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传统热门专业沉浮录-1_happy_新浪博客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虽说现在已不是“一考定终身”的时代——通向罗马的路多了。可是,考上个好的专业,找到好工作还是大多数学生的愿望。特别是报考时,面对上百种专业,所谓的“热门专业”,特别是“老牌”的热门,像老酒鬼的酒一样,惹人醉,还是醒了头疼,着实让考生们“头疼”。其实,无论是招生热,就业冷,还是就业热,招生冷,自有玄妙其中,待偶一一道来: 
        1、中文专业--回味悠长女儿红 
        一直有个说法,学中文的就是万金油--哪都能抹。话倒不错,从有学校开始,大概就有了中文专业,或者,以前称为“国学”。这是“世袭”的“老”热门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着实的“火热”了一把,现在没那么炙手了,真真的似足了“女儿红”,滋味足,但绝不猛烈、不上头。 
        其实,中文只是一个大的专业,下边还分出诸如“汉语言文学”、“文秘”、“对外汉语”之类的子学科,其冷热程度也不尽相同。 
        先说说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吧,实际上,通常这就是人们狭义范围内的“中文”专业。几乎每一个高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人说,这是不折不扣的“万金油”——适用面极广。当然了,在人口13亿的中华大地,怎会少了中文人的身影。从国家机关到私营企业,甚至外企,都得“抹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酒香也怕巷子深,该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在各专业中一直xxxx。从每年的招生看,在文科类,中文专业始终是独领风骚,备受考生青睐。 
        不过,中文的“万金油”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每个单位都需要,但一般不会是急需、紧缺的人才,即“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因此,学中文的从事一些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或到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应聘基本上没什么优势。反过来说,正因为不是理工科的技术型人才,才需要更强大的“软件”。文史专业出身的毕业生文字功底扎实,分析问题思路清晰,中文学生在校时一般都会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办公自动化应用、办公室常识、文秘基本用语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学习,较多涉猎其他一些领域知识,以求毕业时吸引更多单位目光。 
        一般来说,文科类和综合性大学的中文毕业生会比理工院校的文科生“走俏”些。为什么?教学实力强,名师出高徒!合适的专业与合适的学校搭配好了,威力倍增。第二点是个人特长,每年的中文专业毕业生都很多,竞争也激烈。相对其他专业,中文学生除在学习成绩之外,可拥有的东西很多--能写的同学拿出已发表的作品,善辩的同学捧出演讲获奖证书,其他的如书画特长、歌舞特长,都是单位所欢迎的。 
        中文专业历年招生都比较平稳,不会出现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可以这么说,当前有些“热门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关系,有点像畅销书和长销书的关系。你什么时候看见过像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那样的出版社的书摆得满大街都是的。报考时可参考目标学校的近几年录取分数。
下定决心通过中文专业找个好工作的同学,{zh0}看清自己身上是否有多才多艺的潜质。 
        文秘专业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中文专业下的分支或是培养方向来进行的,真正作为一个专业大多是高职,开设本科专业的似乎较少。 
        秘书部门在组织中的位置是枢纽,地位举足轻重。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秘书人才。而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培养秘书人员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就存在认识和定位的偏差。许多学校采用传统的学习教育摸式,只强调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忽视职业需要,导致了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培养过程脱离实际,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完善等弊端。 
        因此,有志于文秘工作的同学在报考时应多注意开设院校的文科实力,毕竟,人文素质教育是包括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的长期作用力。 
        2、新闻专业--火辣辣的老白干 
        新闻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20世纪末,我国新闻出版业飞速发展,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各传媒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繁荣与扩张最需要的就是大量专业人才,编辑、记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相当高。仅以北京人才招聘市场为例,2004年6月,人才需求总量为130270人,同期北京地区对传媒类人才的需求量为8876人,占总人才需求量的6.706%,远远高于2003年 0.8%的需求比例。 
        行业的持续升温带来了高校对这一专业的热捧,从1998年开始,新闻传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逐年飙升,近几年更是红得烫手,有时甚至高出本地重点线的40~70分,成为所有专业中{zg}的“门槛”。据统计,截止到2003 年9月,在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登记备案的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共有392个。全国新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可能在10万人以上。 
        首先来品品新闻专业。这是{jd1}够劲到的老白干,相对于中文的安静平和,新闻专业对学生的性格、眼界要求更高。当然,毕业后记者的行当,无论是“前途”还是“钱途”都不是轻易可“量”的。 
        话又说回来,这口老白干并不爽口,甚至有些辣喉,记者的高收入高地位是有前提的:能写、会说,敏锐、博学,还有坚忍的性格和强健的身体。据《21世纪人才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各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有60%左右没有进入这一领域。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辛辛苦苦挤进新闻专业里学习,最终却没有选择或者没能进入媒体行业里工作?而传媒业正在录用的或者真正欠缺的又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其实,传媒行业是一个实践性相当强的领域。毫不讳言,这一行业对本专业的“理论”并不十分看重。相反,由于新闻的发生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毕业生有广博的知识面,{zh0}还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此外,有着不错的文字功底,也就是说,做记者的,必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才能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沟通。 
        目前,国内相当多的高校新闻专业仍然以培养“生产内容”的对象为主,其毕业生大多是一些工匠式的“编辑”、“记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本专业学生的优势,也就剩下“上手快”了。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则有可能在上手后写出更有深度和专业性的报道--当然,学了四年的专业嘛。 
        这就带来另一个新闻专业学生们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不再喜欢用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 
        而另一份调查显示,媒体行业现在急需的有3类人才:一是一来就能用的高质量人才;二是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除新闻专业外,还掌握另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往往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大敌”,也就理所当然的因“没经验”而落马。而在学校里选修一些经济、法律等课程,力争让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再多一些、面再广一些的学生,则在职场竞争中胜算更大。
        此外,新闻专业常分各类培养方向,其中体育新闻这个方向值得一提。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催生的“奥运经济”就包括了体育新闻这一块。相信大多数媒体和受众都对奥运新闻感兴趣,而目前我国的新闻界有多少谙熟体育项目,并有着专业的体育赛事报道经验与技能的记者呢?F1赛车进入中国,今后将有多少体育赛事让腰包逐渐鼓起来了的国人xx?考虑考虑吧,这是一个方寸间的另一重天。
        新闻传播专业里还有一个叫编辑出版的老弟。说它老是因为编辑这一行当从我国春秋时期就开始了,称之为“弟”是近几年才成为高校的专业。虽说这些年我国新闻出版业飞速发展,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地区都缺编辑出版人才,但不少人却说这位老弟来得不合时宜,为什么呢?
