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赏析古典房间2010年6月5日周六9点《每周一曲》播放曲目及资料_心弦 ...

路径:新浪UC___官方大厅___在线教育___名曲赏析古典

晚会时间:2010年6月5日(周六)21点

丹弟:G大调法国山歌交响曲(赛凡)Op.25 钢琴:柯拉德 雅诺维茨基指挥法国广播交响乐团 播放:凌 子 时长:24分05秒


《法国山歌交响曲》为钢琴和管弦乐而作,Op.25,作于1886年, 是年丹第36岁。也称为《赛凡交响曲》(Symphonie Cevenole)。“赛凡”为此曲所用的法国民歌的地名。1886年,丹弟回到故乡维瓦莱,听到赛凡优美的牧歌,后记录下来收于《维瓦莱与维尔科尔民歌集》(Chansons populaires du vivarai et du vercors)中。丹第原打算以这素材作一首幻想曲,但最终作成了这部交响曲,呈献给佩妮(Pene)夫人。此曲1887年3月20日由丹弟指挥拉穆勒乐团首演,由佩妮演奏钢琴。这部交响曲的双钢琴版本乐谱于1887年出版,总谱则于1892年方出版。本曲巧妙地使用了法国民族遗产——数百年遗留下来的民谣主题,按照弗兰克的套曲形式,力求全曲主题的统一,使整部作品呈现浓郁的后期浪漫主义色彩。

和弗兰克的交响曲一样,这首交响曲也只有三个乐章,山歌主题以不同的面貌穿插在这三个乐章之中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活脱脱的一幅法国赛凡山区生活的音乐写照。而这个交响曲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加入了钢琴声部,而钢琴在这个作品中是乐队的一个重要份子,作者对这个乐器的使用比较独特,在不同的场合下让它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时候是主题发展的主要力量,有时候又是仅仅起着打击乐一样的作用。这个作品中的钢琴的地位既不是像协奏曲那样和乐队进行抗衡,也不是像圣-桑《第三交响曲》中那样仅仅是增加一些音色色彩上的变化,近乎于柏辽兹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的中提琴。

{dy}乐章.甚慢板-生动的中板-快板(Assez lent-Moderement anime-Allegro),G大调。在甚慢板的引子中,单簧管和大管短小的乐句引出英国管演奏的生动的中板山歌主题,随后音色明亮的长笛接过这个主题,法国号像回声一样轻轻呼应这这个旋律,加了弱音器的弦乐轻声演奏的和弦衬托着。整个引子部分笼罩着清晨那股晶莹清朗的气氛,弥漫着夏日清晨淡淡的清香,犹如远望着被夏日淡淡的晨雾笼罩的山岗。在钢琴有力的琶音上,{dy}主题在低音弦乐器和大管声部出现了。这个主题实际上是上山歌主题的一个变形。钢琴在高音区接过了这个主题,之间穿插了其他乐器演奏的山歌的片段、长笛上啾啾的鸟鸣——一片清新亮丽之色,如同初升的朝阳气驱散了晨雾,翠绿的山岗在阳光之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小提琴的震音引出B大调上的第二主题。首先由长笛、竖琴、法国号和钢琴的高音区奏出,随后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接奏这个旋律,如同晨风拂面一般令人愉快。展开部分以{dy}主题和山歌主题为基础进行。首先由双簧管奏出山歌的变体,低音弦乐器接着奏出{dy}主题,伴以长笛和钢琴奏出的啾啾鸟鸣声,小号演奏着拉长了节奏的山歌旋律和{dy}主题结合在一起;随后钢琴接过了{dy}主题继续发展,乐队中的其他的乐器演奏着放宽节奏的山歌旋律和钢琴声部交织在一起;在展开的{zh1}部分音乐的速度和力度逐渐增长,钢琴和弦乐演奏着来自第二主题的下行音型,木管乐和铜管乐互相传递着山歌主题的动机掀起了全乐章的高潮,将音乐拉入再现部分。在这里乐队以强有力的全奏再现了{dy}主题,如同正午火辣辣的骄阳。第二主题回到了乐曲的基本调性——G大调,温暖柔和。尾声中音乐的力度逐渐减弱,英国管演奏的山歌主题再次出现,如同夕阳西下,大提琴和小提琴轻轻的震音给整个画面罩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第二主题的动机在乐队中飘过,像是暮色中的一缕炊烟。随后弦乐轻柔的结束了{dy}乐章。 时长:10分20秒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中板(Assez modere,mais sans lenteur),降B大调。由山歌主题的另一个变体拉开了序幕,这个主题由钢琴和弦乐交替着奏出,长笛的中音区加强弦乐声部,整个主题的音响柔和如同薄暮中的山谷。单簧管轻柔的过渡句引出钢琴和大管齐奏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色调比较阴暗,带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惆怅感,后来这个主题又由低音弦乐器和大管接过,法国号轻轻奏出的三连音衬托者这个主题,使这种情绪更加明显。展开部开始了,钢琴如水的琶音上,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dy}主题将第二主题带来的惆怅感一扫而空。在隆隆的鼓声中透出了法国号演奏的山歌主题{dy}句旋律,小号远远的回应着,如同苍茫的暮色中透出隐隐可见的群山。随后由第二主题转化而来的节奏在钢琴上响起,乐队的其余声部互相传递着山歌旋律的{dy}句掀起一个高潮,在这个高潮之上乐队齐奏{dy}主题——再现部开始。第二主题在再现时出现长笛的中低音区,使得原来的惆怅感略微减轻了不少,似乎还带有了一点淡淡的暖意,这时候山歌主题又在法国号上出现了,象是对第二主题的回答。在钢琴的颤音上,{dy}主题再一次由独奏中提琴奏出,渐渐的消散在暮色之中。 时长:6分15秒

