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极易发酵成酒,而所需的酿造技术则较为简单。
河姆渡文化、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等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存——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和大量的堆积粮食,说明当时用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起码是具备了酿酒的物质条件。但传统的酿酒起源观认为:酿酒是在农耕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如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清盎之美,始于耒耜"。现代的许多学者解释其意为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粮食后,才开始酿酒。但还有一种相反的说法,如在1937年,我国考古学家吴其昌先生曾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祖先最早种稻种黍的目的,是为酿酒而非做饭……。”约在半个世纪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索罗门·卡茨博士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人们最初种粮食的目的是为了酿制啤酒。该观点的依据是:远古时代,人类的主食是肉类不是谷物。笔者曾考察过江西万年仙人洞古遗址,说明当时先人(一万年前)主要过者洞居生活,以狩猎获得的动物为主要食物,但其灰堆层发现了大量的野生(或许种植)稻谷和淘片,当然这还不能由此认定当时人们已会用谷物酿造酒,但它是一佐证。因此笔者也同意后一种说法。
《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这里所说的“蘖”,在殷商的卜辞中经常出现,实际上,蘖就是谷芽。“醴”者,按工艺特点即是(或类似)现代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可惜这种啤酒已失传,我们的祖先把该项创造让给了欧洲国家。而这里的“酒”,应是用曲发酵酿造的,这就是我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15-20%。直到现代社会,黄酒依然是我国(包括东南亚)最喜爱的酒饮料。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佐证就是饮器。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可看出,当时已有了专用的酒器,饮用啤酒用的是大号饮具,黄酒则要小些。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到了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和华贵。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古人喝"啤酒"的杯(已发表)
古人的分酒器(已发表)
已投稿到: |
|
---|