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加工方法_机床产品_中国机床信息网— WWW.CMT188.COM

?作者:北风春 2009-4-18 17:20(转自).

插齿与滚齿的差别:

????一个齿轮的加工过程是由若干工序组成的。为了获得契合精度请求的齿轮,全数加工过程都是缭绕着齿形加工工序服务的。齿形加工方法很多,按加工中有无切削,可分为无切削加工和有切削加工两大类。?

无切削加工包含热轧齿轮、冷轧齿轮、精锻、粉末冶金等新工艺。无切削加工具有生产率高,材料耗费少、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目前已推广应用。但因其加工精度较低,工艺不够稳固,特别是生产批量小时难以采用,这些毛病限制了它的应用。

齿形的有切削加工,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目前仍是齿形的重要加工方法。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

成形法的特点是所用刀具的切削刃形状与被切齿轮轮槽的形状雷同,如图9-3所示。用成形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用齿轮铣刀在铣床上铣齿、用成形砂轮磨齿、用齿轮拉刀拉齿等方法。这些方法由于存在分度误差及刀具的安装误差,所以加工精度较低,一般只能加工出9~10级精度的齿轮。此外,加工过程中需作多次不持续分齿,生产率也很低。因此,重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修配工作中加工精度不高的齿轮。

展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的原理来进行加工的,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齿形轮廓是刀具切削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齿数不同的齿轮,只要模数和齿形角雷同,都可以用同一把刀具来加工。用展成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等方法。其中剃齿、珩齿和磨齿属于齿形的精加工方法。展成法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刀具通用性好,所以在生产中利用十分广泛。

一、滚齿

(一)滚齿的原理及工艺特点

滚齿是齿形加工方法中生产率较高、利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在滚齿机上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的原理,相当于一对螺旋齿轮作无侧隙强制性的啮合,见图9-24所示。滚齿加工的通用性较好,既可加工圆柱齿轮,又能加工蜗轮;既可加工渐开线齿形,又可加工圆弧、摆线等齿形;既可加工大模数齿轮,大直径齿轮。

滚齿可直接加工8~9级精度齿轮,也可用作7 级以上齿轮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滚齿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但因滚齿时齿面是由滚刀的刀齿包络而成,参加切削的刀齿数有限,因而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较粗。为了前进滚齿的加工精度和齿面质量,宜将粗精滚齿离开。

(二)滚齿加工质量分析

1.影响传动精度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重要原因是在加工中滚刀和被切齿轮的相对地位和相对运动产生了变更。相对地位的变更(几何偏心)产生齿轮的径向误差;相对运动的变更(运动偏心)产生齿轮的切向误差。

(1)齿轮的径向误差齿轮径向误差是指滚齿时,由于齿坯的实际回转中心与其基准孔中心不重合,使所切齿轮的轮齿产生径向位移而引起的周节累积公差,如图9—4所示。

齿轮的径向误差一般可通过测量齿圈径向跳动△Fr反响出来。切齿时产生齿轮径向误差的重要原因如下:

①调剂夹具时,心轴和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

②齿坯基准孔与心轴间有间隙,装夹时倾向一边。

③基准端面定位欠好,夹紧后内孔相对工作台回转中心产生偏心。

(2)齿轮的切向误差齿轮的切向误差是指滚齿时,实际齿廓相对理论地位沿圆周方向(切向)产生位移,如图9-5所示。当齿轮涌现切向位移时,可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来反响。

切齿时产生齿轮切向误差的重要原因是传动链的传动误差造成的。在分齿传动链的各传动元件中,对传动误差影响{zd0}的是工作台下的分度蜗轮。分度蜗轮在制作和安装中与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运动偏心),使工作台回转中产生转角误差,并复映给齿轮。其次,影响传动误差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分齿挂轮的制作和安装误差,这些误差也以较大的比例传递到工作台上。??
?
??2 插齿与滚齿的差别

2.影响齿轮工作安稳性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齿轮传动工作安稳性的重要因素是齿轮的齿形误差△ff和基节偏差△fpb。齿形误差会引起每对齿轮啮合过程中传动比的瞬时变更;基节偏差会引起一对齿过渡到另一对齿啮合时传动比的突变。齿轮传动由于传动比瞬时变更和突变而产生噪声和振动,从而影响工作安稳性精度。滚齿时,产生齿轮的基节偏差较小,而齿形误差通常较大。下面分辨进行讨论。

