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谁来帮我一起改论文~!!!明天{zh1}期限了
  • 好吧,根据老师说的这个情况,我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下吧。老师的意思就是你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在里面。1W2的论文,有些东西是需要抄过来做铺垫的,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现状分析啥,现状的体制,目前的政策啥的都是可以借用别人的东西,但是出现的原因,你除了参考别人的,一定要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虽然可能不成熟,但是一定要有。否则答辩的时候老师问起就露馅了,因为自己确实不知道,可以浅一些,观点一定要有。

    你的题目是啥,我帮你找找看

  • 这部分就是简要介绍我国的一些现状
    老师说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采取什么样的形式 具体怎样的状况 根本就没有分析出来




    附: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主要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等几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近几年来最普遍的形式。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虽然政府早在90年代已经开始重视农民医疗卫生保障,但是,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做的不完善的地方。简单来说,农村医疗使广大农村人民在物质生活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生活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保健服务,政府的初衷得到了奏效,但是,多方面矛盾而尖锐的问题从未停止。目前我国医疗保险面临的形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道路曲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从2003年始,在政府多方面大规模资金投入以及宣传教育,农民自愿参加的人数有了很大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首先政府没有给新农合一个良好的定位,参保的农民时刻忐忑着自己的保险金是否能真正为自己带来受益,而未参保的农民由于保障水平低也一直持观望态度,怕政策变化。试想,如果连投保的纳税人都不满意的社会保险,那么这项政策又怎么能长期的稳定和发展呢?
    其次,政府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欠缺,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现有的宣传仅仅体现在给农民带来的益处上而没有明确给他们带去的风险上。许多农民并未从实质上真正的了解到这一制度给他们带去的长期利益。同时,政府也未曾把具体的理赔的标准整理清楚,很多参保农民在遇到不在理赔范围内的病例而未获得理赔时,会有一种花了冤枉钱的感觉。
    再次,之前提到的保障水平低也是新农合的软肋。新农合制度是大病统筹坚固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究竟何为大病何为小病,这里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在不同的地区,报销的比例是不同的,总体来说,个体诊所(包括药店)、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伤自残、xx、性病、计划生育等不在报销的比例范围内。实际农民真正的受益范围还是很小的。
    {zh1}导致农民不愿参保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登记报销理赔等程序很繁琐。拿报销流程来说,在本乡镇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从家庭帐户中直接扣除,而对与突发急诊或者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尚不能xx需要转院的病患,则需要主治医生开具相关证明,报到县新农合办公室批准,才能转至技术水平较高的指定的医疗机构。可想,这过程对于病患及其家属来说是多么的繁杂。增加了农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大大降低了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二)农村卫生体制不适应农民的生活需要
    我国农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收入大幅度递减趋势。各地的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带来了难度。总结来说,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政府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够。在卫生事业里,政府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而实际上,政府在卫生事业的投入上远远不够。没有发挥出财政的支撑作用。往往政府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而忽略了后续的补充资金。经费不够,而随之而来的相关政策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例如,医疗服务的普及以及相关医疗仪器的购置等。
    2.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没有充分开展成功。其实这与广大农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出现是农村卫生事业一个体系改革和模式转变。正是因为这种转变,使得这种管理体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规范医务人员的用人标准,职责以及相关奖惩等,并没有规范统一。也使得农民在疾病发展时,才会去就近就医。忽略了预防保险的重要作用,导致了资源的很大浪费。
    3.医药收支管理不合理。“以药养医”的模式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根源。一直以来,药品一直实行顺价销售的不良政策。医院药品处于“失控”状态。各地医院为了追求利润的{zd0}化,强制性的采购价格高的药品,使得药品的价格与实际价格产生严重大的落差,药价虚高使得很多农民对医院望而却步。小病拖,大病才就医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
    4.医院公益性质日趋弱化。医院是公众享受国家医疗卫生福利的专门机构。公立的医院是非盈利机构,其各项费用理由政府承担。但是,由于目前一系列的原因,县乡级医院基本没有经费补助,因此这些医院被迫走向了市场化道路以求能够生存下去,从而这些失去的经费转向了来医院的病患们身上索取。政府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积极的引导这些公立医院走出营利的道路,也没有为这些失去的经费买单。直接让人民成为了受害者。
    (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曹荣桂曾指出,“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百分之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xx改变。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民众患病在当地医院难以有效就诊,到外地、到大医院看病,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
    根据上段话,可是看出,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足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农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高水平、高覆盖的医疗卫生配置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是医疗保险的优越性的体现。可是实际上,这个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收费并没有低廉,水平也没有达到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农村,由于极度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医师,人民要么拖延病情直至加重,要么奔赴那些城市里的大医院。因为那些医院拥有技术似乎比农村更胜一筹的医生和xx的医疗设备。这使得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缺乏患者的信任,导致一些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都集中在了大医院,同时也使得村里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医疗机构走向下坡路。群众根本无法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看病难,不仅给农村个人带来了麻烦,也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而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我国的医疗卫xx展事业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

