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煤化工的若干问题(2)_hongqing_新浪博客

CO2 的危害及处理

3.1  CO2 的危害

在煤化工排放的气体中,硫的排放受大家重视的程度是比较高的,各种脱硫和硫回收的方法发展得比较快,在实际使用中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CO2的排放,长期以来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只要达标就可以,基本上是任意排放。

目前,工业化的大国CO2排放量是比较大的,2007年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是现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中国紧随其后,其次分别为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

地球上CO2的积累引起的温室效应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若不加以控制,其中有些影响(譬如海面上升、气候带移动)等可能对人类造成灾难。

3.2 CO2 的处理

CO2处理的问题现在国际上的叫法是CO2的捕捉和封存。

在化工上,CO2的捕捉也叫脱碳。它的含义是从工艺气体或排放气体中把CO2和其它气体分开。在单纯脱除CO2的工艺中,通常是由吸收和解析两个塔来完成。基本不含CO2的吸收液被称为贫液,吸收CO2后的溶液称为富液。为了降低能量的消耗,在大型装置中往往采用半贫液和贫液分段吸收,吸收了部分CO2的溶液称为半贫液。当前醇胺溶液的方法很收欢迎,吸收液以N-甲基二乙醇胺为主要成分即MDEA,主要添加哌嗪等活化剂,这样的工艺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甲醇工业中普遍使用。

在煤化工中,工艺气体中往往同时存在CO2 和H2S,因此普遍使用低温甲醇洗和NHD(聚乙二醇二甲醚)的物理吸收溶液方法来进行脱碳。

关于CO2的处理,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问题,绝非把CO2弄到地下就完事;另外,目前关于处理CO2的办法中,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办法是无效的,有的办法是在帮倒忙。。

3.2.1 有效行为

(1)深埋

地下封存包括不可采煤层埋存、采空的油气层埋存、强化采油回注埋存、深部盐水层埋存等多种方式。总体而言,这些利用xx储层的埋存方式比较安全可靠,不仅应用上较灵活,而且也有较充裕的埋存能力。目前,这个方法在欧洲受到青睐,不仅有研究机构,而且已经在IGCC电站中进行示范运用。2009年,澳大利亚也已经列入计划。我国正在开展前期研究,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这个办法尽管不错,但是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

煤化工企业不在油田上,这需要长距离输送CO2,要建造很长距离的管道。

注入地下的CO2不能全部永远留在地下,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回到地面的CO2数量将不断增加。

单纯将CO2封闭在地下的办法困难比较大。特别是我国的地形特殊,山地很多,地震活跃。一旦封存地发生地震,气源喷发出来,灾区民众可能遭受窒息而更难生存,加大救灾难度,后果严重。

因此,我国的地下封存法还要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

海洋埋存是实现大规模长期埋存二氧化碳的理想方式,但有技术经济、环境影响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有待解决,故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曾经研究过在海洋里撒入纯铁粉,使海水吸收CO2促使海藻生长,但是后来发现这将对渔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个方法也就作罢。

(2)温棚吸碳

将工业排放的CO2,用管道输送到农田的温棚中,就是“温棚吸碳”技术,或“温棚CO2施肥技术”。

利用农作物吸收CO2,是利用或xxCO2的良好方法。这是国内外正在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办法。

(3)植树造林

森林和绿地生态埋存是回收CO2{zh0}的办法,主要依靠大自然的阳光、水的力量,在光化学的作用下,将CO2 转变成有机化合物,同时提供O2,真乃一举两得,缺点是投资较大。森林和绿地回收CO2的能力,或许可通过表4的一组数据来说明。

 

表4 绿地吸收CO2的能力

 

具体来说,以合成油和甲醇为例,每生产1t油品所排向大气的CO2约是8.8t;每生产1t甲醇排向大气的CO2约是2.3t。

10000m2阔叶林每天能够吸收1.0tCO2。一个年产16万t的合成油厂需要有4224公顷阔叶林相伴,即42.24平方千米阔叶林地;年产180万t的甲醇厂(5500t/d),需要128平方千米阔叶林地相伴;年产500万t的合成油厂,需要1320平方千米阔叶林地相伴。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煤化工应与绿地相伴!

