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
    最近总是会乘坐火车,有的时候和谐号,有的时候也会坐绿皮车。于是想起小时候的乘坐绿皮车的经历,想起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事情,很多感慨。

    绿皮车,外表是墨绿色,故名,是一种对铁路客车的俗称。“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代名词。这些客车车身通常为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的涂装。车身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涂装在颜色深浅搭配有所不同。  
    “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zj1}代表性的形象。直至21世纪初,大多数的“绿皮车”建造年代久远,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的老式火车客车车厢类型, 构造速度不一定很慢,但大多没空调装置,价格和票价也因此而比较便宜。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旅客 列车的{zj1}代表性的形象。自20世纪90年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每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绿皮车”逐渐由构造速度更高的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至21世纪初“绿皮车”在干线上已少见,但在支线和短途以及慢车等旅客运输中,还有一大批“绿皮车”运行。   

   “绿皮车”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建造的,大部分都年久失修,油漆剥落,墙板开裂,车门关不严,车窗打不开;有的车厢内服务设施不全,配件丢失,电扇不 转,电灯不亮,管路不通,洗漱池、便器破损,地板塌陷;车体外皮长时间不清洗,门窗不擦,积满污垢。有的卧具破旧,洗涤不净,厕所气味难闻。短途客车茶炉不及时烧水,旅客喝不上开水,有的甚至连洗漱用水都难以保证。炎炎夏日,有的车厢因电扇配置不齐或不能用,成了名副其实的“闷罐”;“三九”严冬,车厢内感觉透风,车厢成了“冰箱”。不少城镇旅客难以忍受“绿皮车”恶劣的乘车环境。但是,“绿皮车”因票价低廉,仍然有相当市场。因为票价便宜,所以很受农民以及农民工朋友们以及学生与打工者等其他低收入人群的欢迎。尤其是春运期间“绿皮车”列车超员情况严重。部分“绿皮车”是较新生产的型号,比较新的车厢,车厢内设施完好,舒适度尚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符合翻新条件的“绿皮车”进行了翻新改造。车厢的外表经过重新喷漆后,提高车窗的密封性和透明度,墙板粉刷、喷漆,更新座椅、地板,整修水暖管道,换上照明灯罩。也有不带空调的绿皮车被改造成空调客车。
   

    绿皮车的时代即将过去,给它拍上几张照片,留个纪念,以后也许见不到了。
郑重声明:资讯 【绿皮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