        编辑出版可算是整个新闻传播领域实践性最强的工作,对编辑本人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要有所涉猎,从来就被人们称为“杂家”。无论是赶出版时间、赶市场,无论是做报纸、杂志还是编汇图书、与人沟通、组稿、约稿,都不是在教室里念着课本就能做好的。编辑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编辑出版专业应该作为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专业,作有实践经验的编辑进一步提高用,否则,对那些从校门到校门之间的本科生谈编辑理论,岂不是“空对空”吗?特别是要达到邹韬奋、王韬等大编辑家的境界,不在行当内打滚数十年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话说得也许有些过激,但就目前而言,国内一些高校的编辑出版毕业生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差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如对自己学识与潜力没有充分自信与认识的同学,报考编辑出版专业,{jd1}是不小的冒险。 
        3、外语专业--碧落黄泉马爹利 
        几年前,外语在高考时红透了“半边天”。记得还是1996年的时候,一个班里几乎成绩{zh0}的学生才敢报外语。那当然,对自己没有一点把握的学子,谁敢轻易就写上“外语系”三个字。直到2003年,外语类专业的招考分数仍居高不下。可是世事难料,几年过去,外语专业,只能用“碧落黄泉”来形容了,像一瓶高高在上的洋酒马爹利,只为一小群人服务,在他们那,便是九霄云间,热捧不衰;离开这一层面,便无人欣赏,直落黄泉。 
        从近年需求情况看来,需求量{zd0}的是英语、日语。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可是即使是英语专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前几年的英语专业热,带来了这几年就业供过于求的局面。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渐渐的,中国的开放带来了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对手来和英语专业学生瓜分“蛋糕”。以前会说一口英语令人羡慕,现在你就要以英语为基础,再掌握一门其他专业的本领,必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如商贸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机械英语等等,都是英语专业与理工类、商贸类热门专业结合的产物,报考前景大好。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去抢师范生的饭碗。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 
        外语类专业历来是文科考生“投身率”很高的一个专业。同样是外语,但各个语种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除了英语外,一些应用面很广的语种又怎样呢:  
        据说有这样一句话:沪宁线上每3天就会出现一家日资企业。对于在上海、南京等地找工作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来说,他们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挑好公司的,一种是还在几个公司中挑来挑去的。根本不存在没有公司愿意要的问题。绝大部分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面试都是一次通过的。过去英语的金饭碗,已经转到日语的手里了。现在,日资企业不仅在南方遍地开花,而且在中国的北方也大有不可遏止的趋势,在大连、天津、青岛等城市,新一轮的“日语热”马上就要被掀起了。所以,日语专业在最近的五年内都不会“退烧”,有语言学习天赋的同学们,不妨考虑一下报考日语专业。 
        看一门语言的发展前途,主要是看它有用没有用。我们国家与使用它的国家合作的多,特别是经济上的贸易往来多了,这种语言必然会很火。从这个角度看,俄语是没有办法挤进热门语种的队伍中了。这一点从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能看得出来,大部分学俄语的毕业生很难签到满意的工作,与上面说的日语毕业生火爆的情况是不能比的。所以不建议大家报考俄语专业。当然了,如果有人说,你怎么知道四年后俄语还这么冷呢?这是谁也不能打包票的,谁能说俄国的经济就一直这么不景气下去? 
        法语在上海等城市有崛起之势。这一个小语种的语言一直的发展就是不愠不火的,没有火热过,也没有很冷过,但今年红红火火的“中法文化年”活动过去,法语等欧洲语种在我国红起来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而且法语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范围很广,我国国内的学习者又相对较少,学习的前景非常好。
-------------------------------------------------------------------------------
   科学填报志愿,合理规划人生!分享思想的盛宴,开启事业的大门!
        高考咨询QQ群1:33840422;高考咨询QQ群2:33504954
        本人博客
  欢迎大家来坐坐!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传统热门专业沉浮录-1_happy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