(1)齿形误差

齿形误差重要是由于齿轮滚刀的制作刃磨误差及滚刀的安装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滚刀的每一转中都会反响到齿面上。常见的齿形误差有如图9-6所示的各种情势。图a为齿面出棱、图b为齿形不对称、图c为齿形角误差、图d为齿面上的周期性误差、图e为齿轮根切。

由于齿轮的齿面偏离了正确的渐开线,使齿轮传动中瞬时传动比不稳固,影响齿轮的工作安稳性。
??
(2)基节极限偏差滚齿时,齿轮的基节极限偏差重要受滚刀基节偏差的影响。滚刀基节的盘算式为:?

pb0=pn0cosα0=pt0cosλ0cosα0≈pt0cosα0

式中:pb0――滚刀基节;

pn0――滚刀法向齿距;

pt0――滚刀轴向齿距;

α0――滚刀法向齿形角;

λ0――滚刀分度圆螺旋升角,一般很小,因此cosλ0≈1。

由上式可见,为减少基节偏差,滚刀制作时应严格把持轴向齿距及齿形角误差,同时对影响齿形角误差和轴向齿距误差的刀齿前刀面的非径向性误差也要加以把持。

3.影响齿轮接触精度的加工误差分析

齿轮齿面的接触状态直接影响齿轮传动中载荷散布的均匀性。滚齿时,影响齿高方向的接触精度的重要原因是齿形公差△ff和基节极限偏差△fpb。影响齿宽方向的接触精度的重要原因是齿向公差△Fβ。产生齿向公差的重要原因:

(1)滚齿机刀架导轨相对于工作台回转轴线存在平行度误差,如9―7所示。

?

(2)齿坯装夹歪斜 由于心轴、齿坯基准端面跳动及垫圈两端面不平行等引起的齿坯安装歪斜,会产生齿向误差,如图9-8所示。

(3)滚切斜齿轮时,除上述影响因素外,机床差动挂轮盘算的误差,也会影响齿轮的齿向误差。

4.前进滚齿生产率的道路

(1)高速滚齿

近年来,我国已开端设计和制作高速滚齿机,同时生产出铝高速钢(MO5Al)滚刀。滚齿速度由一般v=30m/min前进到v=100m/min以上,轴向进给量 f=1.38mm/r~2.6mm/r,使生产率前进25%。

国外用高速钢滚刀滚齿速度已前进到100 m/min~150 m/min;硬质合金滚刀已实验到400 m/min以上。总之,高速滚齿具有必定的发展前途。

(2)采用多头滚刀可明显前进生产率,但加工精度较低,齿面粗糙,因而多用于粗加工中。当齿轮加工精度请求较高时,可采用大直径滚刀,使参加展成运动的刀齿数增长,加工齿面粗糙度较细。

(3)改良滚齿加工方法

a.多件加工 将几个齿坯串装在心轴上加工,可以减少滚刀对每个齿坯的切入切出时间及装卸时间。

b.采用径向切入 滚齿时滚刀切入齿坯的方法有两种:径向切入和轴向切入。径向切入比轴向切入行程短,可节俭切入时间,对大直径滚刀滚齿时尤为突出。

c.采用轴向窜刀和对角滚齿 滚刀参与切削的刀齿负荷不等,磨损不均,当负荷最重的刀齿磨损到必定程度时,应将滚刀沿其轴向移动一段距离(即轴向窜刀)后持续切削,以前进刀具的应用寿命。

对角滚齿是滚刀在沿齿坯轴向进给的同时,还沿滚刀刀杆轴向持续移动,两种运动的合成,使齿面形成对角线刀痕,不仅降低了齿面粗糙度,而且使刀齿磨损均匀,前进了刀具的应用寿命和耐用度,如图9-9所示。?
?
??3 插齿与滚齿的差别
?

??二、插齿

(一)插齿原理及运动

1.插齿原理

从插齿过程的原理上分析,如图9-10所示,插齿刀相当于一对轴线相互平行的圆柱齿轮相啮合。插齿刀本质上就是一个磨有前后角并具有切削刃的齿轮。

?

