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说为什么用“又”,以前写过一篇《 》,想想也奇怪,原本很简单的安装Ubuntu,到了我这里都变得不怎么顺利,大概有RPWT的成份吧。。。
?
这次安装的是{zx1}的Ubuntu 10.04,下载完LiveCD的ISO文件后,发现我把所有非Linux分区都弄成NTFS了,这样在启动时就找不到分区里放的ISO文件了。。。于是,我决定用AcronisDiskDirector从现有的分区里划750MB出来,做成FAT32分区,放ISO文件、vmlinuz和initrd.lz。
?
随后,修改现有Ubuntu系统里的/boot/grub/menu.lst,加入如下内容:
引导系统后,启动一个终端,键入如下命令,否则在安装时找不到磁盘。
原本以为会一切顺利的,结果又囧了,硬盘是有,可是分区却一个都没,明明LiveCD启动后能够加载我所有的磁盘分区,可安装程序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分区,我又不能硬来,其他盘上的数据很重要。网上搜了下,大概的原因是磁盘分区表存在错误,分区存在重叠,不知道是怎么造成的,不影响日常的使用,但Ubuntu的分区程序认不出现有的分区。
?
知道了原因后,我决定保留Windows的分区,把其他分区删除,用手头的一张Ubuntu 8.04的光盘启动,顺利分区(分了一个EXT3,一个Swap和一个Fat32,都是逻辑分区),安装了一个8.04的系统,紧接着什么都不做,直接把10.04的文件放进了FAT32分区中,编辑menu.lst文件启动安装10.04,安装时格式化了EXT3的分区,后面就一切太平了。
1、之所以先安装8.04xx是因为我不想安装wingrub来引导系统,没有特殊原因,反正安装也很快,用Ubuntu的安装程序分区也可以保证后面安装10.04时能够正确识别分区。这次正巧两个Windows分区没问题,否则我只能备份数据了。。。
2、说说那个root (hd0,7)是怎么出来的,一个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逻辑分区若干,hd0表示{dy}块硬盘,第二个数字表示分区,0-3是主分区的,4开始是逻辑分区,根据分区的顺序依次类推。
?
装完系统再装些软件,首先是文泉驿的字体,然后修改 /etc/fonts/conf.d/49-sansserif.conf,将倒数第四行 sans-serif 修改为“文泉驿正黑”,这可以解决Flash中文方块的问题。10.04的默认输入法是ibus,安装ibus-pinyin,在输入法里增加拼音输入法,图标是个“拼”字,还挺好用的。在“新立得”里没有找到Sun的JDK,只看到了OpenJDK,于是就装了OpenJDK 6,懒得去官网下载了。音乐播放器我用Audacious,也是“新立得”装的,这玩意儿实在太方便了。
?
顺便提一下,如果安装了Linux版QQ,要修改/usr/bin/qq,否则可能会出现自动退出的情况,文件内容如下:
10.04的界面很有现代感,蛮喜欢这个新风格的。虽然平时还是Windows用的多,不过有个漂亮的界面,还是会吸引我增加使用Ubuntu的次数的, 哈哈。好了,我要去Coding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