ,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大投入,使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超前发展。
坚持全方位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围绕防洪、除涝、兴利的根本目的,加大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彻底改变驻马店旱涝灾害频繁的局面。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对全市的水库、 滞洪区、中型河道、沟河进行全面治理,大幅度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以节水灌溉为方向, 以恢复、配套、改造四大灌区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灌溉设施,增强抗御旱灾的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建设泌阳经驻马店至新蔡和驻马店至周口的 高速公路,形成我市对外开放的交通要道,把我市融入全国交通大循环中去;以高速公路和 106、107国道为骨架,全面打通对外联系的断头路,建设资源路,开发旅游路; 加快建设以驻马店市为中心,连接全市9县的干线公路网络,全面实施"市内联网,市外对 接"的战略构想。
加快能源建设,强化经济发展的能源保障。建设新的能源基地,适时开发吴桂桥煤矿和与之 配套的坑口电厂;发挥水能资源优势,积极兴办小水电;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 源;加强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效益。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超前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
紧紧围绕建设支柱产业的目标,积极实施适度超前的精品xx和大旅游发展战略,以驻马店 市为中心,以八大旅游区点(天中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原生生态石景 岈山、原生山光水 色的薄山湖、天之中淮河水体生态旅游带、宿鸭湖、野趣横生的跑马岭、西平107国道餐饮 娱乐通道、人类始祖伏羲画卦亭)为主体,以主要交通干线为主线,形成全市旅游产品的 有机整体布局和黄金旅游环线。大力发展旅游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驻马店"天之中 "生态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营造中原旅游热点。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着力发展成长性强的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就业容量大 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家居装修、物业管理等房地产伴生行业;积极 发展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服务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 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会计、法律、咨询等社会中介职能机构。力争20年内使以服务业为龙 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四、战略举措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首要之点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改 革力度,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性障碍,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转 换,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经济管理体系。推进行政管理 体制和机构改革,加速政府部门尤其是经济管理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的职能转换。恰当处理 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关系。政府部门在对国民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环节等各个方面,越位 的要退出,缺位的要补上,错位的要纠正,尽快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接轨,提高宏观决策能力和制定政策的水平。围绕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研究制 定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政策措施。清理废止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阻碍 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清规戒律。加大落实政策的力度,xx政策"棚架",确保政令畅通 。加强对部门及公务人员的管理,促其规范行为,公平行政,依法管理,在全市营造干事创 业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构筑富有活力的微观基础。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一 中心环节,按照"大强小活"的思路,盘活国有存量资产。通过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 革,使国有资本适当收缩战线,有步骤地退出竞争性领域。积极搞好综合配套改革。
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发挥优势,创出特色。对 非公有制经济在政 治上、社会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发展上给支持、服务上给方便、法律上给保护;在经 营范围、投融资、市场准入、税费负担、管理服务等方面公平对待;在登记注册、项目报批 、许可证管理、土地使用、成果评审、申报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一视同仁。强力推进我市非 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继续加大东西合作力度,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不断提高"东引"水平,将"东引 "由乡镇企业拓展到所有企业。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和管理经验, 对我市传统企业进行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逐步形成"引得 来、留得住、再引来"的良性循环。鼓励我市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大力开拓西部市场, 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经济技术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向西部有序流动。
进一步加强外资外经工作。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注重通过国际市场调整我市的产业结构。加 大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力度,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到境外投资发展。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利用外资要从单纯着眼于解决资金不足转向 引进资金与技术、产品和市场相结合;鼓励外资兴建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和 出口创汇项目;积极引导外商在国家逐步放开的新领域进行投资。
(三)加速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速人才培养,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 力和人才保障。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资源的重组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鼓励和吸 引省内外高等学校到我市设立分校或整建制兼并我市学校。强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办学自 主权,有步骤地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在加速自身人才培养使用的同 时,把吸引人才放在重要位置,用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机制吸引、留住、用好各类人才,特 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加速高新技术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和 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发挥驻马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级农业示范园区的作用。建立健 全技术开发机构,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 小企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研究与引进 并举,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运用、推广的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动科技 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广泛筹集资金,多渠道增加对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投入 。
(四)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放在 优先位置。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要在全社会逐步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广泛 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全面推动 信息化,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以网络建设为 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产业的开发与应用,扶持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产业 的发展。加快发展各类信息市场,把信息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中介服务结合起来,全面推 进信息产业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 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2020年全市人口总数控制在925万以内。重点加强对农村和城 镇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加强对资源的综合管理。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努力 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在合理利用、 有效开发市区资源的同时,积极利用市外、省外及国外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与野生动物保护区"三区 "生态保护战略,加快生态农业县建设,恢复和改善自然和农业生态环境。采取退耕还林( 还草)、荒山绿化等措施,加快西部及西南部山区防护林和水灌溉涵养工程体系建设,努力 改善淮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搞好城区绿化。
加大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 ,扭转结构性污染状况,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消减,城 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人民生活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
(六)努力扩大就业,强化社会保障,改善人民生活
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增加市区就业 机会。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及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建立有效的 劳 动力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 造良好的企业自主用人和公民自主择业机制与环境,推行双向选择,解决公平就业问题。促 进城乡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固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 失业保险制度、城市{zd1}生活保障制度三条社会保障线。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建 立起能够覆盖全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 ,强化社区服务的功能。
始终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不断增 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居民生 活质量创造物质条件。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 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增加对公益文化事业和新闻网络建 设投入,推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倡 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 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政务公 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广泛开辟疏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渠道,确保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 泛的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积极开展社区民主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加强执法队伍 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依法行政的制约 机制,加强对权力运用的监督,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推动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改革和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全市社会政治的 持续稳定。
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妥 善处理各种群体性事件,认真xxx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依法打击犯罪,坚决 查处xxx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依法保护妇女、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郑重声明:资讯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_Ooo天夏无霜ooO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