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司运架设备好“医师”

运架设备好“医师”

──记十九局集团劳模、四公司京沪项目部设备部长杨明军







 

中铁十九局四公司  蒋小军包永明

 

杨明军,26岁,面貌英俊、性情温和。起初同事们叫他“帅哥杨”,后来大家都改口称他“杨医师”。这缘于在他的精心维护下,项目部3900吨运架设备始终“身康体健”地高效运转。

勤奋好学,打下扎实功底

杨明军从医20067月。那时,他大学毕业来刚到十九局集团四公司铺架公司设备维修班。没活时他总捧着专业书死啃,一有活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师傅边忙活边问这问那。经过半年历练,杨明军xx摸透了常规铺架设备脾气秉性,无论“感冒发烧”还是“疑难杂症”均能手到病除。

2007年,公司进军高铁铺架领域,理论功底扎实且勤奋好学的杨明军受命参与高铁运架设备的组装调试。为尽快掌握那些从没见过的“巨无霸”的“五脏六腑”工作原理和“七经八脉”走向,杨明军一连30多个日夜废寝忘食与设备“亲密接触”。他不仅仔细对照说明书将设备划分“大脑”、“心脏”、“四肢”和“经脉”等专项钻究,还缠着厂家技术员讨教,有时问题超出技术服务范围人家不肯讲,他就死磨硬泡,直到给他讲明白了才罢休。项目经理孔祥仁说,杨明军懂得厚积薄发,他床头柜摆满了维修保养书籍和读书笔记,有空就翻翻“宝典”,温故知新。经过刻苦钻研,杨明军不仅全面掌握了运架设备组装调试工艺,而且还琢磨出一种快速组装法,仅用15天便让一台由28个大型系统构件和13000多套螺栓组成的架桥机开工干活,这令厂家技术员惊叹不已。

爱岗敬业,练就过硬“医术”

“人家医生穿‘白大挂’,我们‘杨医师’天天迷彩服而且脏兮兮。”同事经常这样调侃杨明军,当然这也是变相夸他。

懂行的人都知道,运架设备是铺架施工的主力。杨明军24岁负责高铁设备维护起就承受了“85后”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乐观的他说:“只要设备无病运转,我就没压力了”。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

天津特大桥架梁高峰时,设备使用频率剧增,故障也随之增加,杨明军把这当成{zh0}的“手术台”,在历练中提高医术。一次,设备连续三天三夜作业,杨明军就全程坚守,饿了啃口面包,困了就在指挥车里打个盹。收工时,工友笑他像得了红眼病,眼里布满了血丝。他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70多小时里我解除了3个小毛病、还给风扇离合器做了个中型手术。值得!”

去年12月的一个深夜,运梁车液压系统突然抱病,杨明军在滴水成冰的寒夜中从头至尾逐项排查,终于找到“病根”是微型元件损坏。妙手回春时,他双手已冻得发紫,可嘴里还高兴地念念有词:“铁兄弟,干工喽!”

京沪架梁的400多个日夜,杨明军除到北京参加过一次劳模颁奖活动外,其余时间几乎全都用在呵护运架设备上了。领导提醒他,你也不小了,该找对象了。他嘿嘿一笑说:“我有呀,六个呢,现在就去工地陪‘她们’。”

正因为杨明军对设备维修工作的热爱和专研,其“医术”进步突飞猛进。两年来,他共发现大小故障隐患53次、维修排除故障100余次,为企业累计节约维修成本近百万元。

不断求索,开创工作新方法

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优秀的设备管理者。杨明军深谙此理。解决施工难题时,他从不局限于已有方法,而不断摸索便捷有效的新途径。

通过联络线时,架桥机中心距外侧 9米,但右桥墩离中心仅8.6米,无法顺利通过。面对这个大难题,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将架桥机降至低位,用运梁车背架桥机通过,但工期要求极紧,时间不允许。这时,杨明军提出:利用运梁车和架桥机辅支腿过孔,这也就是给架桥机后支腿临时安一条“假腿”。方案得到认可后,仅用{yt}就顺利通过联络线,比预期节省9天时间。

200910月,设备转场,运架设备液压系统结构异常复杂,仅单机液压接头就有1000多个,接错一处就会导致液压系统瘫痪。杨明军经仔细研究,制订了先固定升降油缸再收转向油缸{zh1}拆除所有液压原件的方案,这{zd0}程度节省了时间,顺利完成两套运架设备的液压系统拆装时,一旁的厂家技术员服气地说:“杨明军真是敢想会干,我们以后遇到此类工况时也采用这种新方法。”

两年来,杨明军已撰写了《高铁运架设备故障快速排除法》和《运梁车液压系统维修攻略》等9本“创新小医书”,并被推广应用,但他却并不满足,依旧每天沉浸在对设备“望闻问切”的快乐中。他谦虚地说:“医道无尽,我才刚刚上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四公司运架设备好“医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