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产品的危害

假冒产品的危害

2010-05-26 20:55:03 阅读6 评论0 字号:

为说明仿制品所产生的危害,我们首先要从冲牙器工作原理说起:

洁碧冲牙器的核心部件是机器内部的密封电机和微型水泵,当冲牙器处在通电状态并启动电挚后,电机便立即工作,驱动水泵运转,水槽内的水被抽出,高达1200/分钟的活塞运动将水以脉冲方式通过喷嘴射出。为保证电器元件不出现漏电情况,洁碧冲牙器的电机被耐高温的绝缘材料xx密封,从而保障了机器在任何时候都处在安全状态。由于水泵在运转时,不断和水接触,洁碧公司专门选用了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xx润滑液,这种润滑液通过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保险商实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美国牙医协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zg}品质的安全检测,对人体xx无害。

洁碧冲牙器制假商家受制于原料的进口限制,全部采用了替代材料,因此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安全隐患:

{dy}、由于冲牙器电机在密封状态下工作,长时间运转会产生100℃以上的高温。洁碧冲牙器使用了可以抵御200℃临界温度的耐热性稳定的绝缘材料。而假冒的洁碧冲牙器所使用的电机绝缘包裹材料,在电机运转产生一定的温度后,会逐渐释放出双酚A成分,而这种物质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的染色体畸变及女性习惯性流产,同时,由于它的耐久性能差,使用长了,极有可能产生漏电现象。

第二、为保证冲牙器水泵的高速运转,在活塞内必须加入一种xx的润滑物质。而假冒的洁碧冲牙器所使用的是工业用有毒润滑油。事实上,工业润滑油主要由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组成。临床证明,这些物质会引起人体细胞的癌变,有的甚至能破坏细胞的遗传基因,危害下一代。

冲牙器的使用主要通过脉冲高压水柱对口腔进行冲洗,而有害物质极可能通过使用者的吞服或血液进体内,尤其对有口腔炎症及正在进行口腔诊治的患者,危害更大!

第三、假冒的洁碧冲牙器使用的塑胶材料不同于原厂使用的世界品质的美国GE公司食品级环保塑胶原料,在长时间使用或北方地区冬、夏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细微变形,从而会出现漏水情况。同时,水槽和水管在水溶液中长时间浸泡时,有毒物质会慢慢渗入水体中。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的消费者没有使用后彻底排干机器内水溶液的习惯,结果导致有毒物质可以轻易地通过水溶液进入口腔

鉴于以上事实,我们提醒希望改善口腔卫生的消费者及进行口腔洁治的人士,请务必贪图便宜,购买市面上便宜的假冒伪劣冲牙器产品,从而对身体构成更大的危害。

  2005年12月15日16点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事故造成37人死亡,95人受伤,可谓建国以来卫生系统{zd0}的一场火灾。事后经调查发现,该医院使用了300米劣质电缆,这条电缆10项指标中有6项不合格,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劣质电缆,在地下电缆沟里的铺设也杂乱无章,五根纠缠在一起无法散热,最终导致惨案的发生。

    2007年07月28日晚8点30分左右,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东里113号楼三层电缆井的电缆起火,浓烟沿着电缆井向上升腾,逐层蔓延,整个28层大楼的居民被烟呛着,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火灾中,由于火是沿着电缆井电线自下而上燃烧,整幢楼都被烧到或者熏到,其中6至10层情况较严重,部分电表被烧焦。浓烟蔓延的路线除了向顶层升腾外,还顺着门缝“钻”到了住户家中“闹腾”。由于楼道也被烟雾封,不少居民被困在家中,只得蘸湿毛巾捂着口鼻躲到阳台上。此次火灾使居民饱受烟熏之苦外,还给居民带来了其他影响。在灭火过程中,大量的水喷到了地面上,水沿门缝灌进住户内,各楼层电表附近住户家的地板都不同程度地被水浸泡变形;当时为尽快驱散烟雾,楼道内的部分窗玻璃被砸破,所有楼层走廊墙壁被熏得变色;线路火灾导致楼内供电全部中断,三部电梯均无法使用,居民家中的冰箱、空调、电视等家电也无法使用。

    1975年2月13日晚,位于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大厦第11层突然起火,烧着通讯电缆,经由未封堵的孔洞延燃并波及动力电缆,沿着竖井使火灾从9层直达19层,火灾中心的11层楼着火面积836m2电话盘全部被毁;造成巨大损失。

    虽然以上这些事件中着火的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假冒伪劣的电缆,如果使用假冒伪劣电线电缆,一旦竖井着火,势必形成向上蔓延的火灾,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3、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通常是一种轻质、疏松、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由于其特有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汽车和建筑业等。

    保温隔热材料主要分为有机保温隔热材料和无机保温隔热材料,其中有机保温隔热材料大都比较容易燃烧,例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发泡材料,一旦遇到明火很容易被引燃。另外,由于保温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的容积又很大,里面充满大量的空气,加之管道、装置中输送、储存的介质的温度有时较高,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都很小,热量不容易散出去,从而使得温度逐渐升高,当保温材料中的某一局部被点燃后,就会迅速蔓延燃烧起来,并通过连续的保温材料迅速向其他区域、其他楼层蔓延,形成大火。

    如韩国汉城“xx阁”饭店的火灾,从二层一直烧到顶层(二十一层),死伤224人,其中一条经验教训是,大火沿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迅速蔓延。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假冒产品的危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