  • 现状分析:
    自1998年以来,国家把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如何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虽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我国政府、中外学者就此方面召开过许多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对此作过各方面深入的探索,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至今仍未明确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尽管国家在90年代提出了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任务,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奏效。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我国37%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均比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时有所增加①。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它在70年代末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②。在这一时期,使广大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同时,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初步诊治;这一时期农民医疗卫生保障的水平是非常低下的。
    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现,使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滑坡的局面。根据198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1989年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③。90年代初期,全国仅存的合作医疗主要分布在上海和苏南地区。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异军突起,是乡镇企业经济支撑了苏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使其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成就,自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和措施,试图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是,除了部分试点地区和城市之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像希望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而且,曾经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wy}范例”的苏南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在经历了辉煌之后也急剧衰落下去。就是在恢复与重建合作医疗制度“高潮”的1997年,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也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中参加合作医疗者仅为9.6%④。卫生部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⑤。这比80年代末的5%有一定的提高,但与70年代90%以上的合作医疗覆盖率相比,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首先是政府不可能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大块用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仅仅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制度自身设计存在技术缺陷,国家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只是靠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从来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多年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沿袭的是向城市倾斜的思路。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7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只有92.5亿元⑥。而且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是按人头和病床对卫生机构进行差额补助,补偿方式不合理;其次,随着农村“费改税”的开展,乡镇财政、集体收入锐减,许多村的集体经济已所存无几,相当一部分村负债累累,苏南等地区也由于乡镇企业产权的改组、改制,使得乡镇村失去了以往的经济来源,农村合作医疗由于资金短缺而难以维系;第三,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基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向农民集资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和信任程度。“而农民的支付意愿,主要出于对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考虑。如果用不太多的投入,确实能够(部分)解决看病费用的话,对农民应该是有很大吸引力的。”①从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看,参加合作医疗的比重较小,大多数地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低,意愿不强。从对吉、陕、豫三省农村医疗困境调查显示②,由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度偏低,缺乏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从而对农民缺乏吸引力。结果,富的农民不愿意加入,穷的又搞不起,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对乡、村干部管理合作医疗基金缺乏信任,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和乡医的医疗水平及个人品质也不太信任。而苏南等富裕地区农民之所以对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主要是随着农民人均GDP和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要求与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迅速提高,他们对合作医疗提供的低水平医疗服务已不再满意。
    2.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有关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矛盾,也是造成合作医疗制度恢复受挫的原因之一。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是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往往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再加上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和对立,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再者,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支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③。
    3.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让收入水平差距极大的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我国农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收入梯度,1995年,东、中、西部的收入比为1:0.72:0.43④,并且这种不平衡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方面的统一设置了客观的障碍。
    4.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效益。一是按照农村的行政区划设置卫生医疗网点,使不少网点实际上业务不足,甚至可有可无。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直接去县或县以上医院,因此,一乡(镇)一院的布局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这是相当多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业务量减少,自身生存困难的一大原因;二是县乡卫生体系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现象突出,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机构等,乡镇除了卫生院之外也都还设有计划生育指导站。这些机构大多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的限制,促进县乡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⑤。