第三乐章.生动的(Anime),G大调。这是一首活泼洒脱的回旋曲,包含了四个主要的主题材料。首先出现的是山歌主题{dy}句的变形,这个变形在钢琴上反复奏出成为一个固定音型。在此基础之上,乐队奏出一个充满活力的主题。这个主题先由木管组奏出,然后转到弦乐上,{zh1}席卷了整个乐队,情绪极其热烈就像一个山民欢乐的集会——热情豪放略带一些粗犷,却又不失精细。这个主题也是这个乐章的基本主题。在钢琴优美的琶音上单簧管奏出第二个主题,钢琴接过这个主题进一步发展,第二主题柔和优美带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和基本主题形成了对比。而乐队对固定音型的发展不时的穿插在其中打断了这个主题,并引出基本主题的{dy}次回旋。基本主题的{dy}次回旋之后,乐队继续对固定音型进行热烈的发展,很快的 带出基本主题的第二次回旋形成一个高潮。在这个高潮之上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出现,这时这个主题一扫原来的惆怅变得十分雄壮坚定,法国号奏出的山歌旋律也在远远的回应着这个主题。随后,山歌主题的变形在钢琴上进行大段的发展,并逐渐加入其他的乐器形成了一个一浪接一浪的高潮,其中还包含了单簧管主题的再现。{zh1}整部交响曲在山歌主题的狂喜中结束。这部作品充满了法国人的热情和洒脱,散发出一种粗犷的芬芳气息。从一幕幕美妙自然之景中升华出一种对祖国的爱。 时长:7分30秒

〖唱片介绍〗:华纳唱片(Warner)法国Erato公司出版的丹第 -《法国山歌交响曲;山中夏日》专辑,CD编号:0927 49809-2(DDD)。专辑发行于2003年1月1日,是由“柯拉德”,“雅诺维茨基”和“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演奏的。法国女钢琴家凯瑟琳.柯拉德(Catherine Collard 1947-1993),她的演奏带有法国钢琴家那种自然、精致与典雅,她的触键敏锐,力道多变。马雷克.雅诺维茨基(Marek Janowski,出生于1939年2月18日- ),是波兰的xx指挥家,他从小生长在德国。1984年出任法国广播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丹第的《法国山歌交响曲》是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丹第将一首非常活泼的山歌旋律引入了这部交响曲,使作品显得很轻松,是一部交响曲杰作。




郑重声明:资讯 【名曲赏析古典房间2010年6月5日周六9点《每周一曲》播放曲目及资料_心弦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