3.2.2无效行为

在饮食业中, CO2循环利用技术是指利用CO2的物理特性来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如用CO2制作干冰、灭火剂、制冷剂、食品添加剂及超临界萃取剂等。

目前,CO2主要用在食品行业。在美国,CO2消费量的48%用于食品的保鲜冷却、冷藏和惰化,19.5%用于饮料碳酸化;在西欧,68%的CO2用于饮料碳酸化和食品加工。在我国,预计在5年内对食品级CO2的需求将达到1000万t以上。

值得提及的是,该种利用方式与减排温室气体和低碳经济无关,CO2仅仅是一种媒介,用完后仍然回归大气,不能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3.2.3逆效行为

仅仅用化学能将CO2转化为其它化学物不可能使CO2的排放减少。这个结论也许大家都明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想只用化学能将CO2转化为其它化学物以使CO2的排放减少的案例很多。

 (1)CO2加氢制甲醇、二甲醚

一些学者认为[4]CO2是重要的碳一化学原料,可以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于是推荐用CO2制取甲醇和二甲醚,认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把目前排空的二氧化碳利用起来。

这个思路产生于甲醇热的高潮中,并不奇怪。但这种工艺不能达到减排CO2的目的,因为在煤等化石原料制H2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也就是说用CO2作原料生产甲醇和二甲醚后,也许新产生的CO2更多,见图1


 (2)CO2与甲烷制合成气

用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备合成气,从热力学角度来看,该反应是可行的,实验室和试验装置也取得实效。反应是强吸热的,反应式为:

CH4十C02 2CO+ 2H2    H298+247kJmol

因此,有文献认为“CH4-CO2重整制取合成气的过程是甲烷、二氧化碳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该过程的开发和研究对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5]

事实上,这个反应作为甲烷蒸汽转化的补碳是可行的,在工业中也确有使用,为了防止催化剂结碳,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气。但是如果单独用于“xx”CO2,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图2表明,在这样的工业过程中,用CO2CH4制取CO+H2CO2 会越来越多。

 

 

 

    上述这些案例,通过化学能将CO2转化为其它化工产品,是为了利用CO2,但无论这些方法设计得多么巧妙,要达到使CO2的排放减少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做法违背了基本的化学和热力学原理。

提出这些方法的作者对于这类化学过程的工业化进程不太了解,不清楚参与和CO2进行反应作原料的其它化学品的来源会产生更多的CO2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为了标榜把自己产生的CO2xx了,却不经意地给社会产生更多的CO2

实际上,利用CO2和xxCO2是不一样的,企业利用CO2是无xx议的,但是不要轻易与xxCO2联系在一起,否则误解将由此产生。

    当然,如果使用非化学能,如风能、太阳能、核xx能等将CO2转化为其他化工产品,可以达到减少地球表面上的CO2的目的,但是目前在经济性方面可以说极不经济。只有在核聚变实现以后,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结论

(1)低碳经济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经济模式,应该积极支持。

(2)煤化工的发展应预防过热,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

(3)要区别应用CO2和xxCO2之间的差别,许多应用CO2的方法,不能xxCO2,虽然用掉了本企业的CO2,但是给社会产生新的CO2,反而使CO2越来越多。

(4)植树造林是{sx}的xxCO2的方法。

(5)低碳经济下煤化工可适度发展柴油和甲烷。

 

参考文献

[1]章 宁.从丹麦能源模式看低碳经济特征[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12):50-56

[2]张兴刚.醋酸:技术突破带来产能暴涨 [N] . 中国化工报,2009.12.14

[3]唐宏青.油气时代我国煤化工的主攻方向[C].2009中国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12

[4]肖二飞.CO2 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研究进展[J].氮肥与甲醇,2008,3(5):82-86

[5]陈吉祥.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3,28(6):32-37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低碳经济与煤化工的若干问题(2)_hongqing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