  • 二、改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思路和对策
    (一)、改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总体思路。
    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它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到200元增加到2200多元,按现价增长10倍左右①,这就为改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政府的财力考虑,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速度很快,2000年全国税收总额达到12660亿元②,政府适当增加一些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也是可以承受得起的。虽然由于基层集体经济的下降与分税制的实行,全国大多数地区县级以下财政尤其是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然而,这只是财政结构的问题,从经济实力上看,目前中国应该比20年前更加有财力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从全国来看,大面积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存在了,但是,在苏南、上海地区合作医疗依然保存,而且新发展了农村劳保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等多种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坚持国家支持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与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相配套,农民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个人投入、农村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的捐助相结合,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在今后10—20年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城市的接轨,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改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具体对策。
    1.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险中的职责。
    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绝大多数农村基层社区组织丧失了或者缺乏集体对农民医疗保险的投入能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这突出表现为:{dy},国家与集体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本来不足的情况下明显减少,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第二,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受到严重冲击,不少地方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解体,个体行医和社会办医失去控制,乱收费、高收费,群众承担不起医药费用,缺医少药状况较严重;第三,一些已经消灭或控制的传染病、血吸虫病再度发生,甚至泛滥起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解决,不仅会阻碍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还会引起农民的不满,以致影响党群关系。
    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应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战略重点,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国家职能的基本体现,也是建立公平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城乡差别巨大的客观现实,短期内不可能使城乡医疗保障制度xx统一起来,城乡之间医疗保障范围与水平的差距长期存在。但是,这种事实上的差别并不能说明国家可以逃避保障农民健康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比城镇职工更需要国家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持与保护,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卫生政策不能仅仅使部分健康的人群更健康,而应当促使那些没有健康保障的人群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同时,医疗保障尤其是公共卫生保健,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它要面向全社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城镇居民。这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使整个社会都能获得{zd0}收益的公共投资。另外,建立面向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的医疗保险体制,也是维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需要。随着中国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人口持续不断地向城镇迁移(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超过36%),如果不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势必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造成巨大冲击,影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③。
    因此,在解决农民医疗保险问题上,政府不仅应调整卫生投入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对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支持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将农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纳入国家社会保障的总体规划,这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基金筹集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筹资额太少、集体与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如吉林省的一些农民每年交纳的合作医疗费用最多为5元钱,最少只有2元钱①。虽然政府和村委会也相应按比例出资,但资金总额很难维持合作医疗的正常运转。即使勉强维持也是低水平运行,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部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一般应占筹集资金总额的20%②;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投资,因地制宜建立不同保障水平的农民医疗保险,如果国家财政能力暂时还有困难,中央和省财政也应对贫困县的农民提供贫困医疗救助基金和合作医疗扶助基金;对发达地区则应提出明确的筹资政策,由县和乡等地方财政投入引导资金,建立农民健康保险。集体与政府的投入比例都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提高。此外,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资金不足、私人资本又有投资积极性的现实情况下,私人资本的进入能够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政府可以通过资格认定和技术标准规范等措施,规范私人医疗机构的服务。
    农民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资金的数额以多少为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年人均医药费实际支出;二是农民愿意每年缴纳医疗保险资金的数额;三是农民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据对浙江、河南等七省的调查③,1993年农村居民人均医药费支出为97元,是上年人均纯收入的7.14%;农民愿意缴纳合作医疗资金的数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和我国农村实际,适当扣除集体与政府可能的补助与支持部分,再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农民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资金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左右为宜。

