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练琴
黄老师,硕士,讲师,家住海淀区牡丹园。个性介绍:热爱钢琴教学,也深爱每一个学生。通过16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钢琴教学法。让学生在技术中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中练习精湛技艺。教学业绩:有苏秦、马驰、郑晓骄、李璐、路明鑫五名同学均是零起点师从黄老师,最终顺利通过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九级、苏秦还获得了2006年清华大学艺术特长生一级证({zgj})(见相册)陈英东获{gjj}钢琴比赛一等奖(见前边的日志),学生郑函中刚获得了全国青少年艺术展示钢琴一等奖。甄鑫、张望晨同获河北省钢琴比赛一等奖、。张静怡获施威德全国少儿钢琴四级组二等奖,邹润楠、庹美至同获获河北省器乐比赛二等奖,(见前面日志)连续在中央音乐学院考级xxx为100%另有多名学生考入音乐院校。所有日志均是本人原创,转载须经本人同意。邮箱:hn-730@163.com

   “ 练琴、练琴,孩子就是不爱练”很多家长这样说。三分学,七分练,练琴真是很重要。为了把老师教的变成自己拥有的,练至关重要。在学琴初期,我不主张让孩子练很长时间,半个小时够了。当然这只是在琴上的时间,用零散的时间唱唱乐谱,也很重要。学琴本身就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钢琴比起其他乐器难就难在它要进行两只手配合,很多单旋律的乐器从读谱上就简单,还是容易些。学习钢琴的头三年,是较困难的。老师的作用在这时也是凸显的,课上讲解、示范,关键还要让孩子在课上视奏,及时解决问题。回到家里的练习,就是把课上学的东西熟悉、熟悉再熟悉。{zh0}每天都练,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一周也要练五次。认真练琴的孩子进步一定是较快的,如锦杰、沐川、亮亮,他(她)们都是学龄前的孩子,从手型到弹奏的完整性都不错。每个星期回课,都能不错的完成任务,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有新内容。大家肯定也疑惑,这么小的孩子能够主动练琴么?如果说每一次的练琴都欣然而往,我觉得一点也不现实。记得两周前川的妈妈跟我说,川说有个声音对她说练琴好烦,她不想练了,当时我就笑了。(这个聪明的小家伙,可真会找理由,课后我和我先生说了,他也是开怀大笑。)我说这很正常啊,我也有烦的时候,如果这两天状态确实不好,可以少练或不练,家长的作用还是疏导、鼓励。川妈妈做的很好,上周上课时,孩子又回到了正轨,小指虽然受伤,也没有耽误练琴,弹奏质量还挺高,我一高兴给了四个印章做鼓励。说心里话,有时我的心也酸酸的,孩子学东西,真是挺不容易的。但是这些年的磨练,对孩子来讲是终身的财富。

  前两天无意中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就是招商银行赞助的钢琴比赛比赛(好像柏斯琴行网站上介绍过),总决赛时,朗朗是评委。{zh1}一个环节就是朗朗选出“谁是下一个朗朗”。从八个选手选四个,再选两个。其实这几个孩子都非常优秀,因为是比赛所以要分出胜负。其中有一个儿童A组的男孩,应该是10岁左右,弹得非常好。采访他时,他说他平常上课时{yt}练5个小时,放假时{yt}练8个小时。学期成绩还总是遥遥{lx1}。可以看出这些孩子,除了有过人的天赋外,都是特别勤奋的,这也是常人所不具备的。这几个孩子有一个是来自北京的女孩,在{zh1}的环节上她失败了。{zh1}一项是四位晋级选手与进行朗朗四手联弹,其他三个孩子弹得xx的无懈可击,她略显薄弱(主要她的手指基本功还是要弱一些)说到这,我不得不说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学琴的孩子很多,可是{zh1}拔得头筹的还是来自外地的孩子。朗朗沈阳人,李云迪四川人。按理说北京的环境应该是全国{zh0}的了,这里云集好的师资、好的音乐院校,国际{yl}的剧院、演奏厅。可是杰出的人才确实不多,原因应该有不少。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目标不明确,练琴不够努力,很多外地的孩子用考到北京来激励自己,可是我们很多北京的孩子不但缺失这一奋斗目标,而且还有着很强的地域优越感。

  确实让孩子变得勤奋很难,我儿子也是很懒惰的,他做事快,作业有时在学校就写完了,回家后除了练琴、学学英语就是看电视、上网。为此我也是又急又气。但是现在孩子正是需要正确引导的时候,有时他在练单簧管,我就关上门弹琴,练完就跑过来看我弹,说自己也想试试,一试便知道自己弹不了,找到差距后,虽不情愿弹的练习曲,也硬着头皮弹下去了。为了他,我和他爸也是软硬兼施。我说爸爸要检查练琴了,他练得就相对认真。让我们大人持之以恒的做件事都很难,况且还是孩子。坚持吧,如果孩子是这块料,{zh1}他会感激你的。

郑重声明:资讯 【谈谈练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