2.插齿的重要运动有:

(1)切削运动 插齿刀的上、下往复运动。

(2)分齿展成运动 插齿刀与工件之间应保持正确的啮合关系。插齿刀往复一次,工件相对刀具在分度圆上转过的弧长为加工时的圆周进给量,故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过程也就是圆周进给过程。

(3)径向进给运动 插齿时,为逐步切至全齿深,插齿刀应有径向进给量fr。

(4)让刀运动 插齿刀作高低往复运动时,向下是切削行程。为了避免刀具擦伤已加工的齿面并减少刀齿的磨损,在插齿刀向上运动时,工作台带动工件退出切削区一段距离(径向)。插齿刀工作行程时,工作台再恢复原位。

(二)插齿的工艺特点

插齿和滚齿相比,在加工质量,生产率和利用领域等方面都有其特点。

1.插齿的加工质量

(1)插齿的齿形精度比滚齿高 滚齿时,形成齿形包络线的切线数量只与滚刀容屑槽的数目和基础蜗杆的头数有关,它不能通过转变加工前提而增减;但插齿时,形成齿形包络线的切线数量由圆周进给量的大小决定,并可以选择。此外,制作齿轮滚刀时是近似造型的蜗杆来替代渐开线基础蜗杆,这就有造形误差。而插齿刀的齿形比较简略,可通过高精度磨齿获得准确的渐开线齿形。所以插齿可以得到较高的齿形精度。

? (2)插齿后齿面的粗糙度比滚齿细 这是因为滚齿时,滚刀在齿向方向上作间断切削,形成如图9-11a所示的鱼鳞状波纹;而插齿时插齿刀沿齿向方向的切削是持续的,如图9-11b所示。所以插齿时齿面粗糙度较细。?

(3)插齿的运动精度比滚齿差 这是因为插齿机的传动链比滚齿机多了一个刀具蜗轮副,即多了一部分传动误差。另外,插齿刀的一个刀齿相应切削工件的一个齿槽,因此,插齿刀本身的周节累积误差必定会反响到工件上。而滚齿时,因为工件的每一个齿槽都是由滚刀雷同的2~3圈刀齿加工出来,故滚刀的齿距累积误差不影响被加工齿轮的齿距精度,所以滚齿的运动精度比插齿高。

(4)插齿的齿向误差比滚齿大 插齿时的齿向误差重要决定于插齿机主轴回转轴线与工作台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由于插齿刀工作时往复运动的频率高,使得主轴与套筒之间的磨损大,因此插齿的齿向误差比滚齿大。

所以就加工精度来说,对运动精度请求不高的齿轮,可直接用插齿来进行齿形精加工,而对于运动精度请求较高的齿轮和剃前齿轮(剃齿不能前进运动精度),则用滚齿较为有利。?
??2.插齿的生产率 切制模数较大的齿轮时,插齿速度要受到插齿刀主轴往复运动惯性和机床刚性的制约;切削过程又有空程的时间丧失,故生产率不如滚齿高。只有在加工小模数、多齿数并且齿宽较窄的齿轮时,插齿的生产率才比滚齿高。.

3.滚插齿的利用领域:

(1)加工带有台肩的齿轮以及空刀槽很窄的双联或多联齿轮,只能用插齿。这是因为:插齿刀“切出”时只需要很小的空间,而滚齿则滚刀会与大直径部位产生干涉。

(2)加工无空刀槽的人字齿轮,只能用插齿;

(3)加工内齿轮,只能用插齿。

(4)加工蜗轮,只能用滚齿。

(5)加工斜齿圆柱齿轮,两者都可用。但滚齿比较轻易。插制斜齿轮时,插齿机的刀具主轴上须设有螺旋导轨,来供给插齿刀的螺旋运动,并且要应用专门的斜齿插齿刀,所以很不轻易。??
?
???4 插齿与滚齿的差别

? (三)前进插齿生产率的道路

1.前进圆周进给量可减少机动时间,但圆周进给量和空行程时的让刀量成正比,因此,必须解决好刀具的让刀问题。

2.发掘机床潜力增长往复行程次数,采用高速插齿。

有的插齿机每分钟往复行程次数可达1200~1500次/min,{zg}的可达到2500次/min。比常用的前进了3~4倍,使切削速度大大前进,同时也能减少插齿所需的机动时间。