  • 3.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要处理好普遍保障与分类实施之间的关系。普遍保障是指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包括所有农村社会成员及他们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社会保险的科学机理是大多数人群分摊少数人群的风险,覆盖面越大,每个保障对象在遭遇风险时得到的补偿越充分,这就要求农村社会保障具有普遍性。分类实施是指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和区别。如前所述,我国农村幅员广大,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为农村实施统一的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保障设置了客观障碍,同时,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不可搞“一刀切”。为此,应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阶段地实施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④。
    (1)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在东部沿海农村及城市市郊等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富裕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应采取措施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及服务网络,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应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民的健康保障体制可以向城镇过渡,甚至结合。这些发达地区乡村出现了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现象,多数农民有较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便于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以达到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差别的目标。该地区可以城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三级派出机构为中轴而构成。这一链式体系由于社区派出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而乡镇卫生院又是城市中心医院集团的子部,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医疗集团。作为农村社区,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村的集合,也可以更多或更大,灵活机动,从而可以相对摆脱村建制的束缚,可以更好地按照人口分布来实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已实行该种医疗保险制度的苏南昆山周市等乡镇社区的调研中发现①,这些社区农户家庭的满意度很高,达到74.2%,参与的农户也达到80%以上,显现出较优的态势。
    (2)较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在中等和较发达地区,可以在发展和完善现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工作规范、目标考核、以奖代拨、购买服务、合同管理等手段,不同程度地引进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农村卫生机构设置不必与行政体制相对应,根据地理环境、病人流向,结合乡镇撤并和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撤并重复设置的卫生院,重新调整中心卫生院的布局。目前,已有不少地区着手调整和改革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如三西河曲县建起的“山区流动医院”,河南省武陟县实行的“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改革,辽宁省海城市乡镇卫生院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等),虽然形式各异,但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重点是抓好卫生扶贫工作和对贫困人群医疗救助计划,以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我国实施的扶贫计划,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中央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问题,并且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贫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对于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医疗救助计划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保障又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当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借助农村{zd1}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确定实施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这样既可以真正使
    贫困者得到救助,又方便可行,减少组织成本。


    [参考文献]:
    1、 周清印,王健民,陈钢,单纯刚:《叩问九亿农民的健康——吉陕豫农村医疗困境调查》,《半月谈》,2001年第4期。
    2、 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第210-211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3、 顾涛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中国卫生经济》,1998年第4期。
    4、 马振江:《试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中国卫生经济》2000年第5期。
    5、 王延中:《试论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作用》,file://农友周刊.htm.
    6、 王健民,周清印,单纯刚,陈钢:《合作医疗合不拢人——吉陕豫农村医疗困境调查》,《半月谈》,2001年第4期。
    7、 王秋霞:《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1年第21期。
    8、 清印:《农村医改:敢问路在何方——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研究员》,《半月谈》,2001年第4期。
    9、 中国在线:《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8月9日。
    10、《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11、薛兴利,张晓云,刘桂艳:《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及几个关系》,《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3期。
    12、卫兴华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王俊华:《论21世纪苏南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学海》,2000年第6期。

  • [内容提要]:近年来,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尽管我国政府在90年代提出了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任务,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奏效。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不仅有必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险,而且也有能力开展农村医疗保险。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应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分步实施。在当前和今后的10—20年内,应当着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险中的职责,在不同地区分阶段地实施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
    [关 键 词]:农村医疗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医疗卫生;政府职责。
    The rural medical care security in China: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health problem of the peasants in China is the problem that cannot be overlooked, although collaboration medical care was once renewed and reestablished in the 1990s by our government, it did not work as expected for various reason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we have in the area of rural medical care security in china,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outline an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ituation of rural medical care security. In the author’s opinion,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et up the rural medical care security system, but also we have the ability to do so. We should plan the rural medical care system with a broad eye, and then implement it step by step. For the time being and during the next ten to twenty year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apital-collecting mechanism for medical care insurance which appl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hannel, also we should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area of rural medical care security, and implement the medical care security system step by step in different areas.
    [Key words]: rural medical care security;collaboratio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the medical care in rural areas;government function.


(52854)
(64025)
(48049)
(25586)
(67665)
(71475)
郑重声明:资讯 【【HELP】! 谁来帮我一起改论文~!!!明天{zh1}期限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