3.改良刀具参数,前进插齿刀的耐用度,充分施展插齿刀的切削性能。如采用W18Cr4V插齿刀,切削速度可达到60m/min;加大前角至15°,后角至9°,可前进耐用度3倍;在前刀面磨出1~1.5 mm宽的平台,也可前进耐用度30%左右。

??
三、剃齿

(一)剃齿原理

剃齿加工是根据一对螺旋角不等的螺旋齿轮啮合的原理,剃齿刀与被切齿轮的轴线空间交叉一个角度,如图9-12a所示,剃齿刀为主动轮1,被切齿轮为从动轮2,它们的啮合为无侧隙双面啮合的自由展成运动。在啮合传动中,由于轴线交叉角“φ”的存在,齿面间沿齿向产生相对滑移,此滑移速度v切=(vt2-vt1)即为剃齿加工的切削速度。剃齿刀的齿面开槽而形成刀刃,通过滑移速度将齿轮齿面上的加工余量切除。由于是双面啮合,剃齿刀的两侧面都能进行切削加工,但由于两侧面的切削角度不同,一侧为锐角,切削能力强;另一侧为钝角,切削能力弱,以挤压擦光为主,故对剃齿质量有较大影响。为使齿轮两侧获得同样的剃削前提,则在剃削过程中,剃齿刀做交替正反转运动。

剃齿加工需要有以下几种运动:

1.剃齿刀带动工件的高速正、反转运动―基础运动。

2.工件沿轴憧憬复运动-使齿轮全齿宽均能剃出

3.工件每往复一次做径向进给运动-以切除全数余量。?
??

???综上所述,剃齿加工的过程是剃齿刀与被切齿轮在轮齿双面紧密啮合的自由展成运动中,实现微细切削过程,而实现剃齿的基础前提是轴线存在一个交叉角,当交叉角为零时,切削速度为零,剃齿刀对工件没有切削作用。

(二)剃齿特点

1.剃齿加工精度一般为6~7级,表面粗糙度Ra为0.8~0.4μm,用于未淬火齿轮的精加工。

2.剃齿加工的生产率高,加工一个中等尺寸的齿轮一般只需2~4 min,与磨齿相比较,可前进生产率10倍以上。

3.由于剃齿加工是自由啮合,机床无展成运动传动链,故机床结构简略,机床调剂容易。

表9-5剃齿余量(mm)


模数

剃齿余量

1~1.75

0.07

2~3

0.08

3.25~4

0.09

4~5

0.10

5.5~6

0.11

?

???四、珩齿

淬火后的齿轮轮齿表面有氧化皮,影响齿面粗糙度,热处理的变形也影响齿轮的精度。由于工件已淬硬,除可用磨削加工外,但也可以采用珩齿进行精加工。

珩齿原理与剃齿类似,珩轮与工件类似于一对螺旋齿轮呈无侧隙啮合,利用啮合处的相对滑动,并在齿面间施加必定的压力来进行珩齿。

珩齿时的运动和剃齿雷同。即珩轮带动工件高速正、反向迁移转变,工件沿轴憧憬复运动及工件径向进给运动。与剃齿不同的是开车后一次径向进给到预定地位,故开端时齿面压力较大,随后逐渐减小,直到压力消散时珩齿便结束。

珩轮由磨料(通常80#~180#粒度的电刚玉)和环氧树脂等原料混杂后在铁芯浇铸而成。珩齿是齿轮热处理后的一种精加工方法。

与剃齿相比较,珩齿具有以下工艺特点:

(1)珩轮结构和磨轮类似,但珩齿速度甚低(通常为1~3m/s),加之磨粒粒度较细,珩轮弹性较大,故珩齿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低速磨削、研磨和抛光的综合过程。?
?5 插齿与滚齿的差别

(2)珩齿时,齿面间隙沿齿向有相对滑动外,沿齿形方向也存在滑动,因而齿面形成复杂的网纹,前进了齿面质量,其粗糙度可从Ra1.6μm降到Ra0.8~0.4μm。

(3)珩轮弹性较大,对珩前齿轮的各项误差修正作用不强。因此,对珩轮本身的精度请求不高,珩轮误差一般不会反响到被珩齿轮上。

(4)珩轮重要用于去除热处理后齿面上的氧化皮和毛刺。珩齿余量一般不超过0.025mm,珩轮转速达到1000 r/min以上,纵向进给量为0.05 ~0.065mm/r。

(5)珩轮生产率甚高,一般一分钟珩一个,通过3~5次往复即可完成。

五、磨齿

磨齿是目前齿形加工中精度{zg}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磨削未淬硬齿轮,也可磨削淬硬的齿轮。磨齿精度4~6级,齿面粗糙度为Ra0.8 ~0.2μm。对齿轮误差及热处理变形有较强的修正能力。多用于硬齿面高精度齿轮及插齿刀、剃齿刀等齿轮刀具的精加工。其毛病是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故实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一)磨齿原理及方法

根据齿面渐开线的形成原理,磨齿方法分为仿形法和展成法两类。仿形法磨齿是用成形砂轮直接磨出渐开线齿形,目前利用甚少;展成法磨齿是将砂轮工作面制成假想齿条的两侧面,通过与工件的啮合运动包络出齿轮的渐开线齿面。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磨齿方法:

1.锥面砂轮磨齿

采用这类磨齿方法的有Y7131 和Y7132型磨齿机。它们是利用假想齿条与齿轮的强制啮合关系进行展成加工,如图9-14所示

由于齿轮有必定的宽度,为了磨出全数齿面,砂轮还必须沿齿轮轴向作往复运动。轴憧憬复运动和展成运动联合起来使磨粒在齿面上的磨削轨迹,如图9-15所示。?

???2.双片蝶形砂轮磨齿?

图9-16所示双片蝶形砂轮磨齿。

两片蝶形砂轮磨齿构成假想齿条的两个侧面。磨齿时砂轮只在原位回转(n0);工件作相应的正反迁移转变(n)和往复移动(v),形成展成运动。为了磨出工件全齿宽,工件还必须沿其轴线方向作慢速进给运动(f)。当一个齿槽的两侧面磨完后,工件快速退出砂轮,经分度后再进入下一个齿槽地位的齿面加工。

上述展成运动可通过图9-16b所示的机构实现。通过图中滑座7和框架2、滚圆盘3及钢带4所组成的滚圆盘钢带机构,以实现工件正反迁移转变(n)与往复移动(v)的配合运动。工件慢速进给(f)由工作台1的移动完成。

这种磨齿方法由于产生展成运动的传动环节少、传动链误差小(砂轮磨损后有主动补偿装置予以补偿)和分齿精度高,故加工精度可达4级。但由于碟形砂轮刚性差,切削深度较小,生产率低,故加工成本较高,实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外啮合直齿和斜齿轮的高精度加工。

六、齿轮加工方案选择

齿轮加工方案的选择,重要取决于齿轮的精度等级、生产批量和热处理方法等。下面提出齿轮加工方案选择时的几条原则,以供参考:

1.对于8级及8级以下精度的不淬硬齿轮,可用铣齿、滚齿或插齿直接达到加工精度请求。

2.对于8级及8级以下精度的淬硬齿轮,需在淬火前将精度前进一级,其加工方案可采用:滚(插)齿-齿端加工-齿面淬硬-修正内孔。

3.对于6 ~7级精度的不淬硬齿轮,其齿轮加工方案:滚齿-剃齿。

4.对于6 ~7级精度的淬硬齿轮,其齿形加工一般有两种方案:

(1)剃-珩磨方案

滚(插)齿-齿端加工-剃齿-齿面淬硬-修正内孔-珩齿。

(2)磨齿方案

滚(插)齿-齿端加工-齿面淬硬-修正内孔-磨齿。

剃-珩方案生产率高,广泛用于7级精度齿轮的成批生产中。磨齿方案生产率低,一般用于6级精度以上的齿轮。

5.对于5级及5级精度以上的齿轮,一般采用磨齿方案。

6.对于大批量生产,用滚(插)齿-冷挤齿的加工方案,可稳固地获得7级精度齿轮??
?

郑重声明:资讯 【齿轮加工方法_机床产品_中国机床信息网— WWW.CMT188.COM】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